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蒸餾

[拼音]:cunchu chengxu kongzhi dianzi jiaohuanji

[英文]:stored program-control electronic switching system, 縮寫SPCESS

採用計算機控制的電子交換機,簡稱程控電子交換機。這種制式把傳統的“佈線邏輯控制”進化為“儲存程式邏輯控制”,可用於電話和非電話通訊業務。

簡史

1945年人們就開始對程式控制交換技術進行探索。1955年,首次進行樣機試驗。1960年,完成商用試驗。1965年,正式開始設局商用。早期進入通訊網使用的各種程控電子交換機的機型,幾乎都是按模擬話路(傳送模擬訊號)進行交換的。近年來,隨著計算機技術、大規模積體電路技術、數字通訊技術以及程控交換技術本身的迅速發展,程控電子交換機發展成為全數字型,注重應用微處理機,硬體和軟體採用模組化結構,增強對綜合業務數字通訊網(以下簡稱ISDN)的適應和相容能力,引用反映程控交換特點的程式設計高階語言,編寫絕大部分源程式。

組成

程控電子交換機由硬體和軟體組成。硬體是整機各部分有形的裝置和實物的總稱,軟體是程式和資料的總稱。

硬體

包括:

(1)處理機系統(即控制系統)的硬體,其中有按一定控制方式配置的處理機或微處理機(每個處理機均有它自己的運算和控制電路,即所謂中央處理單元)、匯流排系統、對受控系統的介面電路和控制系統內部的介面電路,以及用於存放程式和資料的記憶體儲器(一些功能較強的微處理機,實為單片中央處理單元,使用時要加配記憶體)。

(2)話路系統的硬體,其中有交換接續網路、對通訊網的各種介面配合電路和對處理機系統的介面電路等。話路系統為通訊提供通道,它按模擬話路或數字時分話路(時隙)為單位進行交換。應用於ISDN中的程控電子交換機,將既可實現單時隙交換又能實現多時隙交換。

(3)輸入輸出系統(也稱計算機外圍)的硬體電路、介面電路及其外圍裝置。外圍裝置有磁帶機、磁碟機、電傳打字機、帶鍵盤的可視顯示單元和寬行印表機等。由外圍裝置把資訊送往處理機系統稱輸入,反之稱輸出。

軟體

包括:

(1)程式,其中含有應用程式和作業系統程式兩大部分。應用程式的基本內容有呼叫處理程式、執行管理程式(如裝置狀態管理、路由管理、話務負荷管理等程式)、各種局間介面配合程式、維護程式(包括對話路系統的維護和測試程式、對處理機系統的故障檢測、故障處理和診斷定位程式以及對輸入輸出系統的維護程式)和其他應用程式(如計費程式等)。作業系統的程式是對應用程式起著支援和管理作用的程式,主要有資源管理、管理軟體模組之間的通訊、作業排程和執行管理、重新啟動和重新裝入管理、對處理機系統的過負荷控制、時間監視等程式。每種程式,含有相應的程式邏輯和視實際需要設定的程式常數(源程式中常用符號常數,在目的程式中被賦值成為固定資料)。

(2)資料,其中涉及使用者資料和局資料,它們都可藉助於“人-機”對話的命令指定和修改引數值,因而是可變資料(也稱半固定資料),如當某市話網的使用者號碼位長由6位制升位為7位制時,或進行局間中繼網路的調整時,都只涉及修改有關的局資料,不涉及修改程式。

近代程控電子交換機的硬體和軟體都已實現模組化,即可由積木式的模組組成整機。任一模組都有確定的功能。實用化的模組可分為硬體模組、軟體模組和兼含硬體、軟體的模組。模組之間,彼此相對獨立,靠“介面”建立聯絡。“介面”有硬體介面和軟體介面之分。硬體介面由硬體電路實施電氣上的配合,軟體介面由軟體訊號(或稱軟體資訊)實現程式邏輯上的銜接和資訊傳送上的關聯。只要合理設計介面方案,對任一模組的改進和改錯,都將只涉及區域性,不牽動整體,這樣,可以使整機在組成上具有靈活性和適應性。

分類

話路系統的特徵和處理機系統的特徵,常被作為程控電子交換機分類的依據。按話路系統特徵可分:

(1)數字型。數字話路通常採用脈碼調製方式(DCM),每話路的標準位元速率為64千位元/秒。數字型的交換接續網路,具有一定的組群,內含PCM時分複用匯流排以及相應的時分級“T”(進行時隙交換)和空分級“S”(進行匯流排交換以及匯流排內的時隙交換),典型的組群有T-S-T、T-S-S-T以及S-S-(S)-(S)等。

(2)模擬型。模擬話路中傳遞的是模擬訊號,其話路交換方式包括實線空分交換以及脈幅調製(PAM)的時分交換。模擬型程控電子交換機現已趨於淘汰。

按處理機系統的特徵分類則有:

(1)採用集中控制的“一級處理”,系統中僅含有中央處理機。這是一種早期的系統結構。

(2)採用分級控制的“兩級處理”,它由中央處理級和外圍處理級(也稱區域處理級)組成,兩級之間採用功能分擔。

(3)取消中央處理機,採用分散控制的分級處理(可含2~3級結構層次),級間的功能按系統結構層次分工,分別實施終端的或系統的功能。各級各控制單元,全都採用微處理機。這種分散控制的突出優點是大大提高了系統可靠性。

特點

程控電子交換機的特點有:

(1)接續速度快。

(2)大量節省機房面積。在裝機容量相同的前提下,數貯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99881.html' target='_blank' >中統炭氐繾詠換換幕懇話闃患白鶯嶂蘋棵婊鈉叻種恢潦種弧Ⅻ/p>

(3)效能靈活、多樣,方便使用者。例如,使用者在某程控局局界內搬遷,可不必改號;能靈便地向用戶提供縮位撥號、熱線(免撥號接通)、免打擾、轉移呼叫、遇忙轉移、自動回叫、記存呼叫、鬧鐘服務、缺席服務、詢問呼叫和三方通話等服務;並有潛力滿足通訊業務多樣化的要求。

(4)對於通訊網的網路環境適應性強。

(5)顯著地減少維護工作量。

(6)有利於在通訊網內建立集中化和自動化的維護中心、網路管理中心等設施。

(7)能靈活地佈設遠端使用者集線器。

(8)隨著大規模積體電路技術的迅猛發展,硬體費用有著大幅度下降的前景,其生命力將日益增強。

(9)能接入通訊網使用的程控電子交換機,都需要解決一整套的支援手段。例如,由軟體中心提供軟體生成支援,修理中心提供硬體修理支援,各級備件庫提供備件支援,各級維護中心提供維護指導支援,資料檔案中心提供書面資料支援,培訓中心提供培訓和輪訓支援等等。

(10)程控電子交換機通過裝入程式而具有智慧。

應用場合

通過選配應用軟體和硬體介面電路,程控電子交換機可適應不同的使用需要。例如,可用來裝備國際程控介面局、國內程控長話局、程控市話匯接局以及程控市話局和遠端使用者集線器等。新一代的數字型程控電子交換機,將能在綜合業務數字通訊網中布點建局。

程控基本原理

任何一種程控電子交換機,即使硬體完好、電源正常和外線良好,機器仍不能工作。唯有在裝入正確的程式和資料之後,處理機才能投入工作,整機才具備活力。

程式和程控

裝入機器中的程式,是機器能夠識別和懂得的一系列機器碼,即機器指令序列。不同功能的程式,具有不同的程式邏輯控制功能。程式邏輯是程式設計師思維邏輯的寫照,所以程控電子交換機能按人的設計意圖去執行各種控制功能,完成電話接續等任務。存放在程式儲存器中的程式,其每條機器指令均有一個確定的地址,據以進行寫入或讀出。裝入程式的過程,就是把程式中含有的機器指令序列按指令的地址逐條地寫入程式儲存器中存放起來。執行程式的過程,則是從程式儲存器中找出存放所需程式段的首址(即起始地址),並依次逐條執行該程式段中的每條指令。這種按事先儲存起來的程式邏輯實施控制,即是“儲存程式邏輯控制”。

狀態和狀態遷移

又稱狀態轉移。對於實現主、被叫使用者之間的通訊來說,話路系統受處理機的控制而動作,因而它是受控系統。但是,話路系統必須根據使用者的要求和通話中發生的情況向處理機系統提供情況或提出接續處理的要求,才能使處理機系統得知“發生了什麼情況”或“提出了什麼要求”,據以判斷“下一步該怎麼辦”。否則,無從實施控制。話路系統提供的情況或提出的要求,是以狀態和狀態遷移來表達的。狀態,指的是相對穩定的接續狀態,包括主、被叫使用者的各種接續狀態,以及局間中繼線的各種接續狀態。從一種相對穩定的接續狀態轉變到另一種邏輯關聯的相對穩定的接續狀態,即是狀態遷移,表示話路系統中發生了某種“事件”,有待處理機系統加以處理。

作業和作業排程

作業是一種“程式執行單位”,它具有確定的邏輯功能,並可表示執行緩急程度的優先順序。例如,為處理話路系統發生的“事件”而呼叫的作業,屬於呼叫處理級別的優先順序,它低於處理機之間通訊的優先順序,但高於例測程式各作業的優先順序。當處理機系統發生故障而呼叫維護程式中的作業時,則居於最高優先順序。對於作業的排程,是由作業系統來掌管的,優先處理優先順序較高的作業;在同一優先順序中,則按該優先順序的作業緩衝暫存器中的作業排隊次序處理。

電話交換的分時實時多重處理

程控電子交換機擁有成千上萬個使用者和許多局間中繼線,當處理機系統按電話通訊業務的特點對話路系統發生的“事件”進行處理時,要求響應快(具有較強的實時性,否則,將可能丟失資訊),因此,處理機系統在進行呼叫處理時,就要採取類似於“話務員交叉操作”那樣的“分時實時多重處理”。就是說,正當處理機繁忙地處理許許多多呼叫時,不同的瞬間可分別為不同的使用者工作(呼叫所需的作業)。對於其中某一接續來說,它受到的處理在時間上是間歇的,但前後呼叫的作業在邏輯上是銜接的,只要把呼叫處理程式的邏輯流程中涉及的作業依次執行,即可建立所需的接續。

呼叫處理

呼叫處理程式由若干軟體模組組成,每一軟體模組又含有一定數量的作業。典型的作業有:主叫使用者摘機後的主叫使用者類別分析、選佔按鈕訊號接收器處理、選佔軟記發器處理、傳送撥音號處理、收存第一位號碼處理、收存下一位號碼處理、號碼分析、收存末位號碼處理、被叫使用者類別分析、振鈴處理、被叫使用者應答處理、建立通話等等。若以一次成功的局內接續為例,呼叫處理可分七個階段:

(1)摘機識別和處理。當發現某主叫使用者摘機,應隨即核對該使用者的類別,即所謂主叫使用者類別分析。值得說明的是,對於發起呼叫的主叫使用者,雖在多數情況下將給予送撥號音,但也可能送回鈴音(對於“點對點”的熱線使用者)或者不予送出任何訊號音(若該使用者被置成“撥出限制”的類別)。

(2)送撥號音處理。這是指對一般主叫使用者發起呼叫後的送撥號音處理。

(3)收號和號碼分析處理。根據收號和號碼分析的結果,若被叫使用者就在本局,而且該使用者處於“示閉”狀態,則應及時置成“忙”狀態。

(4)選定主、被叫使用者之間的通路。

(5)振鈴處理。此時向被叫使用者話機送出鈴流,並向主叫使用者送出振鈴迴音。

(6)通話階段處理。被叫使用者應答即是通話階段的開始,即只有當發生“被叫使用者應答”的事件之後,話路系統才正式建立主、被叫使用者之間的話路,並開始計費。

(7)拆線處理。若主叫使用者先掛機,將立即拆線;若被叫使用者先掛機,則延遲一定時間釋放該次接續,其時限一般取為90~12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