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清明節感懷

  1

  三月春生綠野翠,蒼穹煙雨霧色灰。又是一年清明時,行人匆匆淚潸潸。

  -----題記   

  天空灰濛濛的,整個城市籠罩著一層薄紗,淡淡悲涼,絲絲憶念。空氣溼漉漉的,瀰漫著對逝者的哀思。細雨濛濛,透過細膩的雨絲,彷彿能看透街上的行人,令我不禁想起“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哎,又是一個清明。

  一雨點醒上帝淚。自然界中的雨,是再尋常不過的事。但卻有人說,清明的雨,是上帝的淚,是上帝在哀悼那些死去的人,是上帝在思念那些離去的人。也許你會覺得這很可笑,但人們卻固然地認為確乎所以,因為清明沒有人會大聲的笑;因為清明是在哀悼那些死去的親人;因為清明是洋溢著思念的節日。

  在這煙雨迷濛的日子裡,你的腦海是否會浮現出“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的景象?你是否會想起那段戰火紛飛、硝煙瀰漫的日子?你的眼前是否會浮出董存瑞捨身炸碉堡的身影?你的耳邊是否會響起夏明翰“砍頭不要緊,只有主義真”的誓言?你是否會想起渣滓洞里昂首挺立的劉胡蘭?你是否會想起長征路上倒下的年輕戰士?你是否會想起那些為建設祖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模範人物?

  我想,你們應該記得。那段血雨腥風的日子,在中華民族面臨著生死存亡的危險時刻,是先烈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是他們與日本侵略者進行著殊死拼搏;是他們用自己的脊樑擎起了中華民族的希望;是他們用自己的犧牲重新樹起了中華民族的豐碑。終於,他們高唱著“義勇軍進行曲”,在那個神聖的日子,一面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從此,在世界東方的天空中多了一抹引人注目的紅色,那是中國人在向世界宣告勝利,那是中國人在向世界宣告:一條巨龍正在崛起!東方雄獅終於從噩夢中覺醒,它的存在必將讓世界更加絢麗多彩!

  “紅花無情笑東風,青山有幸埋忠骨。”可愛的人們啊,你們為人民的利益而死,你們的死重於泰山,你們與青山同在,你們與大地永存。你們永遠是我們心中的一塊豐碑。安息吧,可愛的人們,你們的精神永垂不朽!你們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我們將帶著崇敬之情奮然前行!

  思想永遠昂揚,靈魂永不跪倒,步伐永遠堅定,這是我們面對先烈們的錚錚誓言。

  2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家家戶戶都張羅著過清明。家鄉過清明的習俗很多,有插柳、踏青、吃艾餃,祭掃等,在這此習俗中,印象最深、最有意思,讓我念念不忘的那就是與媽媽一起做艾餃、吃艾餃了。

  每當清明時節,山坡上、田梗間就會冒出許許多多碧綠碧綠的綿菜。清明這一天,我與媽媽一早起床,拎上籃子,趁著露水未乾,去採摘綿菜做艾餃。我們來到山腳下,遍地都是鮮嫩的綿菜。我急切的一把一把將綿菜連根拔起放入籃中,媽媽見狀,急忙攔著我的手說,不是這樣的,不用急,我們要象採茶一樣,只要摘綿菜的嫩芽。聽了媽媽的話,我才知道採綿菜也是這麼講究的。沒過一會兒,我們就採了大半籃的綿菜。

  回到家,媽媽先把綿菜洗淨後放入鍋中煮熟。取出切碎搗爛,放入臉盆中,然後,我拿來一整包米粉也倒入臉盆裡,與綿菜攪拌在一起,加入水,使勁地揉、用力地搓,不停地拍打,將米粉翻來覆去,最後米粉在我的手中變成柔軟一團。正當我起勁的時候,媽媽要我過去照照鏡子,這才知道自己臉上、身上滿是米粉。真的太有意思了,太好玩了,好開心。

  和好麵糰,接著就是準備內餡了,媽媽將鮮嫩的竹筍、豬肉、蘿蔔絲切成碎末,與蝦皮拌在一起,放入油鍋裡抄了一下。我好奇問媽媽為什麼要抄一下油鍋,媽媽笑笑說,等一下就知道了。

  所有東西都準備就緒,接下來就是包艾餃了。我和媽媽圍著桌子,只見媽媽拉了一小團麵糰,揉揉圓、壓壓遍,一手託著麵餅,另一手抓來一大把餡,塞到麵餅中央,把麵餅對半一折,一捏,餡就牢牢的被包在裡面,一個艾餃就順利完成了。我也學著媽媽的樣子,拉了一小團麵糰,揉著揉著,麵糰就粘的滿手都是,怎麼揉也搞不好。我氣呼呼的直叫為什麼。這時,媽媽笑嘻嘻的說,剛才問什麼問題來的,答案就在這裡。哦,知道了,媽媽拉麵團前,手先在油鍋中抄過的餡裡抓一下,手上就粘上油了,原裡是這樣的。後來雖麵糰不粘手了,但還是包不好。最後在媽媽地幫助下,終於學會了包艾餃,一個、兩個……。我非常開心、非常興奮。

  我迫不及待地想品嚐自己的手藝,逼著媽媽馬上下鍋蒸艾餃。我圍著鍋數著數,恨不得馬上可以咬上一口,漫長的等待,終於出鍋了,清香四溢,我挑了一個最大的,狠狠地咬了一口,:“真的太好吃了,親手做的味道就是不一樣”。

  清明節是多麼快樂,多麼有趣,讓我學會了很多知識。多麼難忘的清明節。

  3

  每當我想起清明節,總會想起“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一首詩來。似乎每當清明時節,朦朦朧朧的小雨就會籠罩著整個長沙城。今年似乎天公不作美,沒有了那充滿著詩意的小雨,而下起了大雨。我望著那滂潑大雨,聽著遮雨板上那滴滴答答的聲響,思緒漸漸飄向了遠處……

  又是一年清明時,此時的雨似乎更能夠寄託我們的哀思。故人已逝,我們似乎也無能為力。於是,清明節祭奠已故的親人和烈士,便成了中華人民的傳統,每到清明,墓前總會出現祭奠的人的身影。可似乎人們的生活水平越是提高,有些時候就越會忘記老傳統。人們總會因為各種理由而不能去祭奠已去之人。但是過後,也會去看望。   

  其實這種習俗似乎也是人們心靈上的一種安慰罷了,為了讓自己心裡好受一些,好像如果燒了紙錢,放了鞭炮,行了三拜九叩大禮,就能看到已故的人們在天上生活得很好,並一直注視著我們,關注著我們,一切的事情都和原來一樣。

  可是即便是這樣,這些習俗仍然這樣傳承下去,每到清明,墓前總會有人站在那裡,然後在“噼啪”的鞭炮聲中,在敬給已去之人的繚繞的香霧裡,在燒紙錢的火堆旁邊,行上三拜九叩大禮,在心中祝願,希望已去之人能在那個世界一切安好罷。

  “滋——滋——”手機震動起來,我忽的從我的思緒中收回來,接起了電話:“喂,你好,我是……”

  逝者長已矣,生者如斯夫。

  4

  古人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當我想起唐代大詩人的這句詩歌時就想到好像清明節快要到了,清明的腳步已經不遠了,只剩下了一步之差。

  在這天裡,我和家人一起去山掃墓,我們先和親戚一起做車來到山下後,我們就帶著掃墓用的工具上山了,來到上山後,我們小孩就跑在第一,我在前面跑,親人在後面走,就這樣,我把親人甩在了後面,我憑著多年來掃墓的經驗,一直沒有走錯路,我走了一段路後,就有些累了,我就坐在周圍的墓上休息,順便等一下親人,親人慢慢上來後,我就又開始跑了。我們來到第一個墓後,大人就拿著鐮刀把周圍的樹枝多的割了,我們來到墓前,大人就讓我把花端上去,接著,有的燒香,有的燒假錢等,我就把一張紙折飛機,大家做完後,我們就去第二個掃墓的地方了。  

  關於清明節有這樣一個傳說: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晉獻公的妃子為了讓自己的兒子重耳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重耳為了自身的安全逃出城外,重耳最後只有幾個忠心耿耿的大臣。一次重耳餓暈了,大臣裡有一個叫介子推的忠臣,從自己身上割下一塊肉,用火烤後給重耳吃,重耳的病好了。後來重耳做了君主,想要介子推來任命封官,介子推不肯來逃進了綿山上。 重耳為了讓介子推做大官,放火燒山讓介子推自己出來,大火燒了三天三夜才熄。並沒有看見介子推出來,進山一看,介子推和他母親抱著一棵樹已死去,樹上有個洞,裡面的衣服上寫著一首血詩: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柳下做鬼終不見,強似伴……後來重耳把綿山改為介山,把那棵柳樹命名清明柳,每年四月五日定為清明節。聽了這個傳說,大家應該都知道清明節的來歷吧!

  年年都有清明,年年都有不同的憂愁。這憂愁,不是任何人都能感受到的。我向往在這雨中的憂愁,所以我向往清明節的光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