鼠皮

藥材名稱:穿山龍

名稱出處:《湖北中草藥志》

概況

異名:穿地龍、狗骨頭、海龍七、山紅笤(《湖北中草藥志》,金剛骨(河北、內蒙古、山西),雞骨頭(河北、山東、甘肅)。

基源:為薯蕷科薯蕷屬穿龍薯蕷的乾燥根莖。

原植物:穿龍薯蕷 Dioscorea nipponica Makino(D.acerifolia Ulineex Diesl;D.garaldei R Knuth),又名山常山(山東),地龍骨(內蒙古、吉林、遼寧、河北)及其變種柴黃姜Dioscorea nipponica Mak.subsp rosthornii(Prain et Burk.)C.T.Ting,又名黃姜子(湖北、甘肅、四川)。

歷史:本品為東北地區常用草藥,在歷代本草著作中無此藥名。穿山龍根莖含有薯蕷皁甙元是較好的合成甾體激素藥物的原料,現已成為醫藥工業的原料。《植物名實圖考》所載穿山龍非薯蕷科植物。今考證《圖經本草》中所指的成德軍萆薢很可能就是這一種,因《別錄》載生真定山谷,即今河北真定縣。再以薯蕷屬植物在中國的分佈來看,在黃河以北,除山藥(Dioscorea opposita Thunb)外,只有穿龍薯蕷一種。因此《別錄》萆薢的正品應為本種。

形態:纏繞草質藤本。根莖橫生,圓柱形,多分枝,栓皮層顯著剝離。莖左旋,長達5m。單葉互生,葉柄長達10~20cm;葉片掌狀心形,變化較大,莖基部葉長10~15cm,寬9~13cm,邊緣作不等大的三角狀淺裂、中裂或深裂,頂端葉片小,近於全緣,葉背面有稀疏的白色毛,尤以脈上較密。花雌雄異株。雄花序為腋生的穗狀花序,花序基部常由2~4朵花整合小傘狀,至花序頂端常為單花,花被碟形,頂端6裂;雄蕊6枚,著生於花被裂片的中央;雌花序穗狀,單生,雌花具有退化雄蕊,有時僅有花絲。蒴果成熟後枯黃色,三稜形,頂端凹入,基部近圓形,稜翅狀,一般長約2cm,寬約1.5cm。種子每室2枚,有時僅1枚發育,著生於中軸基部,四周有不等的薄膜狀翅,上方呈長方形,長約比寬大2倍。花期6~8個月,果期8~10個月。(圖見《甾體激素藥源植物》.65頁.圖24)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100~1700m間山腰的河谷兩側半陰半陽的山地灌叢中和稀疏的雜木林和林緣。分佈於中國東北、華北、山東、河南、安徽、浙江北部、江西(廬山)、陝西(秦嶺以北)、甘肅、寧夏、青海南部、四川西北部。日本本州、朝鮮和原蘇聯遠東地區也有分佈。

生藥

栽培:適應性強,能耐寒。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土層深厚、肥沃疏鬆的砂質壤土為好。多用根莖繁殖,於早春挖出母株根狀莖,切成7~10cm的根段,每段應有1~2個芽苞,按株行距33×46~60cm開溝條栽,深10~13cm,栽後覆土壓緊,澆水保溼,10~15天萌芽出土。亦可用種子播種育苗,次年春季移栽。生長期間,注意中耕除草和肥、水管理,苗高33cm時應設支架,以利纏繞莖生長。

採集:秋季採挖根莖,除去鬚根,颳去栓皮,晒乾。藥材產於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浙江、河北、山西等地。

鑑別

性狀:根莖類圓柱形,稍變曲,常有分枝,長10~15cm,直徑0.3~1.5cm;表面黃白色或棕黃色,有不規則縱溝,並有點狀根痕及偏於一側突起的莖痕,質堅硬,斷面平坦,白色或黃白色,散有淡棕色維管束點。氣微,味苦、澀。以根莖粗長、土黃色、質堅硬者為佳。

顯微 根莖橫切面:最外層為多列木栓細胞,常脫落。皮層較薄,壁微木化,有粘液細胞,以近中柱處為多,內含草酸鈣針晶束。中柱散生外韌型維管束。薄壁細胞含澱粉粒。(圖見《中藥志》.第1冊.第2版291頁.圖229) 粉末:淡黃色。 ①澱粉粒單粒橢圓形、類三角形、葫蘆形、圓錐形、貝殼形或不規則形,均較扁,邊緣有凹凸,一端尖突,直徑3~17μm,長至33μm,臍點長裂縫狀。 ②草酸鈣針晶束見於粘液細胞中,長48~112μm。 ③木化薄壁細胞長橢圓形,長方形或梭形,一端常狹窄,直徑26~77μm,長至343μm,壁厚2~5μm,紋孔較小而稀疏,有的胞腔內含黃色粒狀物。 ④具緣紋孔導管直徑17~56μm,具緣紋孔細密,另有網紋及梯狀網紋導管,直徑約17μm。 ⑤木栓細胞,垂周壁微波狀彎曲。(圖見《中藥材粉末顯微鑑定》.273頁.圖130)

理化:取樣品粉末5g,加2mol/L鹽酸60ml,加熱水解3.5小時,放冷過濾,殘渣用水洗至中性,烘乾(80~100℃),加石油醚(60~90℃)迴流提取4小時,提取液蒸乾,殘渣用氯仿10ml溶解,點於矽膠G板上,以薯蕷皁甙元,25α、F-螺甾-3,5-雙烯為對照,以氯仿-丙酮(93∶7)為展開劑,展距11cm,噴以3%磷鉬酸乙醇液,加熱後顯藍色。(圖見《中藥志》.第1冊.第2版.292頁.圖230)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

化學性質

含薯蕷皁甙(Dioscin)等多種甾體皁甙,含量約1.5%~2.6%。皁甙水解後得薯蕷皁甙元(Diosgenin)。根莖中還含25-D-螺甾-3,5-二烯(25-D-Spirosta-3,5-diene)[1]。另含毒魚豆酸(Piscidic acid)[2,3]。

參考文獻

[1] 中藥大辭典.下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725。


[2] 藥學學報 1980;15(12):764。


[3] 新華本草綱要.第1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