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養生與健康

  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產、生活上能與其他人保持較好的溝通或配合。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心理健康養生知識,希望對你有用!

  心理健康養生芳香療法

  雖然芳香療法不是治療許多嚴重的情緒問題的奇效療法,但有時使用精油對治療某些情緒問題有很大的幫助。另外,適度使用精油可以改善情緒狀態並能為保持你白天情緒的穩定提供支援和幫助。當人們想起芳香療法時,人們經常首先想到的是用於促進情緒健康的精油。

  精油是由自然形成的化學物質組成,組成精油的這些化學物質相互作用。因為精油揮發速度快也就是眾所周知的“易揮發”,它們的分子很容易被吸入,不用學習有關的嗅覺課程,我們也能夠知道這些被吸入的自然形成並相互作用的化學物質將刺激我們的大腦。這些刺激物影響我們的情緒。吸入這些奇妙的分子也有利於我們的身體,從而促進我們的情緒健康。

  甜橙精油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橙子的氣味幫助穩定情緒,有利於形成愉快的情緒狀態。甜橙精油是一種很好的油,可以單獨使用或與其他東西混合,用於治療一年中那些在較冷,較灰暗的時候產生的冬季抑鬱症。甜橙精油的香味也能夠與許多精油很好地混合在一起,從而製成一種效果更好而又便宜的的複方精油。它通常也被認為是一種更加安全的精油。

  精油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效果。過去的經歷可能影響某個人對某種香味的反應。例如,玫瑰精油被認為有助於緩解悲傷。但是,你過去有關玫瑰香味的經歷可能會影響使用效果。例如,如果你有一個和藹的奶奶,她的身上有一股玫瑰香,那麼當你聞到玫瑰香時的反應可能與你有一個身上通常有一股玫瑰香味的粗暴的奶奶時聞到玫瑰香所產生的反應不同,如果你的有玫瑰香味的奶奶去世,你對玫瑰香的反應將受到你過去與這種香味的聯絡的影響。不要強迫自己使用一種讓自己感到不愉快或它的香味讓你厭惡的精油。

  因此,你只能將用於促進情緒健康的任何精油列表當做一種參考。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試用這些能夠達到你想要的效果的精油。

  芳香療法的養生作用

  憤怒控制

  佛手柑,茉莉,橙花,甜橙,廣藿香,苦橙葉,羅馬洋甘菊,玫瑰,巖蘭草,依蘭

  抗焦慮

  佛手柑,雪松,快樂鼠尾草,乳香,天竺葵,薰衣草,橘,橙花,廣藿香,羅馬洋甘菊,玫瑰,檀香,巖蘭草

  提升自信

  月桂,佛手柑,絲柏,葡萄柚,茉莉,甜橙,迷迭香

  抗沮喪

  佛手柑,快樂鼠尾草,乳香,天竺葵,葡萄柚,蠟菊,茉莉,薰衣草,檸檬,甜橘,橙花,橙,羅馬洋甘菊,玫瑰,檀香,依蘭

  緩解疲勞

  羅勒,佛手柑,黑胡椒,快樂鼠尾草,絲柏,乳香,生薑,葡萄柚,蠟菊,茉莉,檸檬,廣霍香,薄荷,迷迭香,檀香,巖蘭草

  減輕恐懼

  佛手柑,雪松,快樂鼠尾草,乳香,葡萄柚,茉莉,檸檬,橙花,甜橙,羅馬洋甘菊,檀香,巖蘭草

  抗悲傷&憂鬱

  絲柏,乳香,蠟菊,橙花,玫瑰,檀香,巖蘭草

  提升快樂&幸福感

  佛手柑,乳香,天竺葵,葡萄柚,檸檬,橙花,甜橙,玫瑰,檀香,依蘭

  降低不安全感

  佛手柑,雪松,乳香,茉莉,檀香,巖蘭草

  緩解易怒

  橘,橙花,薰衣草,羅馬洋甘菊,檀香

  抗孤獨感

  佛手柑,快樂鼠尾草,乳香,蠟菊,羅馬洋甘菊,玫瑰

  提升記憶力&注意力

  羅勒,黑胡椒,絲柏,檸檬,薄荷,迷迭香

  抗恐慌

  乳香,蠟菊,薰衣草,橙花,玫瑰

  減輕壓力

  安息香,佛手柑,快樂鼠尾草,乳香,天竺葵,葡萄柚,茉莉,薰衣草,橘,橙花,廣藿香,羅馬洋甘菊,玫瑰,檀香,巖蘭草,依蘭

  老人心理養生關鍵

  善良

  善良是心理養生的營養素。心存善良,就會以他人之樂為樂,扶貧幫困;心存善良,就會與人為善,樂於友好相處,心中就常有愉悅之感;心存善良,就會光明磊落,樂於對人敞開心扉,心中輕鬆。心存善良的人,會始終保持泰然自若的心理狀態。

  寬容

  寬容是心理養生的調節閥。人在社會交往中,吃虧、被誤解、受委屈是不可避免的。面對這些,最明智的選擇是學會寬容。寬容是一種良好的心理品質。它不僅包含著理解和原諒,更顯示一個人的氣度和胸襟。一個不會寬容,只知苛求的人,其心理往往處於緊張狀態,從而導致神經興奮、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心理、生理進入惡性迴圈狀態。學會寬容就會嚴於律己,寬以待人,這就等於給自己的心理安上了調節閥。

  樂觀

  樂觀是心理養生的不老丹。樂觀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性格和心境。它可以激發人的活力和潛能,幫你解決矛盾,逾越困難。而悲觀則是一種消極頹廢的性格和心境,它使人陷入悲傷、煩惱、痛苦之中,讓人在困難面前一籌莫展,嚴重影響了人們的身心健康。

  淡泊

  淡泊是心理養生的免疫劑。淡泊是一種崇高的境界和心態,是人生的追求在深層次上的定位。有了淡泊的心態,就不會在世俗中隨波逐流,追逐名利,也不會對身外之物得而大喜,失而大悲,更不會對世事他人牢騷滿腹,攀比嫉妒。淡泊的心態使人始終處於平和的狀態。保持一顆平常心,一切有損身心健康的因素,都將不戰而退。

  心理負面狀況

  1.不善於發現陽光面

  生活中有許多積極的、好的方面,但許多人卻忽略了它們,“只看到自己的不幸,忽略了自己的幸福”、“放大了別人的幸福,縮小了自己的快樂”是其真實寫照。

  一些媒體為了吸引眼球,也對生活中的負面事件大肆宣傳報道。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們的好奇心,但同時也削弱了人們的積極心態。

  2.缺乏信念

  在經過20多年衝刺般的財富賽跑後,一些人除了賺錢,不知道人生中的目標與追求到底是什麼,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這種缺乏信念與理想的狀態,難以產生長久、快樂的幸福感。

  3.老愛比較

  現代人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競爭中,比職位、比房子、比財富……比來比去,人們的心裡只剩下慾望,沒有了幸福。一旦人追求的不是如何幸福,而是怎麼比別人幸福時,幸福也就離你遠去了。

  4.不知道奉獻

  美國哈佛大學一項研究曾顯示,在生活中多去幫助他人,能讓自己感到更快樂。但現代社會中,樂於無私奉獻的人越來越少,斤斤計較的人越來越多。如果你總算計著“我能從中得到什麼”、“做這件事值不值得”,就會生活的很。

  5.不知足

  俗話說“知足者常樂”,但能知足的人越來越少了,有了房子想換更大的,有了工作想換更好的,有了錢想賺得更多……這些慾望,指使著人無休止地奔波勞碌,硬撐著去爭取登上那“輝煌”的頂峰。

  6.相互不信任

  社會雖然通訊高度發達,但人們的心靈卻漸漸疏遠了。現在的人越來越傾向於“右腦”思維模式,而右腦掌管個體、權力、地位等,對於幸福的感受度是0。幸福感來自於左腦的感受,很多時候不是生活中的幸福少了,而是人們不再掌握感受幸福的能力。

  7.過於焦慮

  購房、子女養育、家庭養老負擔等問題;因為職場晉升空間感到擔憂而產生的工作壓力;朋友同事之間人際關係的處理等都成為了中國人的“壓力源”。在大城市中,無論老人、年輕人還是孩子,多處於一種煩躁不安的焦慮狀態,這讓人們無法從心底感受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