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華粉

藥材名稱:龍眼肉

名稱出處:《本經》

概況

異名:龍眼、益智(《本經》),密脾(《綱目》),龍眼乾(《泉州本草》),亞荔枝(《開寶本草》)。

基源:為無患子科龍眼屬植物龍眼的假種皮。龍眼屬全世界約20種,中國約有4種。

原植物:龍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Euphoria longan(Lour.)Steud.;Nephelium longan Camb.)

歷史:本品為較常用中藥。商品為龍眼的乾燥假種皮。始載於《本經》,列入中品。《證類本草》載:“《圖經本草》載:龍眼生南海山谷,今閩廣蜀道生荔枝處皆有之,木高一丈許,似荔枝而葉微小,凌冬不凋,春末夏初生細白花,七月而實成殼青黃色,文作鱗甲,形圓如彈丸,核若無患而不堅,肉白有漿,甘甚美,其實極繁,每枝常三二十枚,荔枝才過龍眼即熟,故南人目為荔枝奴,一名益智,以其味甘歸脾而能益智耳,下品自有,益智子非此物也。”綜上記載,龍眼即今無患子科植物龍眼的果實。龍眼是我國南部和東南部的著名果樹之一,常與荔枝相提並論,栽培歷史已久。僅次於荔枝之多,目前受好評的有廣東的石峽龍眼;福建的普明庵、烏龍嶺和油潭本等地產品。

形態:常綠喬木,高達10m以上。幼枝被鏽色柔毛。雙數羽狀複葉,互生,長15~20cm,3小葉2~5對,通常互生,革質,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6~10~15cm,先端短尖或鈍,基部偏斜,全緣或波浪形,暗綠色,嫩時褐色,下面通常粉紅色。花兩性,或單性花與兩性花共存;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小,黃白色,直徑4~5mm,被鏽色星狀小柔毛;花萼5深裂,裂片卵形;花瓣5,匙形,內面有毛;雄蕊通常8,子房2~3室,柱頭2裂。核果球形,直徑1.5~2cm,外皮黃褐色,粗糙,假種皮白色,肉質,內有黑褐色種子1顆。花期3~4月,果期7~9月。(圖見《中藥大辭典》.上冊.636頁.1300條圖)

生境與分佈:野生或半野生於疏林中,一般為栽培。分佈於福建、臺灣、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四川。

生藥

採集:7~9月間果實成熟時採摘,以8、9月為盛產期,採後晒乾或烘乾,除去殼核,取假種皮晒至乾爽不粘。亦有將採收的果實,除去果皮及核,取假種皮直接晒乾。藥材主產於福建晉江、南安、同安、莆田、仙遊、惠安,廣西玉林、桂平、岑溪、博白、平南、蒼梧。

鑑別

性狀:假種皮為縱向破裂的不規則薄片,常數片粘結,片長約1.5cm,寬2~4cm,厚約1mm;棕褐色,半透明,一面皺縮不平,一面光亮而有細縱皺紋。質柔潤。氣微香,味甜。以片厚、柔潤、色棕褐、甜味濃者為佳。

顯微 假種皮:外表皮細胞1列,橫切面觀略呈方形,表面觀垂周壁有時隱約可見細小念珠狀增厚;內表皮細胞1列,橫切面觀包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65549.html' target='_blank' >諫院瘢獗喚蝦竦慕侵什悖礱婀巰赴巫床灰唬怪鼙諛鈧樽叢齪瘢惺笨杉街鼙諫嫌寫蟮腦參瓶住D諭獗砥ぜ湮嗔寫笮翁踝幢”諳赴本對賈?47μm,中央的薄壁細胞不規則徑向排列。薄壁細胞及表皮細胞中有時含細小草酸鈣結晶,呈桿狀、棒狀、針狀、菱形或不規則形,直徑1~3μm,長5~17μm。(圖見《中藥志》.第3冊.第2版.圖185)

理化:取假種皮樣品粉末0.1g,加70%乙醇1ml,振搖浸漬20分鐘,放置,取上清液點於矽膠G-1%CMC板上,並以蔗糖,葡萄糖為對照,以正丁醇-冰醋酸-水(4:1.5)上層液為展開劑,展距10cm,重複1次,噴以鄰苯二甲酸苯胺溶液,加熱後葡萄糖顯棕色;噴以α-萘酚硫酸液,加熱後蔗糖顯藍紫色。(圖見《中藥材薄層色譜鑑別》.圖310)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防潮、防蛀。

化學性質

果肉(幹)含水分0.85%,可溶性部分79.77%,灰分3.36%,可溶性物質中,有葡萄糖24.91%、蔗糖0.22%、酸類(以酒石酸計)1.26%、含氮物(其中含腺嘌呤和膽鹼)6.309%等。其它尚含有蛋白質5.6%和脂肪0.5%[1]。還含原維生素A、維生素B[2]。

參考文獻

[1] 新華本草綱要.第3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139。


[2] 福建藥物志.第一冊.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1982: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