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葉楊

藥材名稱:白蠟樹皮

名稱出處:李承祜《藥用植物學》

概況

基源:為木犀科白蠟樹屬植物白蠟樹的樹皮。

原植物:白蠟樹Fraxinus chinensis Roxb.

形態:落葉喬木或小喬木,高4~10m。枝暗灰色,散生皮孔,無毛。單數羽狀複葉對生,連同葉柄長15~22cm,小葉5~7,稀9;葉柄長4~6cm,溝槽明顯;小葉片革質或薄革質,長圓形或長圓狀卵形,長3~10cm,寬1.5~5cm,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寬楔形或楔形,邊緣有齒,上面無毛,下面沿中脈下部有灰白色柔毛;側生小葉柄較短,長2~5mm,頂生小葉柄長1~1.5cm,小葉柄基部通常膨大呈關節狀,葉柄,葉軸和小葉柄均無毛,有時在溝槽內有灰褐色短柔毛。圓錐花序生於當年生枝頂,無毛,花梗長5~6mm;花萼杯狀,長約1.5mm,頂端呈不規則齒裂或呈齧蝕狀;花冠缺如;雄蕊2,長約5mm;花柱短,柱頭2裂。翅果倒披針形,長3~3.5cm,寬3.5~4mm,頂端急尖,中部以下漸狹成圓柱形,宿存花萼緊抱果的基部,頂端呈不規則2~3開裂。花期4~5月,果期8~9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3冊.345頁.圖4644)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800m以下的溝谷、溪邊雜木林中。分佈於長江流域、黃河流域和東北地區以及福建、廣東。越南、朝鮮有分佈。

生藥

栽培:宜於溫暖溼潤氣候;以肥沃溼潤的土壤為宜。用扦插繁殖,於春季選取健壯的枝條,剪成16~20cm長的插條,按行距33cm,深13~15cm開條溝,每隔6~10cm插1枝,枝端需露出土面,覆土壓緊,澆水保溼。成活後需精心管理,培育2年即可移栽,移栽宜在春季進行,按行株距各3~5m,深18~25cm穴栽,栽後注意中耕除草與肥、水管理。也可用種子育苗移栽。

採集:春、秋季採收,剝取樹皮,晒乾。

貯藏:置乾燥處,防蛀

化學性質

含有七葉素(Esculetin)、七葉甙(Esculin)、秦皮亭(Fraxetin)、秦皮甙(Fraxin)、宿柱白蠟甙(Stylosin)、白蠟精(Fraxinol)[1~3]、秦皮定(Fraxidin)、異皮定lso-Fraxidin)等多種香豆素類成分。此外尚含有酚類化合物、鞣質、苦味素或甘露醇等[4~6]。

參考文獻

[1] 化學學報 1962;28:25。


[2] 中草藥通訊 1979;9:8。


[3] 藥學學報 1983;18(6)434。


[4] 中草藥 1990;21(8).1。


[5] Chem Pharm Bull 1985;33(9):4096。


[6] Phyto chemistry 1986;25(2):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