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良好的護患溝通技巧

  護患間良好有效的溝通,是提高醫院服務質量的基礎。而護患間溝通的主體,應是護士,一般情況下,決定護患溝通效果的是護士的溝通協調能力。隨著經濟的發展,公民法律意識,服務需求的提高,服務質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一個醫院的社會聲譽,又由於所有醫院為了生存發展,都在提高服務質量,病人對服務質量的要求也有了質的飛躍。下面小編整理了良好的護患溝通技巧,供你閱讀參考。

  良好的護患溝通技巧之良好的語言,是溝通合作的基礎

  一個人說話的能力,可以顯示他的能力和水平,甚至知識不是很豐富,因為會說話,也會取得良好的效果,口才、有賴於鍛鍊、訓練,同時也是建立於善於思考,善於觀察,常識豐富和同情心強烈之上。語言是傳達資訊和思想感情的工具,善於說話,“小則可以歡樂,大則可以興國”,我們每個人都應訓練、調整自己。例如:因消毒診室,需病人等候二十分鐘,可以解釋為“為了避免交叉感染,我們要定時消毒,請你等候二十分鐘,如有不舒服,我們會立即幫助你。同時護士應在病人等候時,接受一些諮詢。如無人在場,門上掛個牌子,“消毒中”。這樣做,會得到患者的理解與支援。

  在講話時,要了解對方,顧及對方的感受,坦白直率,細心謹慎、清晰,簡單明確,發音準確,語調、語速適中,據有關資料統計,經營管理成功者,90%應歸功於其卓越的口才。

  良好的護患溝通技巧之非語言溝通,可強化語言溝通的效果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特有的聯絡方式,非語言的溝通可以強化語言溝通的效果,其效果可以是正面的,也可心是相反作用的,關鍵在於你對它掌握和運用的能力。

  身體語言溝通:是動態的、無聲音性的目光、表情、手勢語言、身體的動靜態姿勢,空間距離、儀表形象來實現的,身體語言的適度表達,取決於溝通者的個人素質修養,這也是護士要提高個人修養,規範護士儀表形象的重要意義所在。

  我們在與病人家屬的溝通過程中,護士的面部表情、手部動作、身體姿態可以傳達我們的關懷、愛護、理解、寬容。如果溝通不好,可能得到效果就是相反。

  如一位患者因要去衛生間,自行將輸液針拔掉,針眼出血,大叫護士,護士正在忙於處置另一位病人,趕到後,批評病人,表情、手勢全部加入,令病人難以接受。而這位護士恰恰又是大衣發黑、頭髮不整、燕帽歪戴,請想想,這種溝通的效果會是怎樣呢?

  在非語言的交流中,副語言即非詞語的聲音、聲調的變化,微笑、停頓,也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提高溝通技巧的幾種方式。

  1、注意傾聽:“上帝給了我們兩隻耳朵,卻只給了一張嘴巴”。要少說多聽,傾聽是我們獲取他人資訊,認識他人的重要途徑,也是我們尊重病人的最好方式,傾聽病人的心聲,讀懂他的內心世界,在傾聽中,必須使自己敏感,理解對方的情感意義,必須對對方的資訊保持充分的興趣,理解對方表達的真實自我,讓病人及家屬感到你是一個真誠專注的傾聽者,是一位設身處地理解病人的護士。

  2、表示共鳴:病人及家屬的社會地位、職業、文化、性格差異甚大,與其溝通或解決問題時,要考慮到各種因素,特別對不易溝通的人,暫時難以統一,要記住一句話;可果斷決定,另找時間,使自己處於最佳狀態時再來協調處理矛盾。

  3、高尚激勵:每個人都崇尚高尚道德,在說服他人轉變看法時,有效的方法是用高尚的動機激勵他,耐心啟發他做他應做的事,和應有的修養。

  4、 熱忱感化:當說服一個人時,對方最擔心的可能是受傷害,用誠摯的態度,滿腔的熱情來對待他,使他從心底受感動,而改變自己的態度。

  5、交換資訊:不同的意見往往是由於掌握了不同的資訊所造成的,有些人是學習不夠,對一些問題不理解,還有的人聽了誤傳,記住耐心的將正確的資訊傳給他,他覺察到自己的行為的確不美好,進而接納了你的新主張。

  總之:在我們從醫的職業生涯中,每時每刻都要同病人打交道,良好的溝通能力有時可能比知識水平、分析能力和智力程度還重要,為了做一個好的醫者,讓我們記住:永遠不要用你不喜歡被對待的方式對待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