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前演講初中

  演講稿應該富有說服力和感染力,要做到這點,除了觀點、道理要能為聽眾接受以外,演講稿還要寫得充滿感情,用情來打動聽眾。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幾篇,希望能幫到你喲。

  篇一

  寬容,自古以來就是聖人君子倍受推崇的美德。

  曹孟德說過:“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今有云:“進一步,冤家路窄;退一步,海闊天空。”《論語》中也有“夫子溫良恭儉讓”的字眼。寬容,在中國源遠流長,為中國五千年文化中的瑰寶,也是德高望重的君子必有的修養。

  什麼是寬容?寬容一個人,在他做錯了的時候,不能壓抑著滿腔的怒火,等到他走了再爆發;也不可以表面裝得漫不經心,暗地裡卻實施報復。這都是君子所不齒的。真正的寬容,是在心平氣和的心情下,原宥別人的過錯。這才是真正的寬容。

  寬容可以使人棄惡從善。佛家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窮困潦倒的小偷趁老和尚打坐的時候竊取了寺廟的香油錢,被老和尚當場抓住。老和尚並沒有報官,而是讓他向菩薩磕頭。他說道:“你拿走了菩薩的香油錢,難道不需要向菩薩磕幾個頭嗎?”那位樑上君子羞愧萬分,感激涕零,於是刻苦修行,終於成為一代高僧。

  自然,他偷走香油錢,便是犯了法。老和尚原本可以上報官府,拿回香油錢,可是他並沒有這麼做。他不但沒有懲罰他,反而把錢給了他。老和尚用自己的善行感化了他,這不是比懲罰他更好嗎?試想,如果把他送往官府,他又如何成為一代高僧呢?寬容的魅力就在於此。它可以使人棄惡從善。

  如果不懂得寬容,那麼就會使惡人更惡。2009年12月24日晚上,江蘇南京,一位迷戀網路遊戲的少年不滿父親的勸解,揮刀相向,後又怕母親發覺,連殺其母,揚長而去,後被警方依法逮捕。這一起慘絕人寰的家庭悲劇令我們深思:是什麼令這位少年喪失人性,弒父殺母而毫無同情之心呢?

  在看守所裡,這位少年透露了一個資訊。當初,他迷戀網路遊戲不可自拔,於是逃課去網咖打遊戲。學校、家長屢次規勸,他置若罔聞,毫不理睬。有一天,這位少年的父親發現他在家裡又開始玩遊戲了,便大聲斥責他,強行關閉了遊戲視窗。他這時候正玩到興頭上,遊戲突然被關閉,他一時火起,失去理智,於是殺了父親。事後,他也後悔不已,但是為時已晚,等待他的只能是冰冷的鐵窗、無奈的高牆和穿胸而過的子彈了。在這個平安夜裡,一個家庭就破滅了。

  站在父親的角度上看,那位少年的父親如果懂得寬容自己的孩子,平靜地勸告孩子,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又何至遭來殺身之禍呢?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就算做錯事的是他的父親,他要是懂得寬容,那他又何至於弒父殺母,以至於家破人亡呢?更何況還是孩子做錯了。

  遺憾的是,現在不懂得寬容,為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就吵得不可開交的人不在少數。可怕啊!可憐啊!可悲啊!可恨啊!如果這個世界上每個人的胸腔裡都有一顆寬容的愛心,那麼這個世界就會少了很多悲劇,少了很多壞人,而多了很多感人的事,多了很多善人了吧!

  篇二

  科學,一個充滿奧祕的詞語。在這個詞語裡飽含著許多知識。在科學老師的指導下,我們學習到了許多科學知識,探索到了神奇大自然裡的祕密,獲取了許多快樂。

  這次的科學課老師就讓我們完成一項有趣的作業:把野生的魚放入裝有“野生水”的瓶子裡,並且瓶子裡還要有石頭、水草等一些生物的自然生態瓶。老師讓我們觀察這個自然生態瓶裡小魚的生活狀況。趁著“十一”放假期間,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完成了這項任務。

  小魚天天與小蝦們玩鬧在一起,在水草裡玩躲貓貓,玩跳水,甚至還在進行了跑步比賽。它們簡直就是把這個小小的生態瓶當成了自己遊玩的遊樂場了。嘴巴時不時的張開又合上,好像是在進食,它們在水草邊緣“啃呀啃”,可算吃到不少東西。我發現它們只有在晚上的時候把嘴巴張開“啃一啃”,好像每天吃的很少很少,怪不得小魚是如此的苗條了,其餘的時間都在嬉戲玩耍。小魚在睡覺時也是睜著眼睛的,眨都不眨一下,讓人,還以為是小士兵在巡邏呢!原來,小魚睡覺時有個習慣,那就是睜著眼睛睡覺。小魚一般是以魚群為單位四處遊行的,但這次小魚只能和小蝦混在一起了,兩者到是相安無事的生活著。就這樣,小魚和小蝦們在我們給它們準備的自然生態瓶裡快樂的生活了一個星期。

  聽到別的同學說自己養的小魚沒幾天就死亡了,我上前一問才知道原來他們每天都在給小魚不停的換水,想讓生態瓶裡充滿氧氣讓小魚能活的更久些,但是結果卻是加速小魚的死亡。其實,小魚、石頭、水草還有水之間的關係是相連的,它們之間都是相互依賴相互生存的,小魚喜歡自由自在的在水裡游泳,在水裡覓食,在水裡和小夥伴做遊戲,可是一時間被我們困在一個新的環境下生活,確實需要很大的勇氣讓自己去適應它,可正當要適應時我們又改變了它的生活條件,它的身心只會越來越累,從而加速了它的死亡。我在抓小魚的時候,就用瓶子裝了一大瓶自然生態水回來,而被抓的小魚和小蝦們則另外用個生態瓶裝著,並按老師的要求在抓魚的河裡撿了些石頭,水草,將它們和小魚放在了一個生態瓶裡,每天早上只是給生態瓶里加一點自來水,慢慢的讓小魚和小蝦去適應新的水資源,時間一長,小魚和小蝦自然而然的就適應了新的環境了。

  上課時老師提出的一些問題,要求,我們要認真聽取,只有這樣在實際行動時才會減少錯誤的發生,從而達到好的效果。通過一個小小的自然生態瓶,我們就可以瞭解到自然環境下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人類需要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而環境的好壞可以空氣是否清新,河裡的是否有小魚小蝦,河水的清澈度等等來辨別,我們要珍惜一切自然條件下的生物,要保護它們的生存環境,只有讓它們的生存條件保持平衡了,我們人類的生存環境才會更好。

  科學課有一門非常有趣的課程,裡面有不少的生活小知識,自然小故事,讓我們一起快樂的來探索科學裡的小祕密吧!

  篇三

  想想別人,有兩層意思:

  一是處世為人不能光顧自己。比如大雨天,開車過水坑,如果稍微慢一點,泥水就不會濺溼弄髒正從坑邊走過的行人;比如吃東西,不能像我們海門話裡說的“只顧自食肫裡滿”。有報道稱,某銀行老總說他們利潤高得自己都不好意思說,今年上半年這家銀行員工平均收入達19萬元。像這樣的銀行一定要多想想存款人,他們的錢在負利率時代存一天少一天;想想貸款人,做企業的、當“房奴”的,一個個袋子癟篤篤;想想買了自家股票的股民,資產在一天天縮水……想想別人的處境、別人的感受,最起碼服務態度該好一點。

  二是通過將心比心的換位思考,理解別人,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就說收入吧,有人只拿自己和收入高的人比,攀來比去,比出的是一肚皮牢騷。吃了肉還罵娘,佔了便宜還覺得別人傻。有個工人的一句話讓我很感動。他說:“我也希望碗裡多點,可老闆真要是做不過來了,我們可能連飯碗都沒了,有稀飯總比連飯碗也沒好啊!”話裡透著無奈,但還真有一種“替別人想想”的意味。想想別人,在就業、職位升遷等其它方面都是一樣的理。如果我們一味以自我為中心,只想著自己,只覺得自己了不起,不僅會造成利益的失衡,還會把自己弄得很糾結。

  對於“想想別人”,有人很是不屑。他們信奉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推崇唯利是圖的拜金主義、唯我獨尊的精英哲學。其實,即便是在叢林法則下,同類間也多有體恤;即便是唯利是圖,也講個依存互惠;即便是蓋世獅王,也得有群獅相隨。

  想想別人,說小了去,是個人的處世之道。盲人提燈,照亮了別人,也照亮了自己。想想別人,說大了,此中更有社會和諧安寧之道。

  社會是個大家庭,是全體社會成員脣齒相依、休慼與共的共同體。從歷史到現實,一些造成巨大破壞的社會動盪背後,總有極端自私自利導致社會矛盾激化的因素。蘇共亡黨、前蘇聯解體的教訓中,權力壟斷、特權橫行、經濟利益失衡是很關鍵的一點。

  高速發展的社會最講究利益均衡。縮小貧富差距,共享發展成果,是當今中國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此刻,最需要當權者多想想賦予他們權力的人民大眾,想想絕大多數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想想絕不能因貪婪而鬼迷心竅、因擁有強大的權力而忘乎所以。

  這個冬天,歐債危機正持續發酵,世界經濟前景極不明朗,西方做空中國、唱衰中國的噪聲和動作不斷。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在諸多內外因素的作用下,正處在極為敏感的時期,面臨的矛盾和困難比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更多、更復雜。此時此刻,最需要我們團結一心共克時艱,最需要每個人多替別人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