櫧子

藥材名稱:野半夏

名稱出處:《拉漢藥用植物名稱和檢索手冊》

概況

異名:山半夏(雲南)。

基源:為天南星科犁頭尖屬植物馬蹄犁頭尖的塊莖。犁頭尖屬35種,中國產13種。

原植物:馬蹄犁頭尖Typhonium trilobatum(L.)Schott

形態:塊莖近球形或長圓形。葉2~4,葉柄長25~35cm,下部具寬鞘。多年生植株葉片輪廓寬心狀卵形,3淺裂或深裂。花序柄長5~10cm。佛焰苞淡紫色帶綠色,內面紫色,管部長圓形,長2.5~3.5cm,粗1~1.5cm;簷部長卵狀披針形,漸尖,長15cm以上,外面干時綠白色,因表皮細胞密佈銀色骨針狀結晶體而發亮,內面紫紅色,展開寬5~8cm。肉穗花序:雌花序短圓柱形,長約7mm,子房黃綠色,柱頭紫色;中性花序長2.8cm,下半部具花,上半部無花,中性花黃色,線形,捲曲;雄花序粉紅色,長1.25~1.7cm,粗約5mm;附屬器紫紅色,長圓錐形,具短柄,直立。花期5~7月。(圖見《植物分類學報》.1977;15(2)∶105,圖版7∶2(4~5))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650m以下的熱帶芭蕉林、灌叢、草地、荒地、路旁。分佈於中國廣東、廣西、雲南。孟加拉、印度、斯里蘭卡、緬甸、泰國、寮國、越南、柬埔寨、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都有分佈。

藥性

性味:辛,溫。有毒。

功效:祛風寒,補血氣,消腫。

主治:乳腺炎。

臨床應用

《全國中草藥彙編》:“三裂葉犁頭尖(野半夏)可祛風寒,消腫,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