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過汴梁故宮城原文賞析

朝代金朝 詩人段克己

塞馬南來,五陵草樹無顏色。雲氣黯,鼓鼙聲震,天穿地裂。百二河山俱失險,將軍束手無籌策。漸煙塵、飛度九重城,蒙金闕。
長戈嫋,飛鳥絕。原厭肉,川流血。嘆人生此際,動成長別。回首玉津春色早,雕欄猶掛當時月,更西來、流水繞城根,空嗚咽。

亡國 抒情 悲傷 懷古

譯文

譯文
塞外的元兵,賓士南下;長安五陵旁的樹木都失去了顏色,雲霧陰沉地籠罩者,軍鼓的聲音震耳欲聾,似要穿裂天地。險固的河山均被一一攻破,守將們束手無策。漸漸戰爭的烽煙,直瀰漫到了京都的上空,籠罩在了宮殿之上。
揮動著長戈,戰場上連飛鳥都滅絕了;原野上堆滿了屍體,山川在流血。悲嘆人生的這個時候,動不動就會親人、朋友間彼此永別。回頭看那開封城外的玉津園,春天剛剛來到,雕花的欄杆猶掛著一輪新月。更有那西來的流水環繞著城牆,獨自悲愴地嗚咽著。

註釋
滿江紅:詞牌名,始為《上江虹》,原為吳民祭祀河神的迎神之曲,雙調九十三字,有平韻、仄韻兩體。
塞馬:同賽(saì)馬,塞外的騎兵。指元軍。五陵:長安北有漢代五個皇帝的陵墓,即長陵、安陵、陽陵、茂陵、平陵。這裡用來指北宋、金都城汴梁。
鼓鼙:鼓,大骨;鼙(pí),小鼓;鼓鼙指大鼓和小鼓。古代軍中常用的樂器。
百二河山:形容山川形勢險固。古人稱函谷關之險,二萬人可以抵擋一百萬。這句說:險固的河山都被一一攻破。
籌策:計謀策劃。
煙塵:戰爭的烽煙。九重城:指京都。蒙金闕:籠罩在宮殿之上。比喻國家滅亡。金闕,宮闕。
長戈嫋:揮動長戈。戈,古代兵器。嫋(niǎo),搖曳。
原厭肉:厭同原野上堆滿了屍體。厭,通“饜”(yàn),飽足。
動成長別:動輒就會彼此永別。
玉津:園名,在開封南門外。
雕欄:雕花的欄干。

參考資料:

1、本社編 .黃拔荊選注,詞曲薈萃 元明清詞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09月第1版:第24頁 2、木河主編,金秋萍.廖卉萍選注,乖孩子學名詩 元代詩曲捲: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08:第21頁

詩人段克己
      段克己(1196~1254)金代文學家。字復之,號遁庵,別號菊莊。絳州稷山(今山西稷山)人。早年與弟成己並負才名,趙秉文目之為“二妙”,大書“雙飛”二字名其居里。哀宗時與其弟段成己先後中進士,但入仕無門,在山村過著閒居生活。金亡,避亂龍門山中(今山西河津黃河邊),時人贊為“儒林標榜”。蒙古汗國時期,與友人遨遊山水,結社賦詩,自得其樂。元憲宗四年卒,年五十九。工於詞曲,有《遁齋樂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