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察冀抗日民主根據地
[拼音]:Enpeiduokele
[英文]:Empedokles (約公元前495~前435)
古希臘哲學家,原子唯物論的思想先驅。他出生於義大利西西里的阿格里特的貴族家庭。早年從事政治活動,據說,他曾拒絕接受王位。他是自然科學家,在醫學、生物學方面做過許多研究,初步接觸到生物和環境的關係及動物的演化。他也是一位修辭學家和詩人,曾用詩體寫作了《論自然》、《論淨化》,現在只留下一些殘片。
“四根”說
恩培多克勒繼承了伊奧尼亞學派關於宇宙本原的學說,把水、火、氣綜合在一起,再加上第四種元素“土”,作為“萬物之根”,即萬物的本原。從這四種元素中產生出過去、現在和未來一切存在的東西:樹木、男人、女人、獸類、鳥類、魚類和神靈。這四種元素本身不變,在萬物中存在著,它們按不同的比例互相混合而形成了各種不同性質的事物。例如:肌肉由四種元素等量混合而成,神經由火和土與雙倍的水混合而成等等。在這個時候,四種元素聚集而成一個存在物;在另一個時候,這個存在物又分解為四種元素。宇宙萬物處在這種結合和分解的不斷變化之中。他試圖以此解決事物的“一”和“多”即統一性和多樣性的矛盾,解決“變”和“不變”的矛盾。這比先輩們的思想前進了一步。
“愛”與“恨”
恩培多克勒認為,構成萬物的“四根”本身是不變動的,它們所以能結合和分離是由於元素之外有兩種力量,他稱為“愛”與“恨”。愛把四種元素結合為一體,恨把各種元素分開,使事物分解。宇宙最初是愛佔絕對優勢,使各種元素混雜在一起,構成混沌的球體;後來恨的力量逐步浸入球體,當恨居於絕對優勢時,混合體便分解。整個宇宙就是由於愛與恨兩種力量交互發生作用,使各元素處在不斷結合和不斷分解的迴圈往復的過程中。他把“愛”和“恨”看成是兩種對立的力量,但有時又說愛和恨佔有空間,是火、水、土、氣以外的元素。恩培多克勒提出力物動因的學說,但他認為動因不是四根本身,四根只有分和合的運動,所以他的動因說是形而上學的外因論。
“流溢”說
他認為人們是憑藉上述四種元素適當結合而進行思想和感覺的。在血液裡,身體一切部分的元素都完全混合在一起,人們主要是用血液來思想的。凡是身體中各種元素均等或近乎均等地混合在一起的人,是最聰明的;與此相反的人,便是愚蠢的。他在進一步說明人是怎樣認識事物時提出了“流溢”說,認為一般事物不斷地發出 “流溢”,而人的感官具有一些 “通道”,當事物“流溢” 通過相應的感官的 “通道”時,人就產生了感覺,如果感官的“通道”太寬或太窄,同感覺物件的“流溢”不能發生接觸或流溢根本不能通過,人們就無法感知這些事物,他認為,由於我們的感覺器官和外物一樣,都是由水、火、土、氣組成的,所以是以水觀察水,以土觀察土,即由相同的東西認識相同的東西。當然這些看法只是一些猜測,但屬早期哲學中樸素唯物主義反映論,為後來原子唯物論者德謨克利特的影像說作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