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要主義

[拼音]:beiduyinren

[英文]:Bedouins

阿拉伯人的一支。亦譯“貝督因人”。分佈在西亞和北非廣闊的沙漠和荒原地帶。“貝都因”為阿拉伯語譯音,意為“荒原上的遊牧民”。貝都因部落流動性大,遊牧距離遠,因而許多阿拉伯國家的人口統計數字不包括他們。據1976年統計,共約1000萬人,分別處於由遊牧轉向定居的不同階段。其中生活在沙烏地阿拉伯的人數最多。屬歐羅巴人種地中海型別。各地貝都因人均使用當地的阿拉伯方言及阿拉伯文。信仰伊斯蘭教,屬遜尼派。原住阿拉伯半島,後來隨著遊牧業的發展逐漸擴散到西亞、北非許多國家。一般生活在沙漠、荒原、丘陵和農區邊緣地帶。貝都因人靠飼養駱駝為生。他們按季節和固定路線進行有規律的移動。每次遊牧距離常在1000公里以上。在農區邊緣地帶度過最炎熱、乾旱的季節,參加集市,出售畜產品或採集的香料,買回椰棗、食糧、手工業品等必需品。 每當雨季到來、 沙漠水草生長之際,他們便向沙漠深處進發。住毛氈帳篷,帳篷裡用布或氈子隔開,男女分居。南阿拉伯哈達拉毛等地的牧民為躲避強勁的風暴, 大多住在巖洞裡或懸崖下。 主要食品是鮮奶、酸奶、乳酪等奶製品,副食是椰棗、糧食製品。肉食和咖啡一般只用於節日和待客。男子穿長到腳踝的燈籠褲、肥大的長衫,冬季外加斗篷,腰間插一彎刀或手槍。婦女的長衫、外衣、斗篷都繡花,喜歡佩戴各種首飾:手鐲、腳鐲、戒指、項鍊、鼻環以及用金屬、獸角、珊瑚、玻璃等材料製成的胸飾。女孩自16歲起,在前額、下頦、雙脣、雙頰、手、胸、腳掌上黥染藍色或綠色花紋。貝都因人普遍保留著部落制度和嫡堂婚姻。許多阿拉伯國家政府鼓勵和安置貝都因人定居。20世紀20年代以來,在沙烏地阿拉伯有相當多的貝都因人定居下來,但多數人對農業生產不感興趣,也不大適應,至今仍過著遊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