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財稅工作會議講話

  財稅工作,是發展之大計,是民生之保障。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講話,僅供參考。

  一

  同志們: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這裡召開全市財稅暨國有資產、鎮級債務管理工作會議,主要任務是深入貫徹落實省、無錫市財政工作會議和市委十二屆三次全會精神,認真總結去年工作,科學研判面臨形勢,全面部署今年任務,進一步動員全市各級和廣大財稅幹部,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勇於創新,奮發有為,不斷開創財稅工作的新局面,為宜興加快現代化程序提供更堅實的財力保障。根據會議安排,我先講三個方面的意見,最後,請市委王書記作重要講話。

  一、積極應對挑戰,去年財稅工作取得來之不易的成績

  20xx年是宜興發展經受考驗、負重奮進的一年,也是財稅工作應對挑戰、積極作為的一年。各級財稅部門堅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勇於擔當抓徵收、恪盡職守嚴管理,各項工作都取得了顯著成效。

  1、財稅收入在困難年景中實現了穩增長。財稅部門克服經濟增速放緩和結構性減稅增多的雙重壓力,狠抓組織收入不放鬆,千方百計挖稅源、抓徵管、促增收,圓滿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達的收入目標任務。全年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78.4億元,增長10.1%,其中:稅收收入66.7億元,增長7.6%;稅收佔比達85.1%。在無錫大市中,我市稅收收入增幅位居第一,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幅和稅收佔比均列第二。去年,國稅部門完成徵收19.2億元,增長5.2%;地稅部門完成徵收49.9億元,增長7.3%;財政部門完成徵收9.3億元,增長43.6%。財稅部門在抓收入、增財力上作出了突出貢獻。

  2、財稅槓桿在推動發展中發揮了新作用。財稅部門堅持以服務宜興發展大局為己任,全力用足、用好各項財稅政策,有效體現了財稅槓桿的調節作用。在強化扶持上,安排“又好又快”等政策獎補資金3.15億元,激勵和引導企業在做大做強、裝備投入、科技創新、節能減排等方面不斷突破。在注重減負上,積極推行“營改增”試點等稅收政策,嚴格落實“共克時艱指導價”要求,全年為各類企業減負近3億元。在對上爭取上,市財政、發改、國土、農林、水利、科技等部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共爭取上級各類資金近2.8億元,為各項建設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援。

  3、財政支出在科學統籌中體現了高績效。堅持保重點、保民生的工作導向,財政支出結構更為合理、資金保障作用更加凸顯。加大“三農”工作投入,安排支農資金7.5億元,增長35%,促進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發展。加大社會保障投入,安排社保支出3.4億元,增長25.6%,實現了社保持續擴面和穩步提標。加大公共事業投入,落實資金15.4億元,增長18.3%,助推了教育、文化、衛生等事業加快發展。加大生態環保投入,落實資金近7億元,保障了生態建設的深入推進。加大城鄉建設投入,依託“一中心、四平臺”籌措資金X億元,有力促進了城鄉一體化程序。

  4、財稅管理在積極創新中得到了再加強。緊緊圍繞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要求,推出了一系列創新性舉措,實現了財稅管理水平的持續提升。財政部門在審查各類資金申報上嚴格把關,在搭建國資層級管理新架構上勇於探索,充分體現了當好管家、作好參謀的積極作用。國稅部門以開展“活力國稅、和諧基層”創先爭優評選活動為契機,進一步深化稅收專業化管理,納稅服務水平贏得了各界高度認可。地稅部門緊扣“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管理轉型”工作主題,狠抓徵管質效的提升,房產稅徵管經驗在國家稅務總局專題會議上作了交流推廣。這些管理成效,集中反映了財稅部門與時俱進、主動作為的好作風、好狀態。

  二、深入研判分析,準確把握今年財稅工作的主要導向

  財稅工作在發展全域性中具有很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特別是立足當前面臨的嚴峻形勢,科學確立今年財稅工作的鮮明導向,對於宜興度過“負重爬坡”的關鍵期,衝刺“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既定目標,顯得尤為重要。

  1、從“收”的角度看,必須把“加快發展”作為首要任務。稅收源自經濟,經濟決定稅收。20xx年,全市財政預算收入增長22.7%,到去年底,已降至10.1%,增幅明顯收窄的根本原因還在於經濟。受巨集觀“冷環境”影響,企業經濟效益普遍下降,去年規模企業利潤率僅為4.8%。在企業投資意願不強的背景下,工業投資增幅也由上年的19.9%落到去年的11.9%,今年前2個月更是負增長,這不僅直接減少了土地增值稅、契稅和土地使用稅等稅費,更間接影響到專案達產後產生的持久稅收。因此,加快發展既是經濟工作最緊迫的任務,也是財稅增收最重要的保障。全市各級要和財稅系統一起,把推動經濟提速作為首要任務,正確處理“取”與“予”的關係,全力支援企業抓技改、增效益,全力支援企業擴投入、上專案,促進經濟“穩中求進”,真正做大“稅基”、拓展“稅源”。

  2、從“支”的角度看,必須把“嚴控支出”作為基本要求。量入為出、收支平衡,是財政工作的一項重要原則。在財政收入低速增長將成為常態的形勢下,做好“節支”的文章將是確保收支平衡的關鍵。一方面,這是我市實際的需要。今年,我市將新增剛性支出3.5億元,增長11.2%,其中社保提標需增7000多萬、機關事業單位住房公積金調整需增4200多萬。這些增支因素使得財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節支”已經是勢在必行。另一方面,這也是上級明確的要求。隨著各級關於改進作風、厲行節儉的規定陸續出臺,特別是3月17日,在中外記者招待會上“只減不增”的表態,對嚴控一般性支出提出了更高要求。全市各級必須進一步增強“過緊日子”的觀念,在節支上動更多腦筋、下更大功夫,努力把有限的財政資金用到最重要、最急需的地方。

  3、從“管”的角度看,必須把“主動創新”作為自覺追求。近年來,通過實施新一輪財政管理體制、國庫集中支付、協護稅社會化徵收等改革措施,我市財稅工作的體制機制更加完善,內生活力不斷增強。但也要看到,財政管理中還存在一些明顯的薄弱環節,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如國資管理,據統計,去年全市國有企業帳面總資產200多億元,淨利潤卻僅有數千萬元,經營效益很不理想;又如鎮級債務管理,長期缺乏系統、完善的制度約束,很容易出現債務規模偏大、潛在風險增大等問題。針對這些薄弱環節,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檔案,並在今天會上集中下發。全市各級必須準確把握市委、市政府的決策意圖,嚴格落實各項檔案要求,以積極主動的姿態推進觀念創新、機制創新,進一步提升財政管理的科學性和實效性,努力推動宜興財政工作邁上更高臺階。

  三、明確重點任務,努力開創今年財稅工作的嶄新局面

  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全市各級特別是財稅部門要切實強化責任意識、使命意識和作為意識,善於攻堅克難、勇於開拓創新,全力抓緊抓實各項財稅工作,為現代化建設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重點要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1、要更大力度培植壯大財源。切實把加強財源建設作為促進財稅增收的一項基礎性、戰略性工作來抓,同步做大經濟總量和財稅收入的“蛋糕”。一是向重點產業要財源。不斷提升重點產業的稅收貢獻度,努力實現產業產出規模與財稅貢獻水平相協調。大力抓好環保產業轉型發展,加快推動市環保產業集團的組建到位和高效運轉,爭得承接國內重大環保工程的先機,實現更多“返宜”稅收。大力推進線纜產業轉型升級,積極構建更多的發展“聯合體”,推動整個行業提升產品附加值和市場佔有率,實現由“產業總量主力”向“財稅增長主力”的提升。二是向新上專案要財源。加大新上專案建設力度,充分發揮專案建設對即期稅收和後續稅源的“雙重”貢獻。狠抓重大專案建設,加快推進紅牛奧瑞金、興盛新材料、萬達廣場、八佰伴等113只重點在建專案,及靈谷化工、協聯熱電、華誼科技等即將開工專案,造濃抓專案、促發展的氛圍。狠抓重大專案招引,依託陶文化節、秋洽會等節會和臺灣、美韓等招商活動,全力招引產業帶動力強、稅收貢獻率高的龍頭型、基地型專案,為實現財稅收入穩定增長提供“後勁”。三是向上級政策要財源。市財政、發改、國土、農林、水利、科技等部門,要密切關注全國“兩會”過後上級政策可能出現的新動向,積極對上銜接、做好專案包裝,全力爭取有更多專案進入國家、省計劃“盤子”,進一步放大上級扶持對補充財力和助推發展的疊加效應。

  2、要更大力度抓好組織收入。堅持固本和拓源並舉,從早、從細、從實抓起,做到依法徵收、應收盡收,確保財稅指標平穩增長。一方面,要強化存量徵管。全面落實財稅收入分析聯席會議制度和重點稅源企業聯絡制度,進一步加強對重點行業、重點稅源的監管,深入瞭解納稅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科學分析稅收走勢、及時調整工作方法,切實提高稅收徵管的水平和效率。加快探索建立全市涉稅資訊共享平臺,更加及時、全面、準確地掌握第三方資訊,更好發揮社會化綜合治稅作用,確保財稅收入“足額入庫”。另一方面,要強化增量拓展。大力培育總部經濟,鼓勵和引導在外發展的規模工業企業和商貿流通企業在宜設立總部,努力將更多稅收留在宜興,加快形成新的稅源增長點。深入研究“營改增”試點所帶來的稅負變化情況,研究扶持本土運輸業等相關行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儘可能減少企業在外開票現象,最大限度提高試點對財稅增收的促進作用。加強對股權轉讓、股權融資及個人所得稅、土地增值稅等方面的稅收收入管理,挖掘“以管理促增收”的空間和潛力,努力將潛在稅源轉化為現實稅收。今年,必須實現“三個確保”的目標,即:確保全市公共財政預算收入超過87億元,增長11%以上;確保增幅高於無錫大市平均水平;確保稅收佔比不低於85%。

  3、要更大力度優化支出結構。緊緊圍繞公共財政的要求,進一步強化科學統籌、合理排程,集中有限財力辦惠民實事、辦發展要事。一是要做到“有保”。加快去年“又好又快”等政策意見的兌現,更好地發揮政策激勵效應,助推企業轉型發展、做大做強。充分發揮市級融資平臺作用,多措並舉籌措資金,有效保障提升城市功能、完善基礎設施等城鄉建設需求。大力支援“三農”工作,全面落實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促進農業持續增效、農民持續增收、農村持續發展。優先安排民生投入,紮實推進以政府實事專案為重點的民生建設,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二是要做到“有壓”。認真貫徹落實上級關於改進作風、厲行節儉的各項規定,堅持少花錢、多辦事,堅決反對追求奢華、鋪張浪費,著力打造節約型、簡樸型政府。繼續從嚴控制因公出國境、公務購車用車、公務接待等“三公”消費,進一步精簡會議數量、壓縮會議規模,確保一般性財政支出只減不增。三是要做到“有序”。積極開展“政府採購規範年”活動,大力推行“陽光采購”,不斷提升政府採購的規範化水平。加快籌建專案評審中心,制定出臺專案竣工驗收、概算管理、稽查、後評價等制度,進一步規範政府投資行為、嚴控工程資金變更,著力提升政府投資專案的專業化、精細化管理水平。

  4、要更大力度加強國資管理。充分發揮市國資委三大專委會和國資辦的職能作用,按照“統一監管、分步實施”的原則,切實將國資管理納入制度化、規範化軌道。一是要強化動態管理。繼續深化調查摸底,加強與各單位的溝通對接,將尚未納入國資管理系統的資產和企業進行納歸管理,確保“應納盡納”。加快推進國資管理資訊系統建設,實現行政事業單位資產、國有企業財務狀況的動態管控和實時監控,力求把資產資訊和運營效益掌握得“一清二楚”。二是要強化績效管理。對行政事業單位非經營性資產和資源性資產,進一步優化配置、科學運作,最大限度提升使用效益、拓展升值空間。對行政事業單位經營性資產,嚴格遵循“五統一”管理的要求,在市招投標中心進行公開招租,努力實現收益最大化。對企業國資管理,加快推動資源整合和兼併重組,做強做優運營平臺。近期要重點推進市旅遊產業集團的實質性運轉,真正將旅遊業創新突破的體制機制建立起來。三是要強化長效管理。從加強監管入手,對科創擔保等6個試點公司的投資經營行為進行嚴格考核,並依據考核結果進行獎懲,做到“薪酬有高有低、員工能進能出”,體現“重業績、強激勵、硬約束”的鮮明導向。從完善機制入手,根據已出臺制度的執行情況,及時調整優化國資管理工作體系,不斷完善市級監管制度和各單位的內部配套辦法,形成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依制度監管的長效機制。

  5、要更大力度嚴管鎮級債務。強化條塊聯動、整體推進,全面落實加強鎮級債務管理各項要求,力求達到“防風險”和“促發展”的雙贏效果。一是要摸實情。在各板塊自我摸底的基礎上,市債務辦要對各地債務狀況開展全面核查,深入掌握政府性融資、政府投資專案、對外擔保等相關情況,形成時間準確、金額清晰的臺帳資料,為今後核定基數、確定規模提供重要依據。二是要控風險。各板塊要綜合考慮當期投入和還本付息等因素,科學合理舉債,堅決杜絕盲目舉債、違規舉債等行為。市債務辦要建立債務風險監測指標體系,對各板塊債務規模、結構和安全性進行動態監測和評估,有效控制政府性債務風險。三是要提效益。各板塊要注重拓寬渠道,堅持銀行融資與市場融資並重、間接融資與直接融資並舉、短期融資與長期融資並行,努力形成多元化的融資體系。要突出市場導向,全面引入競爭機制,切實做到貨比三家、好中選優,不斷優化融資結構,降低融資成本、提高融資效益。四是要促規範。嚴格實行鎮級新增債務備案制度,根據年初債務餘額與上年本級可用財力狀況,合理限制舉借新債的規模,確保鎮級財政安全、穩健執行。加快建立償債準備金制度,根據各地債務規模和財力狀況,將當年可用財力的5%作為償債準備金,實現專戶管理、專款專用,確保有備無患。

  同志們,財稅工作,是發展之大計,是民生之保障。全市各級特別是財稅部門要認清肩負的重任,以攻堅不畏難的決心、加勁再突破的狀態,確保圓滿完成今年財稅工作各專案標任務,為宜興建設全國科學發展示範城市、勇當全省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先行軍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