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調查報告縣基層教育現狀調查與研究
社會調查報告縣基層教育現狀調查與研究
在人們素養不斷提高的今天,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其在寫作上有一定的技巧。那麼,報告到底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社會調查報告縣基層教育現狀調查與研究,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東鄉縣為國家級貧困縣,由於自然條件惡劣,山大溝深,經濟落後,資訊閉塞,儘管政府大力宣傳教育的重要性,重視人才的培養,但與國家的標準來比,顯得尤為落後,特別表現在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方面,教育行政部門的權責劃分,教育經費的籌備和落實情況,家長對子女的期望,社會為學生和學校創造好的環境等各方面因素,我們這次調查,側重於對東鄉縣基層教育現狀的分析,發現基層教育的質量的高低,主要與教育管理中的具體政府行為、基層教育行政部門的權責劃分、教育經費的籌備和落實情況明顯有關,還與學生的出路、家長對子女的期望、社會為學生和學校創造的環境有關。這一結論的得出,對於東鄉縣提高基層教育的質量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從而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當前鄉村基層教育。
關鍵詞:政府行為教育經費期望社會環境
一、問題的提出
近期頒佈的《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明確指出:“農村教育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是: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為‘三農’服務的方向,增強辦學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滿足農民群眾的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必須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緊密聯絡農村實際,注重受教育思想品德、實踐能力和就業能力的培養;必須實行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三教統籌’,有效整合教育資源,充分發揮農村學校的綜合能力,提高辦學效益”。因此,怎樣提高農村基層教育的質量,符合21世紀素質教育的要求,是當前小學教育應認真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
由於地域文化,經濟發展,教育觀念等諸多方面的原因,東鄉縣基層教育的現狀不容樂觀,東鄉縣是國家級貧困縣,經濟比較落後,資訊相對閉塞,儘管政府大力宣傳教育的重要性,學生主觀上也非常努力,但由於在教育管理中經費的不到位情況,教學裝置的落後,教育觀念的陳舊,總體來看,基層教育比較落後,在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發現政府的行政行為,社會環境,家長的期望對教學質量的提高存在一定的影響,為此我們進行了這次的調查。
二、研究方法
1、研究物件:研究總體是東鄉縣的學生、老師、教育管理人員,根據地區特徵選擇4個有典型意義的學校(鎖南小學、唐汪三合學校、汪集小學、達板小學)每個學校抽學生100人,老師10人,教育管理人員5人(其中男女人數各佔50%)。
2、研究方法:調查法、訪問法、分析法
三、調查結果分析
(1)政府到底為教育做了什麼?汪集鄉是傳統的農業鄉,經濟總量小,目前產業結構極不合理,原經濟水平在全縣居中上水平,但在近10年裡發展較慢,特別是在招商引資上進展不大,工業和服務業發展均落後於鄰近的幾個鄉,工業總產鎮僅佔全鄉生產總值的20%,財政收入較少。此種境況使得政府人員把主要精力放在抓錢上,具體做的就是招商引資和調整農村產業結構,想依靠外界條件作為動力和契機促進發展,但效果卻不盡人意,不但引資成功的少,也延誤了發展的機會和時間。且不說這種發展思想的取向以及對教育價值的關照值得思考,在對教育實際的投入上就足見政府人員的尷尬。在“普初”前和學校硬體特別是村小建設未達標前,迫於“普初”目標檢查的壓力,政府依靠集資、教育附加費等方式完成了學校的基本達標建設,但在師資及軟體配備上則顯得無能為力。1995年到現在的近10年,該鄉學校在辦學條件上除鄉中心小學外幾乎沒有多大變化,而鄉中心小學學校條件的改善,主要依靠自籌經費,近兩年,該小學就自籌資金改善辦學條件,如電腦配置、學校操場建設、圖書資料購買等,而中心小學在辦學硬體上除了添置微型機外幾乎沒有變化,反而是原來較為氣派的教學樓現在顯得有些破敗。
由於目前基礎教育投入體制的限制,中小學辦學經費僅限於人頭費和公用經費,而且受所在縣和鄉鎮經濟發展和人為因素的影響比較大,這也是基礎教育發展不平衡的體制原因。為了改善學校的辦學條件和調動教師積極性,校長要千方百計協調關係和拉資金。
(2)老師到底要靠什麼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基層學校教學條件差,特別是村小。老師們還是一張嘴、一本教材、一支粉筆和一塊黑板,模型、圖表、幻燈片等教具極為缺乏。而且,隨著新課程的實施,老師們連往日依靠的教參也沒有了,怪不得很多老師報怨條件差,不願意教學,感嘆農村學校就是不能和城市學校比!廣大的鄉村是不是就真的如此貧乏?不容質疑,鄉村廣泛存在著各種教育資源和課程資源,鄉村的歷史、地理、風俗習慣、典型人物、事件、社會機構、輿論環境,人們的生活方式,經濟優勢和特色,農民的品質等等,老師們為何視而不見!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半數的教師認為農村教育素材不多是影響農村學校校本課程開發的重要原因,有近一半的教師沒有聽說過“課程資源”一詞,更不用說了解和開發了。而學生的需要如何呢?67.5%的學生選擇“喜歡老師不但將書上的內容講完,還補充書外的內容”;82.8%的學生對老師講當地的歷史、地理和風俗習慣等將會很感興趣;而瞭解當地的經濟發展情況以及種植和養殖技術對63.6%的學生來說很重要。或許由於中國人的劣根性,在談到教學效果和質量低時,沒有哪位老師會談到自己的原因,多是抱怨條件差、學生素質不高、考試製度沒改革、社會環境的不良影響等。
(3)學生的出路到底在哪裡?高校擴招導致高校膨脹,以及人才的高消費,加上社會就業形勢的嚴峻,作為初中後主要分流渠道的中等學校大量萎縮,形成當前教育結構的畸形。特別是對廣大農村學生來說,城鄉二元結構的差別始終使得城市對他們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如同原來透過中等學校跳出農門一樣,現在進入重點高中就意味著一隻腳邁進了大學校門。當前只有大學對農村學生才有吸引力!在“你希望自己讀到什麼程度為止”這個問題上,70.9%的學生選擇了大學,11.3%的學生選擇了中專和中師。而事實上情況是怎樣的?農村學生要透過中考進入重點高中,其競爭可以說是殘酷的,同學們感嘆:中專比高考還難!達板鎮中學近兩年是初中高峰期,每年畢業學生達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