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效應學說讀後感

心理效應學說讀後感

  剛剛拿到任順元寫的《心理效應學說》一書,我隨手翻了翻就被裡面一個個簡短而有意思的標題吸引住了,於是我便津津有味地閱讀起來。

  讀完發現,書裡面的每一個章節都是圍繞著如何提高教師的導學育人水平而進行深入淺出的闡述,而且還列舉了眾多的試驗資料和名人故事,令我覺得這的的確確是一本為教師而寫的好書。

  所謂心理,就是人的內心世界,而心理效應,則是外界對人內心世界的影響。心理是主觀的,沒有辦法去衡量,也沒有辦法一眼看出來每個人的心理狀態。但是,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就必須瞭解每個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因為對於一個心智還不成熟的學生來說,積極的心理效應會令他奮發向上,而消極的心理效應則令他一蹶不振。對於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下面就我的工作經歷,再結合書上所提到的內容,來談談我讀完《心理效應學說》一書的感受吧。

  每天,學生都要坐在教室6、7個小時,因此,教室裡面的佈置就顯得很講究了,如果佈置得當就不會使學生產生厭倦,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這就是書上說的“音樂有了顏色——論聯覺效應”。這個也是很容易理解,教室就是學生的另外一個家,把教室佈置得溫馨一點,有利於培養學生對班級的歸屬和凝聚力,不過對於這個細節,我就注意得不夠,是要改進一下。

  我們教師教一個班往往都是幾十人,不能光靠一對一這樣的教育方法,只能把班級作為一個整體去教,再針對個別表現較差的學生進行幫扶,同時也樹立一些表現比較好的學生作為學習的榜樣。這樣也有利於學生在群體中認識自我。如書上說的“一哄而起為了什麼——論阿希效應”那樣,人在群體中總是受到周圍的人影響,學生的模仿能力強,受影響的.程度會更高,只要我們教師帶動起優秀的學生併產生從眾效應,那麼其他學生也會跟著向優秀學生的行列看齊,就會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風氣,大家在學習上你追我趕。而作為教師,只用在大方向指導學生的行為,不必要細化到每一個學生中去。但對於走錯了方向的學生就一定要作出適當的引導。怎麼才能使學生接受批評並改正錯誤呢?在這方面,也是很講究技巧的。首先,教師要像書上說的“把他視為第二自我——論自己人效應”那樣,不要擺架子,要學生喜歡你,信任你。其次,教師不能只對學生的錯誤進行批評,要像書上說的“打一巴掌後的揉揉——論近因效應”和“這樣的批評真有效——論三明治效應”那樣,在批評的同時,也肯定學生的一些優點,使學生覺得教師對自己的評價是很客觀公正的,並沒有針對自己,也使得學生更容易接受批評,不會產生抗拒心理。同時,教師也應該如書上說的“將心比心出奇效——論角色置換效應”那樣,做到理解學生,尊重學生,感受學生,因為每個教師以前也是一個學生,也很清楚做為一個學生的感受。這樣才能使批評教育的效果更突出。反之,如果教師把自己當作聖人那樣,高高在上,要學生都服從自己,不顧學生感受,那很容易出現書上說的“警惕:強制灌輸的反效果——論飛來器效應”和“你向東來我偏向西——論逆反效應”那樣,不單批評教育沒有效果,反而對學生產生消極影響,使學生不信任教師,疏遠教師。這樣,以後的教育工作就很難開展了。當然,要學生改正錯誤,不一定都要直接批評,有時候可以讓他自我反省,從自己內心深處對錯誤得到清晰的感知,從而更加自責自己,虛心改正錯誤。這就是書上說的“自生的心理包袱——論反彈琵琶效應”和“難以承受的‘感覺剝奪’試驗——論無聲效應”。在教書育人中,批評是必要的手段,但是激勵更為重要。如書上說的“‘好!打倒了七個!’論保齡球效應”那樣,即使是表現一般的學生,我們也要抓住機會去表演他們,去激勵他們,使到他們充滿自信去爭取更好的成績。而對於取得好成績的學生,教師還要給與適當的獎勵,這樣學生對學習就更加積極,對教師更加親近了,這就是書上說的“凡事都佐以可口可樂——論可口可樂效應”。

  教師每天都要面對幾十個學生,還有繁重的教學任務,工作是非常忙的,但是對於學生或者班級剛剛出現的小問題都不能忽視,一定要及時處理,否則就如書上說的“一倒皆倒——論多米諾效應”和“一枚鐵釘與一個帝國的——論蝴蝶效應”那樣,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難以解決。這跟我們平常說的“病從淺中醫”和“千里之堤,毀於蟻穴”是一個道理。

  在教學中,關鍵還是要教師提高自己的水平。如書上說的“有磁性的教師才能磁化學生——論磁化效應”,裡面列舉了作為優秀教師所具備的10條良好個性,這些就需要我們教師不斷努力去學習。因為這些都是很客觀的。而在我們取得一定成績之後,不要滿足於現有的導學育人成績,還要去創造未來更輝煌的導學育人業績,這就是書上說的“外面的世界更精彩——論鄉村維納斯效應”。又如書上說的“三分長相七分打扮——論包裝效應”,裡面提到人們特別注意教師的導學育人質量、優秀學生人數、班級文化與精神這些作為典型性的特徵包裝。而這些又必須要教師努力爭取,去獲得一個又一個驕人成績才能令人信服。所以,教師和學生一樣,都要刻苦學習,不斷提高自我。學校領導也充分肯定了這一點,每個假期都會對我們教師進行培訓,還會給些好書讓我們學習。

  書上說的“有鯰魚在,其他魚就不會死——論鯰魚效應”和“‘狼’是一種有效的啟用劑——論狼鹿效應”,就是一種競爭生存,競爭發展進步的現象。而我們教師除了要讓學生有這種競爭意識外,我們自己也要有這樣的意識,儘量使自己所教的班成為優秀班。那我們教師又怎麼處理班級之間較量的關係呢?首先,我們要力爭上游,保持班級不落後於人;要有成功的信念,如書上說的“我是拿破崙的孫子——論亨利效應”;要抓班風建設、學風建設、班級人文環境建設,搞好自身建設工作,如書上說的“真正的對手難以預料——論黑馬效應”。其次,我們要做到勝不驕,敗不餒,不要把勝負看得太重。失敗的時候,我們要學書上的“不要掉進失敗的陷阱——論誤區效應”,多思考,多學習;成功的時候,我們要學書上的“激流勇退:大智者的行為——論頂峰效應”,不要滿足於一座頂峰,也不要害怕走下頂峰,因為人的發展也是曲折向上的。

  關於書上提出的各種效應,我都深有體會,只是不能一一列舉。書上的內容不但可以應用到教師的教學育人人,也可以用到其他領域,如企業管理,人事管理等。因為其中不少內容是根據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論來寫的,如“士別三日,怎能用老眼光看人——論成見效應”和刻舟求劍劍能覓?——論刻板效應“就是用了唯物主義中關於事物發展的觀點。對於這本書,我覺得最大的特點就是和《孫子兵法》的首要觀點:“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如出一轍,都是講求透過對人產生的心理效應而達到自己的目的。讀完這本書,的確使我獲益良多,只要我們用好這種種的心理效應術,用一顆真誠的心去面對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我們的生活會變得和諧而又快樂。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