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懷清明節

  清明節,一個復活的傳統節日。原本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一個,但是一個特殊的節氣。清明節踏青,拜山祭祖,憑弔故去的親人,這是中華民族由來已久的傳統習俗。二00八年國家以法定形式規定為民俗節日。其目的不外乎弘揚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倡導社會和諧,提倡尊老敬老。

  不知是喜是哀!不是嗎?弄虛做假有誰提倡了,虛假廣告滿天飛;打麻將有誰提倡了嗎,幾乎全民皆兵。所以要提倡,足以說明有些經過幾千年沉澱的,具有民族精華的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在近些年幾乎或已經喪失殆盡。

  清明節會風一樣的過去,留給我們的卻是深深的反思。如何保持清明節之精神,這才是我們應該深思的。因為我們的老父母不會像風一樣的過去,他們還要在悠悠歲月中忍受寂寞,還要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倚門翹望不知何時造訪的子女們!拜死人也敬活人,這才是清明節之精神!

  現在的後輩,尤其是貧困地區和農村不養老不敬老的大有人在,有的甚至把老人趕出去乞討。城鎮裡生活條件好一點,但僅僅是給點生活費就夠了的嗎?想想這些人等老人死後也在燒香焚紙錢祭拜,其意義何在?與其死後祭拜,不如生前孝敬。生前盡了孝,心中無遺憾,死後何須祭?當然祭也好,是一種表達紀念的不錯方式。

  我是愧對父母的。我的父親是苦大仇深的放牛娃出生,帶頭鬧土改的老農民。母親是任勞任怨,勤勞善良的典型農村婦女。我的父母都是二十年前死與疾病,由於經濟的原因,我們兄弟仨沒能積極配合給以及時有效的治療。這讓我引為終身的遺憾。但我們不能讓遺憾延續,不能把遺憾遺傳給後代!

  有老人開玩笑說,敬父母不如把父母當子女。我贊成這樣的觀點。雖然說輩分是顛倒了些,但實質性的待遇卻提高了。想想不是嗎?一代一代,父母給予子女的何其多,而子女回報父母的卻是何其少啊!有幾個父母不是時刻惦記孩子的,有幾個孩子在時刻惦記父母?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見多少!

  現代社會發展快,工作和生活的壓力都很大,父母是可以理解的。但還是要少點交際,減點應酬,找點空閒,擠點時間,常回家看看吧!我們的這種精神會潛移默化的影響下一代,這無異於一筆精神和歡樂的高息儲蓄!

  節日丟失了可以復活,但人死了是不能復活的。請記住吧,年輕的人們!江河有底海有邊,父母恩情大如天,只要生前多孝順,死後不祭也心安。是誰撫養我們成長,是誰給我們一個家?小時候是誰為我們擔驚受怕,長大了是誰為我們牽腸掛肚?這個人是父母,這個人是爹媽。小鳥尚有反哺之情,為人子女怎能不思報答!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時候再來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