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筒
[拼音]:shengmingbiao
[英文]:life table
一種反映某一批人從出生開始隨年齡增長而陸續死亡減少的完整生命過程的表格。因可根據它計算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在中文裡有人稱其為壽命表。此表系根據分年齡死亡率(mx)編制,並主要反映各年齡死亡水平,故又稱死亡率表。
生命表中各項指標均隨年齡而定,是年齡 x的函式。對於不同指標來說,年齡x一欄的數值具有不同涵義。對於l、Tx、
x,年齡x是指達到某確切年齡,如l2即表示正好活到第二個生日的人數。對於qx、dx、lx,年齡x則是指從確切年x至x+1歲之間的這一歲年齡區間,如d2即表示在第二個生日和第三個生日之間死亡的人數。
年齡x=0分別表示剛出生的那一刻或從出生至第一個生日之間的年齡區間。活到每一個確切年齡 x的人在未來的一歲間隔(也即未來的一年時間)內,均有死亡的可能。不同年齡的這種死亡可能性大小不同,死亡概率qx即指活到x歲的人在x至 x+1歲間死亡的可能性。各年齡死亡概率的數值根據實際調查的各年齡死亡率計算而得,它是整個生命表的基礎,其他指標均由此衍生而出。
lx表示活到確切年齡 x歲的人數,稱尚存人數。l0即確切年齡 0歲人數,也即出生人數。生命表中的計算均從l0開始,故 l0稱為生命表的基數。顯然,表中其他各欄人數均隨l0的取值而定。
一般生命表中為使人數保持整數,多取 l0=100000;也可取l0=1,則表中各欄人數均成為與l0的比例係數,更便於用來進行各種計算。
從 l0出發,在0~1歲間隔內,按死亡概率q0,將會有d0人死亡,d0=l0·q0。活到1週歲的尚存人數
同理
一般而言,則有
可見,有了各年齡死亡概率qx的數值,又給定基數l0,便可計算出各年齡尚存人數lx和死亡人數dx。
生存人年數 Lx指已活到確切年齡x歲的lx人在x至x+1 歲間所活的人年數。由於在這一歲間隔內死亡的人是陸續死去的,既活了一段時間,又未滿一年,所以lx>Lx>lx+1。在 1歲一組的年齡組中,Lx也可看做是x至x+1歲這一年齡間隔內的平均人數。若假定死亡是均勻分佈的,則
在最低幾個年齡組和高年齡組,可加某些修正。
將已活到確切年齡 x歲者以後預期可活的人年數加以累計,即得x歲以後預期生存人年總數Tx。
對於已活到確切年齡x歲的lx人而言,每人平均預期尚可再活
x年,
,稱為平均餘壽,也有人稱之為平均餘年。出生時的平均餘壽
,通稱平均預期壽命或平均壽命。它表明按生命表中各年齡的死亡概率計算,一個初生嬰兒平均預期可活多少歲。
生命表中的年齡間隔,可以是1歲一組,也可以是5歲一組或10歲一組。前者稱為完全生命表,後者稱為簡略生命表。簡略生命表中往往也把0歲組單獨列出。
生命表中的死亡概率由實際調查所得的分年齡死亡率換算得到。通常用的最簡單的公式為1歲組
,
n歲組
式中 qx與mx分別為x 歲組的死亡概率和死亡率,nqx與nmx分別為(x~x+n)年齡組的死亡概率和死亡率。
生命表的原意是反映同一批人陸續死亡減少過程當中各年齡人數之間的比例關係,以及這批人活到各年齡時的平均餘壽。整個生命表的推理過程都是針對一批人而言的,但實際編制生命表時,通常都是根據某一年或連續幾年不同批人的死亡率,因而反映的是該時期的死亡水平,稱為時期生命表。反之,根據某同批人經歷各年齡時的死亡率而編制的生命表,則稱為同批人生命表或一代人生命表。
當人口死亡率變化不大時,可利用生命表進行各種人口數的估計推算。根據某年出生人數或某年齡人數推算若干年後相應年齡的人數。例如,從1988年出生人數估計1995年年底年滿7歲不到8歲的人數
根據1982年普查時10歲女孩人數預測1992年年中達到法定最低婚齡的女青年人數
根據某地區、某時期實際死亡率水平編制的生命表,只能反映該地區、該時期情況。有人綜合許多不同死亡水平的生命表,編製成與各種不同
0值相應的成套的生命表,稱為模型生命表,可供缺乏資料的國家或地區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