扔鉛球有什麼基本技巧

  扔鉛球運動是我國引進較早的運動專案之一,能鍛鍊上肢肩背肌肉韌帶,發展力量素質和協調性。可是關於扔鉛球的一些基本技巧大家瞭解嗎?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扔鉛球基本技巧

  技巧1、增加力量

  啞鈴練習:手持啞鈴,兩臂向各種方向做屈、伸、舉、振等動作

  兩腳左右開立,兩手屈臂持啞鈴於肩上,連續快速向上推舉。

  兩腳前後開立,兩手屈臂持啞鈴於胸前,連續快速向斜上方推舉。

  自然站立,兩手持啞鈴前平舉,向兩側開振擴胸。

  兩腳前後開立,兩手屈臂持啞鈴於頭後,向斜前上方振舉。

  兩腳前後開立,右手持啞鈴做引轉“滿弓”的練習。

  兩腳左右開立,兩手持啞鈴於體側,右臂向上提拉,同時上體向左側屈,左右交替進行。

  技巧2、拿球姿勢

  鉛球是單手將球從肩上推出的爆發力專案,持球時總要將球用手指包裹起來尤其是女生手指與鉛球完全是包與被包的關係,從側面看就形成了拿鉛球的手型。這種持球方法將嚴重影響到鉛球出手時手對鉛球的制動性發力和撥球動作的順利完成。鉛球的正確放位是在鎖骨內端上方,緊貼頸部。持球的正確動作是五指自然分開,將球放在食指、中指、無名指的指根處。拇指和小拇指貼在球的兩側。

  技巧3、推球步驟

  最正確的推球步驟:以右手推鉛球為例。正對投擲方向,高姿站立。右手持、握球。

  預擺前:上體伸展,左臂自然前伸,身體先向投擲方向反向轉體90度並稍前傾,提高腰部肌群的扭轉效果,重心落於左腳。

  預擺開始:左腳內側蹬地,腰部肌群帶動上體反向轉體270度,形成重心向右腳平移的雙支撐的超越器械技術,提高支撐反作用力效果。預擺結束瞬間:左腿支撐,右腿開始快速蹬伸發力,通過展髖、挺胸、振臂、伸腕、撥指將球彈出。

  技巧4、肘部下垂

  青少年學習者認為,鉛球出手前的身體資勢是怎麼放鬆就怎麼做。由於地球引力的作用,他們投擲臂的肘會自然下垂,下垂後的肘部使人的胸大肌、肱二頭肌等多塊和鉛球成績有緊密聯絡的肌肉無法充分伸展,人為地縮短了肌肉的初長度降低了肌肉的興奮性,直接導致肌肉無法產生較大的肌力,從而嚴重影響到鉛球的成績和動作的協調性。

  技巧5、出手角度

  出手時出手角應保持在35°~45°之間,頭向上看。

  扔鉛球胳膊疼的原因

  1、肩臂肌肉痙攣

  肩臂肌肉痙攣,常因區域性受涼、長期低頭伏案工作、或長期從事電腦操作、坐姿不正確等,因長期保持某一種姿勢,使頸部肌肉關節等一直處於緊張狀態,很容易引起肩臂痠痛的症狀。時間長了還會引起頸椎正常生理曲度的改變,容易引發頸椎病。扔鉛球需要肩臂肌肉用力,所以很容易出現痙攣。

  2、胳膊脫臼

  脫臼又稱關節脫位。因外力或其它原因造成關節各骨的關節面失去正常的對合關係。因外傷引起者為外傷性脫位,因關節病變引起者為病理性脫位。

  脫位後,關節面完全喪失對合關係者為完全脫位。部分喪失者為半脫位。外傷性脫位較多見,且多發生在青壯年。最易發生脫位的關節是肘關節,其次是肩及髖關節。傷後關節區域性疼痛、腫脹、活動障礙及出現畸形,多可據此作出診斷。

  3、胳膊骨折

  上肢骨折,通常有明確外傷病史,有明顯疼痛、腫脹、異常活動,肱骨骨折還容易伴隨神經損傷,引起手指麻木活動障礙等。通過X線片檢查可以明確診斷。在骨裂、骨折端分離移位不明顯的情況可以考慮打石膏固定,保守治療。骨折端分離移位明顯的往往需要手術治療。詳細情況需要骨科就診,根絕X線片結果和身體情況選擇治療方式。

看過的人還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