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縣

[拼音]:guangbo zai tuanliu daqi zhong de chuanbo

[英文]:optical wave propagation in turbulent atmosphere

光波在大氣中的傳播過程,除了受到氣體分子、雲霧降水和氣溶膠粒子的散射和吸收以外,還受到大氣折射率不均勻的結構(湍流區)的散射。大氣折射率不均勻的結構,使光波的側向散射和後向散射都比較弱,而前向散射則比較強。當接收器沿光線對準光源時,前向散射波的隨機變化,使接收到的光波,無論振幅或相位等引數,都產生隨機起伏,這些現象,統稱為光波傳播的湍流效應。它們包括:

(1)強度起伏,②相位起伏,③光束擴充套件。

強度起伏

又稱閃爍,如星光閃爍和鐳射閃爍等。它是由光波振幅的隨機變化所引起的,通常用對數光強的起伏來表徵。按電磁波在湍流大氣中傳播的小擾動近似理論(見電磁波在湍流大氣中的傳播),在區域性各向同性的均勻湍流場中(見大氣湍流,對數光強起伏的方差為αC娾k7/6l11/6,其中C娾為大氣折射率結構常數,k為光的波數;l為傳播路徑長度。係數α與波束的型別有關:對於平面波和球面波,α 分別為1.23和0.50;對於鐳射束狀波,α 介於此兩者之間。在非各向同性的不均勻湍流場中,對數光強方差和湍流強度與路徑的分佈有關。實驗發現,對數光強方差有和湍流強度相對應的日變化,一般在夜間較小,白天較大。但當達到2.5這一臨界值以後,不論湍流如何加強,傳播的路徑如何延長,此方差都逐漸趨於常數,甚至還有下降的趨勢。這個現象叫作閃爍的飽和效應。加大接收孔徑,可以有效地減輕閃爍效果,這就是閃爍的孔徑平滑效應。光強起伏的空間相關函式與路徑上的湍流狀態有關,相關距離大約為

量級(λ為波長)。閃爍的頻譜與傳播路徑上風速的橫向分量有關,峰值頻率等於橫向風速與

之比, 主要的頻譜成分集中在1~100赫茲低頻範圍。

相位起伏

能引起星象的抖動和鐳射光斑的漂移。不但如此,它還破壞了鐳射空間的相干性,使相干檢測的效率下降。相位起伏是大尺度的大氣折射率不均勻的結構所造成的。按照小擾動近似理論,相位起伏結構函式和兩個接收點間距離的5/3次方成正比。

光束擴充套件

大氣折射率不均勻的結構,引起光束髮散角加大,因而在光學系統接收器的焦點上,鐳射光束所形成的光斑,比沒有湍流時要大,這種現象叫作散焦。它影響了光學系統聚焦的能力和成象的質量。

參考書目

R.S.Lawrence,J.W.Strohbehn,A Survey of Clear-Air Propagation Effects Relevant to Optical Communications,Proceedings of the IEEE,Vol.58,No.10,pp.1523~1545,1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