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過後的職業規劃
社會中的政治和經濟密不可分,在職場中職場政治和個人能力同樣密不可分,職場的精英們個個有能力,懂政治。個人能力表現為時間掌控能力、知識水平、現場問題解決能力,職場政治能力表現為判斷自身所處環境的能力。
又是一年高考季。學生在考試後將面臨志願抉擇關鍵期。很多人在這時對自己未來的方向依然不甚清晰。部分人甚至因為選擇了不適合自己的大學專業而導致未來職場發展極不順利,從而抱憾終生。那麼,學生究竟該怎樣選擇志願?該聽取什麼人的意見?職業規劃有沒有相對科學的方法?
現狀:志願填報多數父母未尊重孩子意願
每年高考過後,都會有各種志願填報諮詢會陸續登場,吸引不少家長和學生前來諮詢。然而,專家們多反映,不少家長諮詢時,對孩子該填什麼志願做的功課不夠。
一些職業規劃諮詢師表示,每年高考過後,都會有不少家長向她請教,該讓孩子報讀什麼專業。“很多一來就問我,報讀什麼專業好?曾聽誰說,某某專業好,究竟是不是。這樣的問題,根本無從回答。社會上並沒有什麼‘最好’的專業,關鍵是要適合孩子。”
面對家長的提問,專家們多會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商量讀什麼專業,但很多家長卻說:“孩子不懂,自己根本拿不了主意。”這是對孩子的不尊重,父母需要的是幫助孩子確定志願,讓孩子自己選擇,並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由於志願填報前沒做夠功課,而選擇了不適合自己的專業的例子也不少。黃同學表示,自己學習成績一直不錯,在重點中學上高中時,成績幾乎都是班上前幾名,但當時心思只在課本上,沒對自己的興趣特長作認真思考。高考時報讀了當時最熱門的計算機專業,也上了很出名的大學,但大學後發現自己並不喜歡計算機,但又不能轉專業,覺得非常苦惱。
方法:選擇專業也在規劃人生
第一步:瞭解自己可做專業測試
高考後填報什麼志願,直接關係考生未來的職業發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已經成為不少專家的共識。然而,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必須從瞭解自己開始。而認識自己並不是個容易的過程。
資深職業規劃師表示,現代心理學家在這個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其中尤以霍蘭德John Holland的人格一職業型別匹配為代表,通過人格特徵分析人們適合的職業。人格特徵是人的心理特徵中較為深層的特點,會影響人們的行為偏好、做事風格,以及對待事物的態度。因此人格特徵測驗是學生認識自我的重要工具。
個案:小陳,理科生,學習成績中上。父親是工廠主,希望小陳今後能繼承他的事業。小陳自己對財會工作感興趣。
人格特徵測驗測試結果:小陳比較關注細節、做事認真仔細,喜歡分析資料,願意做一些與資料打交道的事情,在推理和解決問題的時候也喜歡使用資料。對重複性、枯燥的事情可以善始善終。有比較強的個人原則和責任感。相反,小陳不喜歡管人和影響別人,容易緊張焦慮。不喜歡處理衝突,也不認為衝突需要協調。
職業規劃師建議:小陳目前來看比較適合選擇財會專業,有機會的話可以選修管理學。讀大學後,需要多參與團體活動,學習遇到衝突時如何積極協調。
第二步:判斷社會發展趨勢
職業發展,與社會發展息息相關。除了認識自己,還需要了解社會,判斷社會的發展趨勢。尤其是當今社會飛速發展,網際網路更是改變了不少社會業態,不少行業異軍突起,不少行業日漸式微。職業規劃時更需根據這些變化,順勢而為。
個案:2014年才大學畢業的子棟,現在在證券界已做得有聲有色。子棟媽媽表示,子棟高一時就自己寫了人生規劃書。當時受《窮爸爸,富爸爸》這本書的影響,子棟希望自己30歲前能積極創造財富,然後環遊世界,再把經驗分享給年輕人,把財富捐贈給社會。由於很早就認準了目標,子棟讀書非常勤奮,學習成績一直很好,希望自己升學時可以有更多的選擇。高考結束後,子棟父母就帶著子棟,連續拜訪了政界、企業界、金融界的資深人士。估計金融業未來在中國的發展會相當快,這更堅定了他讀證券專業的決心。子棟媽說。當時,根據子棟高考的分數,應該可以考上中山大學,但子棟最後報讀了暨南大學的國際商學院。
職業規劃師建議:根據社會發展大勢所趨的巨集觀方向,審時度勢找到最能實現人生使命的機會,比如子棟這樣為社會貢獻財富,分享夢想,這些偉大的目標彷彿啟動了內心的核動力,充滿激情和動力,能夠孜孜不倦、無怨無悔地做著你所喜歡的、必定屬於你的事情。
溫馨提示:
現在80後、90後的通病是眼高手低,知道得多,能做好的少。作為普通人來說,定位時更應該是一種平民的心態,先做好平民,有機會再做精英。子棟父母並沒有如很多家長那樣,送孩子出國“見識見識”,而是踏踏實實地讓他儘早瞭解自己,儘早定下方向,利用國內所擁有的資源,一步一步去實現目標。正所謂“笨鳥先飛”,能儘早定下目標,職場發展上將可以比同齡人更具備優勢。
此外,對於MBTI測試,初中生一直到大學生都可以用,而對於即將填報志願的高中應屆畢業生來說,尤為有用。MBTI在國外比較普及,國內的運用還不多。做這類測試的時候,需要按照自己的第一反應做題,不需要過多思考。因為題目沒有對錯之分,越是第一反應,越是能準確反映自己的真實偏好和傾向。建議家長和老師在幫助學生選擇的時候諮詢專業人士的意見。
最後,職業規劃中認識自我是第一步,後續還需要通過自己的強項進一步帶動和鍛鍊自己的弱項,使自己在大學期間以及長遠的未來有更寬廣的適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