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計量學

[拼音]:Quantang Shi

清初官修的唐五代詩歌總集。九百卷。康熙四十四至四十五年(1705~1706)在曹寅主持下,由彭定求等十人編纂成書。共收詩四萬八千九百餘首,作者兩千二百餘人,每一位作者都附有小傳。它在前人所編同類書的基礎上,比較完備地彙集了唐五代的詩作(包括殘篇零句),既便於學者查閱,也有利於這些作品的儲存和流傳。全書編次以帝王后妃居首;其次是郊廟樂章、樂府;再次是各朝詩人作品,以時代先後為序;卷七百八十五至卷七百八十七為無名氏作品;卷七百八十八至卷八百八十一為聯句、逸句、名媛、僧、道等十幾個類目;卷八百八十二以後是補遺六卷、詞十二卷。在該書編成之前,蒐羅較富,頗具規模的唐詩總集有兩種:明胡震亨的《唐音統籤》(一千零三十三卷)和清初季振宜的《全唐詩》(七百一十七卷),均為稿本,沒有刊行過。該書即以胡、季兩書為藍本(季書為主,唐前期採用尤多),旁採他書增補而成。它在編纂、考訂方面有不少缺點,包括作品誤收、漏收,作品、作者重出和弄錯人名,小傳、附註中事實的錯誤等等。而且對引用的書不注出處(《統籤》已注出處,該書大多刪去),已注的書名也有不少寫錯的地方。岑仲勉《讀全唐詩札記》於上述問題已指出了一部分。

該書初刻本是曹寅主持刊印的揚州詩局本。中華書局以此本為底本,於1960年出版了斷句排印本,附印了日本上毛河世寧纂輯的《全唐詩逸》,這是現在通行的便於檢查閱讀的本子。中華書局還另冊出版了《全唐詩作者索引》;1982年又印行了《全唐詩外編》,包括王重民等續補之作四種。

參考文章

《全唐詩》的由來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