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皇制
[拼音]:Gu-jin Tushu Jicheng Yuelüdian
[英文]:Great Collection of Ancient and Modern Books:Reference Book of Music
中國清朝官方主持編修的一部類書。康熙末期由陳夢雷等編纂。雍正帝即位後,命張天錫重加校編,於雍正三年(1725)編成。全書分為32典,共 1萬卷,其中有《樂律典》136卷。所謂“樂律”,實泛指音樂(也包括歌詩和舞蹈)而言。
《樂律典》分為:總部、律呂部、聲音部、嘯部、歌部、舞部、鍾部、鉦部、鐲部、鐃部、鐸部、方響部、鈸部、磬部、琴瑟部、琵琶部、箜篌部、箏部、阮咸部、五絃部、管部、簫部、籥部、篪部、笛部、橫吹部、笳部、角部、貝部、觱(篳)篥部、笙竽部、壎部、缶部、甌部、鼓部、鼓吹部、柷敔部、牘部、雅部、拍板部、壤部、笱部、雜樂器部、共43部。這些部可以分為 5類:總部,指音樂概論;律呂部,指狹義的樂律;嘯部、歌部,指聲樂;舞部,指舞蹈;鍾部以下各部,指樂器。43部,因範圍大小、資料多寡各有不同,篇幅相差懸殊。書中有插圖。
資料較多的各部的內容:一般分為6項:
(1)匯考──收錄編者認為是“大綱”、“大事”的重要音樂文獻。大致按時代順序加以排列。例如“歌部匯考”項中,引用了《尚書·舜典》語:“詩言志,歌詠言,聲依詠,律和聲。”②總論──收錄所謂“聖經賢傳”中關於音樂的議論。例如“歌部總論”項中,引用了《禮記·樂記》所載音樂家師乙和孔子的學生子貢討論音樂的話,主張人們由於性格不同,所唱的歌也應有所不同。
(3)藝文──收錄有關的文學作品。例如“歌部藝文”項中,引用了唐代杜甫《贈花卿》詩:“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時聞?”④紀事──“聖經賢傳”中的音樂文獻,大事列入“匯考”,瑣細的則列入紀事中。例如“歌部紀事”項中,引用了《左傳》所載季札觀樂事。春秋時代,吳國公子季札在魯國欣賞周朝的樂舞,並加以評論。
(5)雜錄──收錄一般書籍所記載的音樂文獻。例如“歌部雜錄”項中,引用了宋代蘇軾《東坡志林》中關於《陽關三疊》的唱法的論述。
(6)外編──編者認為荒誕難信的資料,列入此項。例如“歌部外編”項中,引用了《漢武洞冥記》所載方士“聞西王母歌聲而不見其形”的故事。《洞冥記》是南北朝時代的一部志怪小說。西王母是神話人物。
《樂律典》蒐集的資料相當完備,提供了很多古代音樂資料的線索。但編者對資料的選擇不精,而分類也有混亂疏失之處。如“聲音部”收錄了記載各種聲音的資料,連宋代歐陽修的《秋聲賦》也在內,其中和音樂有關的卻極少。又如在樂器各部中列入“鼓吹部”,也是不適當的。“鼓吹”是古代的一個樂種,而不是樂器名。雖然鼓吹部也涉及鼓、鉦、簫、笳等,但這些樂器已分別見於他部。《樂律典》也和封建統治階級編修的其他音樂書籍一樣,缺乏最珍貴的歷代民間音樂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