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攻堅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扶貧工作事關小康社會的全面建成,已經到了攻堅階段。扶貧攻堅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工程,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1
同志們:
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總結 “十一五”以來我縣扶貧開發工作,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扶貧攻堅工作進行部署。按照會議安排,我先講幾點意見。待會兒,馬書記還要作重要講話,請大家認真領會,切實抓好落實。
一、正視成績,進一步堅定工作的信心和決心
“十一五”以來,全縣上下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和“一體兩翼”扶貧戰略,按照 “政府主導、群眾主體、整合資源、社會參與”的思路,以扶貧重點村為主戰場,以增加群眾收入為中心,以整合涉農資源為抓手,以基礎設施建設為突破,大力實施整村推進、移民扶貧、產業扶貧、社會扶貧和科技扶貧,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基礎設施明顯改善。累計投入2.8億元,啟動扶貧重點村72個其中特困村16個,佔全縣行政村總數的36%;修建村組道路328公里,連戶路124公里,解決了4.5萬人的出行難題;修建人畜安全飲水工程56處,解決了1.5萬人的飲水困難;實施農電改造145杆公里,解決了1.3萬人的用電難題。同時,整合扶貧移民、生態移民、工程移民和災後重建等移民搬遷專案,累計搬遷中高山貧困人口2150戶,實施“五改三建”4800戶,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貧困地區面貌煥然一新。
經濟發展顯著加快。累計投入小額到戶扶貧貼息貸款6500萬元,扶持了8000餘戶貧困農戶發展蠶桑、畜牧等主導產業。累計投入扶持貸款6000萬元,扶持農業龍頭企業5家。試點成立村級扶貧互助資金協會12個,向748戶貧困戶投放產業借款636萬元。同時,出臺系列優惠政策扶持和引導貧困群眾,尤其是移民搬遷農戶發展產業、積極創業和就近就業,貧困群眾收入穩步增長,支撐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xx年的1666元增加到20xx年的5101元,淨增3435元。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累計為貧困地區修建和完善校舍1.38萬平方米,新建衛生室62所,新建村級活動室36所,新建農村敬老院18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義務教育“兩免一補”等惠農政策實現全覆蓋,農村低保實現應保盡保。建成的扶貧重點村基本實現“老有所養、少有所學、病有所醫、學有所教、弱有所濟”的目標。同時,實施人口技能培訓和實用技術培訓7萬餘人次,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不斷提升。
通過不懈努力,全縣貧困人口已由20xx年底的5.77萬人減少到1.65萬人,減少了4.12萬人按照國家2010年1196元的貧困標準,階段性扶貧開發目標圓滿完成,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歷史性成就。可以說,“十一五”時期,是我縣扶貧開發力度最大、貧困區域發展最快、貧困農民受益最多的五年,為我們做好今後的扶貧攻堅和農村工作奠定了基礎、積累了經驗。回顧和總結“十一五”以來的扶貧工作,有四個方面值得肯定:一是領導力度不斷加大,建立了有效的工作機制。縣委、縣政府把扶貧開發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域性來謀劃,作為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途徑,全面落實了扶貧工作“一把手”負責制,切實加大領導力度和工作推進力度,形成了“縣負總責、鎮抓落實、工作到村、扶貧到戶”的工作格局。二是投入規模大幅增加,形成了多元的投入機制。積極整合涉農資金向貧困地區傾斜,累計爭取財政扶貧資金3622萬元,捆綁部門資金9200萬元,利用信貸扶持資金3500萬元,引導社會幫扶277萬元,發動群眾投資1.15億元,初步建立了縣級財政配套、銀行貸款、社會投入、農民自籌的多元投入機制。三是扶貧方式更加靈活,扶貧科學化水平不斷提高。整合扶貧移民等專案推進“山下川,靠路邊,川進鎮,鎮入城”的梯次搬遷,整合“雨露計劃”等專案進行“存量勞動力一個不閒,新增勞動力一個不少”的技能培訓,編制了中高山產業發展規劃,開展了扶貧互助資金試點,啟動了“兩項制度”對接等試點示範活動,在實踐中產生了積極的成效。四是對口幫扶力度加大,“大扶貧”格局初步形成。先後爭取12家省直單位、28個市直部門對口幫扶全縣40個村,落實了40家企業幫扶40個低收入村,全縣共有30多名縣級領導、近100名科級領導,組織帶領60多個黨政部門及駐石單位開展對口幫扶,形成了專業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等多方面力量、多種方式互為補充的“大扶貧”格局。
成績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貴。在此,我代表縣委、縣政府向長期奮戰在扶貧開發戰線上的同志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希望大家倍加珍惜既有成績,進一步堅定信心,為我縣扶貧攻堅工作再立新功。
二、認清形勢,進一步增強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新階段、新形勢對扶貧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必須正確把握國家和省市對新一輪扶貧開發的方針政策、工作重點和目標要求,認真分析和研判我縣扶貧工作面臨的形勢與任務,這是打好新階段扶貧開發攻堅戰的前提和基礎。
必須看到,扶貧開發的政策發生重大轉變。一是在指導思想上,將扶貧標準提高到農民人均純收入2500元,把基本消除絕對貧困作為首要任務,把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作為主戰場,以片區為重點,鎖定扶貧物件,著力提高幫扶的準確性、針對性,扶貧開發工作更加細緻入微。二是在主要任務上,從解決溫飽為主的階段轉入鞏固溫飽成果、加快脫貧致富、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發展能力、縮小發展差距的新階段,不僅要不愁吃、不愁穿,還要享有義務教育和基本住房、醫療和養老保障;不僅收入增幅要趕上去,基本公共服務領域的指標也要跟上去。三是政策措施上,針對致貧的關鍵因素,採取社會保障、發展產業、移民搬遷、教育資助、科技培訓、幫助就業和解決住房困難等不同措施,統籌解決貧困問題,著力提高貧困地區和扶貧物件的自我發展能力。四是在組織保障上,提出了建立“工作到村、扶貧到戶,一村一策、一戶一法”的工作機制,實行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扶貧開發工作責任制。新的要求必然帶來新的工作認識、工作重點和工作方法的變化,大家一定要吃透精神,調整思路、觀念和方式。
必須看到,扶貧開發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其一,推進新一輪扶貧開發是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具體體現。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幫助貧困地區群眾脫貧致富是黨和政府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其二,推進新一輪扶貧開發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客觀要求。扶貧開發承擔著增加收入、脫貧致富的重任,超過全縣總人口三分之一的貧困人口不脫貧,石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就無以實現。其三,推進新一輪扶貧開發是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和諧穩定的重大舉措。貧窮是影響社會穩定的主要因素,貧富差距的擴大是人類自然關係失衡的根源,只有徹底消除貧困,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社會才能趨於穩定、和諧。其四,推進新一輪扶貧開發是擴大消費,促進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消費是促進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之一,也是我縣經濟發展人薄弱環節。只有廣大貧困群眾富裕起來,才能擴大需求、刺激消費,推動縣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必須看到,扶貧開發的任務依然十分艱鉅。一是發展差距大。20xx年全縣人均GDP為1.97萬元,是全省水平的59.3 %;人均財政收入828元,僅為全省水平的12 %;農民人均純收入5101元,趕上全省平均水平,但區域差距較大,人均收入最高的村達到12215元,最低的村僅2162元。二是貧困人口多。按新標準下貧困人口識別統計,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3000元以下低收入的村有59個,人均純收入在2650元以下的貧困人口有2.04萬戶6.77萬人,佔全縣總人數的37%,接近全縣農村人口的一半。三是致貧因素多。高寒偏遠地區土地貧瘠、交通不便等客觀條件導致的貧困面較大,農村人口因災、因病致貧問題比較突出,傳統致貧因素和新增致貧因素相互交織,貧困人口發生率為47.83 %,分別高於全省和全市17個百分點全省30.72%、全市30.86%。四是返貧機率高。受地形和氣候影響,乾旱和洪澇等自然災害頻發,因災返貧、致貧現象比較突出,從2008年的“5.12”到2010年的“7.18”、“7.24”,平均每年自然災害返貧率高達16.3%,增加了扶貧的難度。五是內生動力不足。全縣經濟總量相對較小,本級財政收入較少,有限的財力無法滿足扶貧開發需求;村級集體經濟薄弱、債務沉重,貧困農戶收入較低、家底瘠薄,沒有過多資金投入現代產業發展。
必須看到,推進新一輪扶貧開發面臨難得的機遇。一是我縣被列入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秦巴山區國家連片特困地區覆蓋縣,將會得到更多的政策和專案支援;二是陝南移民安置工程的實施,將徹底改善部分貧困人口的生存發展條件;三是我縣貧困人口的生產生活條件已經有了較大改善,自我發展能力明顯增強;四是長期的扶貧工作實踐,使扶貧資源和要素更加集聚,也培養了一批扶貧幹部隊伍;五是貧困人群改變落後面貌的願望十分迫切,信心和決心十分堅定。面對這些機遇,全縣上下更應該直面困難、堅定信心,充分認識加快推進我縣扶貧攻堅的重要性、緊迫性、長期性和艱鉅性,牢固樹立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紮實的工作、更加過硬的作風,奮力推進我縣扶貧開發工作實現新的跨越。
三、明確目標,紮實推進“三五”扶貧攻堅戰略
“十二五”期間,我們要堅持以扶貧攻堅統攬農村工作全域性,以統籌城鄉發展為根本方法,以增加貧困人口收入為中心任務,以區域發展和連片開發為重點,圍繞“需要搬遷的、需要綜合扶持的、需要救助和集中供養的、需要從教育入手治本謀長遠的、需要從醫療保障入手減輕醫療負擔和提高勞動能力的”五種型別,健全“幹部包抓機制、社會幫扶機制、投入保障機制、評估驗收機制、責任考核機制”五大機制,實施“移民搬遷工程、‘造血’扶貧工程、‘輸血’扶貧工程、教育扶貧工程、貧困人口健康保障工程”五大工程,加快貧困區域和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步伐。力爭到20xx年,全縣減少貧困人口3.6萬人,移民搬遷1萬戶,貧困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500元以上,基本實現扶貧物件“兩不愁、四保障”。我們今年的目標是:整村推進、連片開發3個片區,減少貧困人口0.6萬人,移民搬遷2200戶8140人,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達到4500元以上。
實施移民搬遷工程,從根本上改變群眾生存環境。對居住在海拔800米以上高寒偏遠山區、受地質災害、洪澇災害或其它自然災害影響嚴重,基礎設施、服務設施落後的0.32萬戶1.1萬貧困人口,按照“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總體要求,堅持“政府主導、農民自願,分類指導、相對集中,規劃引領、產業支撐,基礎先行、服務配套,有業安置、持續發展”的工作思路,結合保障性住房建設、產業園區建設、重點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鼓勵農民進城,通過進城、入鎮、進社群、園區等安置方式全部搬遷到基礎較好,交通便利的地方居住。在確保搬遷群眾住進安全、經濟、實用的新居的同時,落實建房補助、戶籍管理、規費減免、權益保障、產業扶持等優惠政策,通過土地流轉、轉移就業、勞務輸出等方式,切實解決貧困人口搬遷後的後續發展問題,努力實現住房有保障、增收有渠道、產業有發展、環境有改善的目標。
實施造血扶貧工程,加快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步伐。對發展單一、缺乏後勁,處於溫飽線上下波動的0.65萬戶2.5萬貧困人口和8個特困連片區域,以提升自我發展能力為重點,著力增強“造血”功能:一是加大產業扶持力度,助推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步伐。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夯實基礎、擴大規模、突出重點、扶優扶強、加強管理、促進增收”和“專案支撐、信貸支援、龍頭帶動、配套服務”的原則,分類指導,因戶施策,建立相對穩定的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增收渠道。二是以基礎設施配套為突破,著力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整合專案資金投入,加強農田水利、產業路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確保灌排暢通、道路便捷,著力提高貧困地區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和農業綜合生產水平。三是加強公共設施配套,提升社會服務水平。堅持以人為本,以構建和諧社會為重點,大力發展農村衛生醫療設施、村級活動場所、村級學校、農村書屋、技術學校等公共事業。四是加強創業就業培訓,提高貧困人口綜合能力。建立技能培訓和創業就業服務機制,確保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都能得到高質量、有針對性的免費勞務技術培訓。同時結合地方主導產業,有針對性地開展農業先進實用技術培訓。五是制定金融優惠政策,保障產業發展資金投入。通過降低貸款門檻,簡化貸款程式,適當提高貸款額度,創新貸款方式,放寬貸款期限,實行優惠利率等措施,破解貧困人口發展產業資金短缺問題。
實施輸血扶貧工程,確保弱勢群體生活質量。對無自我生存能力,又無依無靠的低保、五保和特殊困難群體全部納入社會救助和政府集中供養,確保這些群體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活的有尊嚴。要加強集中供養能力建設。全縣規劃新建農村集中供養服務中心 10所,改擴建農村集中供養服務中心2所,集中供養床位規模在現有860張基礎上達到3540張。今年要啟動縣級集中供養服務中心和中池區域性集中供養服務中心建設,改擴建饒峰鎮三岔河敬老院,新增集中供養床位780張。要拓展社會救助和集中供養覆蓋面。將農村貧困人口依照不同條件分別納入農村低保、農村五保、孤兒養育、殘疾保障等救助範圍,將錄入國家“貧困戶資訊管理系統”的農村五保戶、孤兒及無勞動能力殘障人員逐步納入集中供養範疇,切實做到應保盡保,實現農村特困人口救助供養體系全覆蓋。
實施教育扶貧工程,徹底斬斷農村貧困鏈條。堅持“扶貧先扶智”的思路,建立完善貧困學生資訊庫,對貧困學生就學情況全程跟蹤,讓貧困學生都能走進大學或者職業技能培訓院校。一要逐步推進免費教育。在實行職業高中、普通高中和學前一年免費教育的基礎上,免除全縣所有在公辦幼兒園入園的學前兩年、三年貧困家庭幼兒保教費,納入特困幼兒生活補助範疇,並逐步推進學前免費教育。二要健全助學資助體系。啟動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將石泉中學在校貧困生全部納入國家高中特困生助學金和中央彩票公益助學金專案予以補助,建立職業高中優秀貧困學生獎學金制度,整合圓夢基金和其他扶持資金對貧困大學新生予以資助,優先辦理國家生源地助學貸款,同時落實政府勵志獎學金實施辦法,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困而放棄上大學的機會。三要建立貧困學生包聯體系。實施機關單位對口幫扶學校、千名幹部“一聯”、“兩幫,社會團體及愛心人士“一對一”幫扶貧困學生,確保貧困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四要解決貧困學生就業問題。每年選擇10至20名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採取定向委培方式,優先安置就業。同時,鼓勵和引導貧困學生報考緊缺專業,作為事業單位儲備人才,適時開展公開招考,逐步解決就業問題。對自主創業的貧困學生,提供一定額度的擔保貸款並全額貼息。
實施健康促進工程,提高貧困人口綜合素質。在醫保政策上向貧困人口傾斜,加強醫療衛生服務,最大限度減少貧困人口看病支出,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一要建立貧困人口健康檔案。實施貧困人口免費體檢,啟動健康檔案建設,實現扶貧、民政、定點醫療機構、縣、鎮合療辦網路共享,做到病患早發現、早防治、早治療,從根源上減輕貧困人口經濟負擔。二要積極開展健康教育和義診服務活動。定期開展醫療服務進村上門活動,定期對貧困人口進行義診和健康教育諮詢服務,定期開展老年病、慢性病系統管理更新,加強對貧困人口的健康教育,提升貧困人口自我保健意識。三要徹底解決沒錢看病的問題。從今年起,縣內二級醫療機構按總床位的10%設定扶貧病床,減免掛號費、床位費、診查費;各鎮衛生院至少設定2張扶貧病床,免收床位費,診查費、注射費。貧困人口在縣內一級和二級醫療機構住院治療的,除起付費自付外,按100%比例進行報銷。在縣外合療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治療的,按縣上合療政策報銷後,自付費用2萬元以上的,由合療部門給予全額大病救助;自付費用2萬元以下的,由民政部門給予全額醫療救助。四要建立重大及特殊疾病救助辦法。制定自付費用過高的重大及特殊疾病醫保政策,採取二次報銷醫療費用、一次性補助或定期報銷等措施,有效緩解貧困人口醫治重特大疾病的經濟負擔。
四、健全機制,確保扶貧攻堅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扶貧攻堅是一項全域性性、長期性、複雜性的系統工程,有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還需科學有效的機制做保障。《扶貧開發工作包抓幫扶方案》、《社會力量參與扶貧工作指導意見》等檔案已由兩辦印發,各級各部門務必認真貫徹落實,切實提高扶貧工作水平,確保“五大工程”順利推進。
健全乾部包抓機制。按照“領導聯片,部門包村,幹部包學生”的方式,由縣級領導聯11個鎮,為包抓鎮及鎮內特困連片區域協調和爭取專案資金,解決扶貧開發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縣直部門分別包抓111個貧困村及1000戶貧困戶,幫助貧困村完善基礎設施,發展主導產業;機關科級以上領導和黨員幹部要採取“一對一”結對子的形式,包抓幫扶1000名農村特困學生,解決他們生活、學習中存在的困難。
健全社會幫扶機制。要加強宣傳和輿論引導,營造良好的扶貧工作氛圍,進一步調動全社會參與扶貧攻堅的積極性,彌補專業扶貧和行業扶貧的不足,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援扶貧開發工作的大扶貧格局。縣紅十字會、老促會慈善協會、工商聯、工青婦等社會組織,要積極發揮職能作用,建立應急救助、宣傳引導、幫扶激勵、考核評價和協調管理機制,牽頭組織縣內外慈善機構、群團組織、愛心企業及各界愛心人士,通過募集發放善款、協調結對幫扶等多種形式開展社會扶貧行動。
健全投入保障機制。要建立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財政扶貧投入機制,將縣級財政每年新增財力的5%作為扶貧專項資金,集中用於扶貧綜合開發。要加大扶貧資源整合力度,以扶貧開發整村推進、連片開發為平臺,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各負其責,各記其功”的原則,整合各涉農部門專案資金,集中力量扶貧。要積極爭取上級扶貧開發及支農專案,積極引導金融信貸和社會資本投入,積極完善村級扶貧互助資金組織,形成多部門協作、多渠道投入的多元化投入機制。
健全評估驗收機制。要準確掌握貧困村發展和貧困人口脫貧情況,對全縣貧困人口的人均收入、生活質量、醫療衛生、接受教育狀況實行動態管理,嚴格按照《石泉縣“十二五”扶貧開發工作評估驗收辦法》進行年度評估驗收,科學評價各單位包抓貧困村和貧困戶的工作成效,掌握工作動態,督促工作進展,確保扶貧工作取得實效。
健全考核獎懲機制。要加強扶貧開發工作績效考評,完善獎懲措施,確保組織領導到位、資金投入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包抓幫扶到位。今年起將扶貧工作納入各鎮、各部門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納入黨政一把手工作實績考核。對於考核處於優秀格次的鎮、部門,由縣政府授予榮譽稱號並進行獎勵;對未完成扶貧開發工作年度任務且得分在85分以下的,取消其參與全縣綜合目標責任考核評獎資格,並按有關規定進行行政問責;對未完成當年任務的駐石單位要進行全縣通報,並將結果抄送其上級主管部門。
同志們,新時期扶貧攻堅任務艱鉅、使命光榮、責任重大。讓我們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緊緊依靠全縣廣大幹部群眾,堅定信心、同心同德,克難攻堅、銳意進取,努力開創我縣扶貧開發工作新局面,為推動跨越發展、建設山區強縣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