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曼效應

[拼音]:shi mu

[英文]:Anoplura

有翅亞綱的1目。小型翅退化,口器刺吸式但構造特殊的外寄生吸血性昆蟲。哺乳類動物的專性寄生昆蟲,俗名蝨子。全世界已發現約 500種,分隸於42屬,15科。中國已記錄50餘種。世界性分佈,非洲種類最多,約佔全世界種類的1/3。

形態特徵

體小而扁。白色或灰白色。翅退化。複眼退化或消失,無單眼。觸角3~5節。口器刺吸式,構造特殊,不用時縮入頭內。胸部體節癒合。足一般短粗,跗節1節。爪單一,長而彎曲,與脛節下方一指狀突對握,適於攀緣寄主毛髮。胸部氣孔在背側。腹部9節,前2節退化。無尾須。雌蟲無產卵器,尾端有 1對短形生殖突。雄蟲陰莖發達,呈長錐狀,彎曲。

生活史

蝨子的一生,要經過卵、若蟲、成蟲3個階段。為漸變態。卵長卵形,端部有卵蓋和卵孔,單產,粘附於宿主的毛髮上(體蝨例外,卵粘附在衣服緣垂的纖維上)。卵期約1~2周。卵孵化後,若蟲經過3齡變為成蟲,若蟲期共需2~3周。在不同齡期,其身體大小、各部的比例、骨化程度以及生殖器發育的程度均有不同。每一齡期通常具有一定的毛序和毛的密度。成蟲出現後,經1~3日達性成熟,行交配產卵。體蝨一天產8~12粒卵,一生約產300粒。

宿主與種類

蝨子的宿主相當廣泛,包括哺乳動物中的各主要類群,如猴、兔、鼠、海豹、象等共約840種動物。蝨子的每個種對宿主有一定的專嗜性,而近緣的宿主往往感染相同的蝨種,如恩蘭蝨屬(Enderleinellus)只寄生於松鼠科動物;猴蝨屬(Pedicinus)僅寄生於猴類。由於適應宿主體表的小生態環境,它們長期以來與哺乳類動物的演化相應進行,尤其是在屬級水平,它們與宿主動物的演化聯絡密切。

蝨子中最常見的是人蝨,包括體蝨(圖a)和頭蝨 2型。體蝨身體和頭較大;觸角稍長;耐飢性強;生活在衣服與面板之間。頭蝨附著在毛髮上,耐飢性較差。

體蝨不僅叮人吸血,引起區域性紅腫奇癢,還能傳播疾病,以斑疹傷寒為最嚴重。其他如戰壕熱、鼠性斑疹傷寒和迴歸熱,也可以通過體蝨而傳播。

為害人的另一種蝨是陰蝨(圖b),體形寬短,似蟹狀。主要附著於陰毛和肛門周圍的毛上,身體其他部位的毛上也偶有發現。目前認為陰蝨不傳播疾病。

寄生於家畜的蝨類約有 13種,分隸於血蝨科 Hae-matopinidae)和毛蝨科 (Linognathidae)。最常見的是血蝨屬(Haematopinas)種類,主要寄生於有蹄類動物。豬血蝨(圖c)寄生於家豬和野豬;水牛血蝨寄生於水牛;牛血蝨寄生於黃牛;驢血蝨寄生於馬和驢;毛蝨屬(Linognathus)也是在家畜身上常見的種類,其中犢毛蝨寄生於黃牛;綿羊毛蝨和非洲毛蝨寄生於綿羊;山羊毛蝨寄生於山羊。它們大多在世界各地廣泛分佈,對家畜造成程度不同的危害。

除少數寄生於人、畜的蝨子外,多數是寄生於齧齒類動物的種類。主要隸屬於甲脅蝨科(Hoplopleuridae)、多板蝨科(Polyplacidae)和恩蘭蝨科(Enderleinellidae),共約350種,估計佔蝨類總數的2/3。甲脅蝨屬(Hoplo-pleura)、多板蝨屬(polyplax)、新血蝨屬 (Neohae- matopinus)和恩蘭蝨屬(Enderleinellus)包括的種類最多,也最常見。

防治

體蝨和頭蝨的防治主要靠養成衛生習慣,勤洗澡,勤換洗內衣和洗晒被褥。頭蝨可用15~25%百部酒擦溼頭髮,用毛巾包裹頭數小時後篦洗。體蝨則需將衣褲換下,在沸水中煮10~20分鐘,可以全部殺死。家畜的蝨子可用敵百蟲、馬拉硫磷、倍硫磷、溴氰菊酯等藥物殺滅。

參考書目

馮蘭洲:《醫學昆蟲學》,科學出版社,北京,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