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術特長教學反思

  美術教學的創作理念,具有多重意義,既包括教學模式的創新和轉變,又包括基於美術教學特點的教學思想更新。下面是有2017高中美術教學反思,歡迎參閱。

  2017高中美術教學反思範文1

  針對我校高一美術新課程模組教學的一些現狀,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我的反思如下:

  首先,新課改對高中美術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是美術教學活動的主體,扮演的是文化傳遞者的角色,其條件是“聞道在先”,“術業有專攻”。國家普通高中美術新課程標準中,為了實現美術課程各模組的教學要求,對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提出了相應的更高要求,要求在高中擔任教學任務的教師必須具備能開設3個或3個以上模組的知識結構和教學能力。因此,作為美術教師就要具備豐富的知識,廣泛的瞭解和接納來自不同時代、不同社會、不同藝術流派的美術作品,形成一種建立於世界文化基礎上的審美文化態度。為了豐富教學內容,必須多種渠道接受美術資訊。

  其次,新課改對美術課堂的要求。為了激發學生對美術欣賞課的興趣,調動課堂氣氛,使學生儘快地投入到藝術作品中去,我認為,教師在教學方法上應有所突破,切忌千篇一律、作品分析避免面面俱到。如果每件作品都是“形象造型生動、構圖均衡穩定、色彩層次豐富 ”之類的老套數,學生們便會感到枯燥乏味,這樣的講解不但達不到教學目的,甚至可能會適得其反,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當然也就沒有任何欣賞的意義了,更激不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在鑑賞模組中,常常要作一些諸如作者介紹、時代背景、作品意義的闡述。這還不夠,還需要進行較深入的藝術分析,包括形式美要素和技藝處理方面的知識,只有學生感受和鑑賞美的能力得到實實在在的增強,才有可能更深刻的認識作品的內涵,只有使學生真正掌握了分析作品的方法才有可能從中受到啟發獲得感悟。應該鼓勵學生參與教學過程,使他們在參與中從體驗出發,運用比較的方法,積極開展對作品的評論,在活動中增強能力。

  美術欣賞教育是以視覺欣賞為主,欣賞教學所需的範圖和音像質量要精美,缺少必要的裝置設施和輔助材料、資料,勢必使美術欣賞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我具體做法是:利用學校的幻燈機、投影儀、等現代化手段,通過對影象的欣賞,比較橫向比、豎向比,提示、議論、提問,最後總結歸納。有的內容還可配放音樂。,如抽象畫蒙特裡安“百老匯的爵士樂”的欣賞等等。視聽結合,如臨其境,再輔以歷史背景,作者生平及創作指導思想的介紹,加深對作品內涵的理解和作品效果的體驗。

  在雕塑模組的教學中,我結合具體情況開設了石膏雕塑,將教師講解、示範、啟發、引導和學生動手實踐、思維拓展結合起來,開課過程中,我和學生之間有了很好的互動,學生之間也獲得了充分的協作交流,模組結束時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藝術教育不會在短期內看到效果,但卻是影響人一生的教育。我希望通過我的努力給學生的思想注入新的活力。

  2017高中美術教學反思範文2

  高中美術教學以欣賞為主線,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它的這一特點決定了藝術課堂教學說採用的方法有別於其他學科。高中的學生已經形成較獨立的個性,有自己的主張,而藝術課也不是高考專案,學生對藝術課的學習態度大部分取決於教師。“親其師,信其道”所以作為教師,上課要先抓住學生的心,學生接受我了,自然也就接受了我的課。

  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參與十分重要。教師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勇於提出問題,掌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式學習,讓他們在學習中學會主動發展,同時還要讓學生認識到不論是繪畫還是工藝,不論是具體還是抽象都是美術家精心的構思並結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審美感受,按照自己和時代審美理想創造出來的;同時,美術家創作一件美術作品除了通過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題之外,往往還有更深層的內涵和更隱敝的意蘊是一種文化精神層面要求和體現美術作品的最高價值所在,也是時代、社會、民族精神的寫照。如:青銅器和秦俑所體現中華民族精神;古希臘藝術所體現崇高理想與科學的精神;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品中的人文主義理想;中國山水畫中的意境和神宗意識等,使學生對作品產生深刻理解,達到審美情感的昇華。

  藝術課是最讓人心動的一門學科,它讓學生在接受藝術薰陶的同時也輕鬆地接收一些本學科外的知識。可是藝術課尤其是美術,單一的欣賞內容,過分的知識化、理性化,學生的熱情不會堅持很久,部分學生或者浮躁,或者我行我素。於是,一堂藝術課就成了尷尬的自習課或休閒課。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那單一的,枯燥的美術教學已遠遠不能適應當前的學生。作為美術教師我們應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根據學生自己的需要來設計美術課堂的教學,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在良好的情緒中通過豐富新穎的教學內容、方法等不斷獲取新知識。比如說《新的實驗》這一課,關於電子科技所創作出來的美術作品,對於我們現在的90後學生來說早已不稀奇了,為了調動學生的上課胃口,我把這部分的內容改為另一種對於學生來說很稀奇的藝術——行為藝術,達到了我預期中的效果,學生都很感興趣,聽的也特別認真。

  此外,我的課力求在一個輕鬆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完成,想要達到這個目的,課堂情況就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應變了,比如說:我所帶的高一年有七個班級,每個班的情況都不一樣,所以對他們所用的教學方法也不一樣。一班的學生屬於過分活躍型別,所以課堂上及時抑制他們過於興奮的情緒是主要任務,否則會嚴重跑題;三班的學生又屬於過分淡定型,所以三班的課要時不時的幽默一下,調動他們的上課情緒。讓學生以開心輕鬆的上課情緒跟著我的教學思路和教學設計走,從而在不知不覺中把課堂知識掌握了,這對於我自己來說也有一些成就感,對以後的教學也更加有信心了。

  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會再接再厲,確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以激發和維持學生的興趣為主,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為核心,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美術”,讓學生因為有“美術”而快樂。

  2017高中美術教學反思範文3

  高中藝術教學內容以欣賞為主線,強調學生的“心到”、“眼到”,藝術教師在鑽研教材、備課,設計教學模式,尋求教學方法時可能花了不少功夫,到了課堂上,有的學生對這部分內容感興趣,有的對那部分感興趣,如:中國古代繪畫,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繪畫和外國近代繪畫,學生對這些內容喜好不同,在精力分配上懸殊很大,而女同學喜歡服裝的多一些,到教學“現代服飾藝術”這部分內容時可能比較專注,“心”到是學生學習的內部驅動力,“心”到與不到,全*教師組織排程;整齊與否,決定最終的教學效果。藝術課原本是最讓人心動的,藝術課尤其是美術單一的欣賞內容,教師力求“活”而有趣,但千變萬化始終是一個欣賞,過分的知識化、理性化,學生的熱情不會堅持很久,久而久之,部分學生“心”不到位了,“眼神”也走了,對於藝術課他們也就開始走過場,或者浮躁,再不然就是:你們上課,我行我素。於是,一堂藝術課就成了有板有眼的自習課或休閒課。高中教學不同於小學和初中,又說又表演的教學方式不太適合,“表演”課自然是不會出現的,偶爾的“故事會”也不能多用,“快樂的大本營”到了超級大班,擁擠的空間會讓你窒悶得喘不過氣來。到了這個時候,學生不用意志來控制自己,藝術課決不可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由此可見,藝術課同樣需要學生的意志介入和意志投入。

  從現階段來看,高中藝術課,尤其是美術教材缺少讓學生“手動”的教學內容,實地考察參觀應當另論。但在欣賞內容的基礎上,多一部分實際操作的練習,教學內容活而豐富,更能滿足多數同學的學習需求,極大地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小學、初中有了動手實踐的內容,大學裡也有相關部分知識,而在高中階段卻出現“斷層”現象。實際技能訓練不是少部分參加藝術高考學生的專利。教育普及既然是面向全體學生,這部分內容就不能空缺。因為真正的知識,它的本身內涵是豐富的,也是全面的。大綱鼓勵教師靈活機動,但這當中還得有一個“約定”尺度和綱要,否則又容易走形成“專業”課了。

  當前,藝術課正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不過它仍然是“調味”課,缺少不行,又不能將它提升到一定高度,教師在很多時候充當的是類似“變臉”一樣的角色。許多教師認為,反正學校也不重視,評職最後,待遇最低,上藝術課沒人會看得起,所以,在這樣的環境下,教師創新意識不強。前幾年,地理、生物課也非應試科目,教學景況和藝術課相差無幾,但自從加盟理科綜合考試科目起,成績上去了,地理、生物教師一下也搖身變成升學考試舉足輕重的顯赫人物了。藝術課呢,還是那樣……更多時候只能服從教學需要,為主課讓路,在主課與主課的磨合中客串“潤滑劑”、點綴物。最終主課豐收了,藝術課也未能實現“叢中笑”的初衷。顯而易見,藝術教師在這當中的“色調”關係非常微妙。

  
看過2017高中美術教學反思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