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鄰近縣市職業教育發展情況考察報告
對鄰近縣市職業教育發展情況考察報告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報告的適用範圍越來越廣泛,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容含量大、篇幅較長。那麼一般報告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對鄰近縣市職業教育發展情況考察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6月29日,我們考察了江西省修水縣職業中專學校,及本市崇陽縣職業教育中心和嘉魚縣東方紅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現將考察情況彙報如下:
一、考察情況
1、修水縣職業中專
修水縣職業中專採取的是政府主辦,各部門共同參與,集全縣之力做大做強公辦職業教育的模式。
(1)投入:採取“以政府投入和企業投入為主體,其他投入為補充”的多元投入方式,縣財政堅持“預算內保證、預算外傾斜”的原則,從XX年起每年安排專項經費100萬元以上,政府和社會累計投入資金XX餘萬元,給縣職業中專增加劃撥土地100畝。該校目前已成為校園環境整潔優美、配套設施齊全、教育技術裝備現代化的中等職業學校。
(2)規模:現有在校中專生2700人,短訓學員1000人。累計培訓技能人才6000人,培訓實用型農民4萬餘人次。開設專業16個,與日本住友財團簽訂了長期合作協議,開設了4期赴日研修班。畢業生就業率在97%以上。尤其是針對新農村建設和特色產業發展開辦了蠶桑、茶葉、林果、畜牧、水產、礦產加工、水利電力、農業機械技術推廣、城鎮規劃設計等十個重點專業班,學雜費由縣財政全免,並適當補助生活費,畢業後主要安排在縣內就業和創業。
(3)師資:該校原有師資80餘人,近年面向社會公開選調、選聘了50餘名優秀教師。教師工資由縣財政全額負擔,並實行職教津貼制度,對專業教師普遍上浮兩級工資,還創造條件逐步解決教師住房問題,使該校成了全縣教師最嚮往的學校。
(4)管理:該校由縣政府直接管理,縣長親任第一校長,分管教育副縣長任第二校長,財政局、教育局、勞動局局長分別兼任第三、四、五校長,具體主持工作的第六校長是透過公開競聘後,由人事局一名副局長擔任,徹底打破了部門資金協調難問題,真正做到集全縣之力辦一所優質職校。該校先後被評為“江西省重點職業學校”和“江西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併成功申報全國“星火學校”。
2、崇陽縣職業教育中心
崇陽縣職業教育中心是政府主導,公辦為主體,民辦為補充,部門齊配合,多元化投入的股份制學校。
(1)投入:該校政府出資1400萬元徵地174畝,並完成“三通一平”工程。XX年浙江客商陳定模投入XX多萬元建設了綜合大樓和教學樓、宿舍樓,勞動局投入900萬元建設了短訓大樓,陽光電腦(民營)投入800萬元開辦中專部,本地建築商投資360萬元建設食堂(以30年經營權作抵回報),總投入5500萬元,建築面積4.5萬平方米,有12個標準化專業實訓室,可容納學生5000人。XX年,縣政府將崇陽衛校及眾望高中公有股份折價後抵給陳定模,讓其退出職教專心辦普高,還差陳定模600多萬元債務由縣教育局認領。政府和教育、勞動部門是最大控股股東,參與管理,但不參與分紅。
(2)規模:該校同時加掛了崇陽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職業高中、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湖北儀表學校崇陽分校、廣播電視大學、人力資源市場,現有在籍學生2700餘人,其中中職學生1462人。
(3)師資:該校現有教師126人,其中公辦教師48人,公辦教師財政預算全額工資,校長和管理人員是在全縣公辦教師中公開競聘產生。
(4)管理:XX年全省職教工作會後,縣委常委會決定成立職教中心專案指揮部,分管教育的副書記任指揮長,各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一年後,發現普教、職教混合辦學有諸多弊端,於是今年6月,縣長辦公會又決定作通陳定模思想工作,讓其退出全部股金和普高部。改成政府主辦的股份制職業學校,實行統一招生、統一管理、統一安排就業,整合教學資源,整合專業設定,整合教師隊伍。目前,縣政府已決定從XX年下年起,將陽光工程、雨露計劃、春風行動等多種職業培訓資金全部集中到職教中心,斷絕其他零散民辦技校的補助,將該校做大做強。
3、嘉魚縣東方紅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嘉魚縣東方紅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是政府免費提供土地,透過招商引入的一所民辦職業技校。
(1)投入:XX年3月,縣委、縣政府為了徹底解決職教發展滯後問題,決定在新城區以每畝3萬元包乾的辦法徵地300畝,引進廣東省增城市松田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馬雲珍)創辦該校。XX年8月正式動工,第一期工程現已投入8000多萬元,竣工總面積8.2萬平方米,建有教學樓、行政樓、培訓樓、實驗樓、實訓樓、圖書館、學術報告中心、多媒體教室、標準運動場、學生公寓。
(2)規模:該校可同時容納在校學生5000人,年培訓3000人次。XX年9月首次招生,現有學生1359人,32個教學班,開設了12個專業。
(3)師資:該校現有教師88人,其中有37人是教育局從公辦教師中選拔抽調的,平均每班有1名公辦教師,工資保持不變;校長是教育局推薦給董事會聘任的。
(4)管理:該校由董事會自主管理,實行校長負責制。縣政府在引進該專案時除了無償配送300畝土地外,還配套了其他優惠政策,如協助投資方辦理籌建相關手續;各職能部門應收繳的行政規費,由縣行政服務中心統一收取,按每平方米不超過10元包乾;前三年每班配備1名公辦教師,保留公辦待遇,三年後公辦教師願留的脫離公辦身份,不願留的返回公辦學校;政府負責將水、電、電信、電視、公路通到學校門口;政府協調相關部門將勞動力轉移培訓、職業崗位培訓等專案主要委託給該校舉辦。
二、考察思考
透過考察三縣三校三種不同的職教發展模式,我們感受深刻,啟發很大,雖然這三種發展模式各有所長和所短,但都得到上級領導和部門的充分肯定,取得了較成功的經驗,值得我縣學習和借鑑。
1、統籌管理是關鍵。
三縣縣委、縣政府都高度重視職教統籌發展,思想高度統一,步調高度一致。縣委、縣政府主管領導和分管領導自始至終把職業教育發展和專案建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與經濟建設和招商引資同等對待。修水縣在統籌發展上是做得最好的,各職能部門高度配合和支援,資金高度集中,政策空前優惠,財力全力支援,管理全面完善,打破了部門互不賣帳的格局,擺脫各方利益關係相互競爭、相互拆臺的困惑,辦學效益、就業質量迅速上升。
2、整合資源是前提。
三種模式都是為了全面整合職業教育資源,集中力量,集中資金,集中管理辦好一所優質中職學校,使其成為集招生、教學、實訓、就業於一體的職業學校。崇陽縣勞動局在職教中心建設的短期培訓大樓就是最成功的辦法,不願意整合進來的民辦職業技校只會被自然淘汰出局。
3、服務經濟是目的。
三縣發展職教的目的`都是為縣域經濟發展服務,非常重視針對在縣內就業和高質量就業的專業設定,注重了各種專案資金的效益管理,使職業教育更好地為新農村建設和興工強縣提供智力支援和人才資源。修水縣就特別側重為地方招商引資服務的專業建設,資金集中後不撒胡椒麵,不搞重複補貼,就讀縣內就業專業的學生不僅不交一分錢,還有生活補貼,而向縣外就業的專業補貼相對要輕得多,既解決了縣內企業“勞工荒”問題,同時降低了學生縣外實習成本和企業員工培養成本。
4、因地制宜是原則。
三縣為什麼選擇三種不同的模式?這主要是站在各自的縣情基礎上考慮的。修水縣職業中專原來雖然規模不大,但始終保持了公辦職校這面紅旗,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因此該縣確定集中力量辦好公校。問題是政府投入壓力很大,每年100萬元的預算與新的職教政策要求相比明顯偏慢。崇陽縣公辦職校與民辦技校都有一定的基礎,因此採取以公辦為主,民辦補充的股份制合作辦學,既保留了各自品牌,又壯大規模。問題是政府已投入的徵地成本和教育局承擔的債務壓力較大,只有期待學校出效益後,能得到上級更多更大的專案資金來填補。我縣情況與崇陽比較接近,不同的是我縣民辦學校過多過濫,資源過於分散,整合難度要遠高於崇陽。嘉魚縣職業教育在XX年前基本上處於停滯狀態,沒有品牌和規模,而是採取招引外資來發展。問題也是政府承擔了高額的徵地成本,各部門資金難以協調,教師難以招聘,且面臨較近的赤壁糧校、咸寧技校等強勁對手,投資者要收回成本最少在30年之後,投資風險很大。我縣能否遇到這種大商完全要靠機緣,300畝以上的徵地困難也可能比嘉魚更大。
第二部分職教發展現狀與問題
據調查,全縣職校共有15所,其中公辦3所(職教中心、農廣校、駕校),企辦1所,民辦11所。共有校園面積180畝(含租賃),固定投資近XX萬元,教職工285人(專業教師124人),年培訓能力5000人。根據《民辦教育促進法》第十一條規定,我縣民辦職業學校都只能承擔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資格培訓,不能承擔中等職業學歷教育。只有縣人民政府主辦的,經市級教育主管部門批准的通城縣職業教育中心,才是全縣唯一合法的具有中職招生資格的公辦職教學校,已經教育部確定為“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全市僅2所)。該校現佔地61畝,建築面積14680平米,教職工102人(含專業教師28人),在籍學生1843人(含電大269人,職高生848人,聯校726人),共設了電子電器、機械、中西醫、數控、模具、旅遊等11個專業,其中電子電器為省級重點專業,今年職業高考質量再次排全市第一位。
由於當前體制、機制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全縣職業教育整體水平與經濟發展需求極不適應,主要表現:
1、多頭管理,無序競爭,導致招生環境惡化,生源外流。農廣校屬農業局主管,職教中心屬教育局主管,駕校屬公安局主管,其他民辦技校屬勞動局主管。民辦技校審批單位只有一家,但能夠給錢的單位涉及到教育、勞動、農業、團委、扶貧辦、婦聯等多個部門,重複補貼。各職教學校普遍存在著散佈虛假廣告、攀高招生回扣,互相抵毀、挖奪生源等問題,學生和家長茫然不知所措,有的乾脆選擇縣外職校,今年外流生源高達1500人以上,職校“招生難”與學生“擇校難”同時並存。
2、設施落後,師資不足,導致教學質量低劣,品牌不優。絕大多數學校固定資產投入少,且裝置陳舊,專業教師嚴重缺乏,加之學校又沒有規範的培訓教材,沒有科學合理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教師教學效果低微,技能培訓紙上談兵,這對於文化功底本來就弱的學生來說如同霧裡看花,不知其然。因此,70%以上學生畢業後反映“學不到什麼東西”。即使是縣職教中心要達到國家級中職辦學標準,還需新增80個教室、435間寢室、28間實驗室、8個實訓車間和1個圖書館等。
3、重複辦班,變相辦學,導致就業質量不高,聲譽下滑。如計算機、財會、機電、電子、文秘等熱門專業和低成本專業重複率達到80%以上,有的職校只要學生說想學什麼專業就開什麼專業,根本不考慮自己是否具備相應師資和設施裝置。有些學校辦學變成了“職業介紹所”,過分延長實習時間,並將企業支付的實習工資違法霸佔,打著職教旗幟,變相賤賣學生勞動力,使職校社會誠信聲譽迅速下滑。
4、資金分散,審查不嚴,導致職教中心受惠不大,發展緩慢。縣職教中心由於財務帳要透過縣核算中心審計,所以今年除分擔了400餘名陽光工程培訓任務外,春風行動、雨露計劃、春蕾行動、青春富康行動等專案資金從未得到分文。省政府規定“各市、州、縣人民政府也要相應設立職業教育專項發展經費,並列入年度財政預算。從XX年起,全省城市教育附加費安排用於職業教育比例,一般地區不低於30%”。我縣至今沒有設立職教專項發展經費專戶,資金分散使用,中職教育沒有得到大力扶持,招生規模難以擴大,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鄂政督[XX]2號檔案對全省中職招生情況進行通報,我縣已排全市倒數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