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鴿的人工餵養

  的成敗,乳鴿料的配製是關鍵。但是,還必須選好健雛,把好育雛溫度,提高育雛技術和搞好衛生消毒等方面的綜合性技術措施,養殖戶才能真正做好乳鴿的養殖工作。以下是方法等相關內容,供大家參考。

  視訊

>

  方法

  1、細心觀察 如果乳鴿出殼54小時,種鴿仍不餵它的話,要檢查和尋找原因。如果是種鴿患病,除要將其隔離治療外,還要把乳鴿調出並窩;如果是種鴿初次育維,不會哺餵,應人工誘導哺餵。方法是:把初生乳鴿的嘴輕輕地放進種鴿的嘴裡,經過幾次誘導,種鴿就會了。

  2、營養要充分 初生乳鴿一是不能行走與採食,完全靠親鴿來哺育;二是生長髮育迅速,增重快。為此,對親鴿必須以營養豐富的飼料,尤其要增加蛋白質飼料,並要增加飼餵次數。

  3、溫度要適宜 初生乳鴿羽毛很短,禦寒能力差,寒冬季節要作好防寒保溫工作,當舍溫低於6℃時,要增加保暖設施;炎夏季節要防暑,舍溫高於26℃時,要作好防暑工作。

  4、調換乳鴿位置 為避免一窩乳鴿一大一小,個體發育相差很大,就要採取調換位置,平衡照顧的辦法。具體做法是在6~9日齡乳鴿會站立之前,每隔2~3天對同一窩的兩隻乳鴿調換一次位置,以使得到種鴿的平衡照顧。

  5、調並乳鴿 一窩僅孵一隻乳鴿或一對乳鴿中因中途死亡僅剩一隻的,都可以合併到日齡相同或相近的其它單雛或雙雛窩裡。這樣做,可以避免因僅剩下一隻乳鴿往往被親鴿喂的過飽而引起嗉囊積食的現象。剛並窩時要注意觀察親鴿有沒有拒喂和啄打新併入的乳鴿的現象。

  6、疫病防治要細心 乳鴿長到7~9日齡,親鴿哺餵乳鴿由全漿料開始轉喂全粒料。此時乳鴿還不能很好地適應粒科,常會出現消化不良及嗉囊炎等,這時要細心觀察,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對消化不良的乳鴿,每天可喂半片酵母片,1~2粒保健沙。在冬季可餵給桑菊感冒片,每日半片,以防感冒和眼炎病的發生。

  7、加強網上餵養 有些親鴿在乳鴿長到15天左右時又重新產蛋,這時可將乳鴿放到網上飼養。這些親鴿有的會繼續滋餵乳鴿,有的則無心餵養。因此,要細心觀察,對無心餵養或餵養不及時的要進行人工餵養,或找保姆鴿餵養。

  8、保持巢舍清潔乾燥 被糞便汙染和潮溼的巢盆和墊草要及時更換,舍內要定期消毒,並保持舍內清潔乾燥,以防疫病發生。

  乳鴿的養殖方法

  1.把好健雛關

  不管採用人工孵化或自然孵化,提供給人工哺育的初生雛鴿,只只必須發育完全,生長正常。只有健鴿才能允許進行人工哺育室,進行人工哺育。

  2.把好溫度關

  進入育雛室或保溫室的雛鴿,必須在人工供溫的小環境中進行。溫度要相對恆定,不能忽冷忽熱。一般1~4日齡溫度為37~38℃,5~7日齡溫度為34~36℃,8~15日齡***轉平面育雛籠***溫度為30~33℃,後逐漸降至常溫。此外,還要注意通風。

  3.把好乳鴿料配製關

  人工乳鴿料的配製,須掌握好既科學,又廉價,既要生長快,又要清潔衛生的原則。原料來源容易,質量保證上乘。正式哺育前必須經過試喂,證明乳鴿料確實可行,方才全面開展飼餵。乳鴿料的配製,是人工哺育技術的關鍵。

  4.把好哺餵技術關

  哺餵工作要專人負責。經常更換工作人員,一是哺餵技術工作難以掌握;二是不同的人,哺餵方法、操作、程式的變化,乳鴿難以適應;三是不同的人,使用同樣乳鴿料,其效果就不一樣。

  5.把好“病從口入”關

  乳鴿料是一種營養極豐富的飼料,由於在人工哺育過程中乳鴿和乳鴿料增加了與喂鴿器各部件的接觸,以及配製過程中同器具、空氣、人手等頻繁接觸增加了乳鴿料的汙染,通過口腔哺餵,很容易把傳染病從口腔傳入。如鴿念珠菌病、鴿黴形體病、鴿Ⅰ型副粘病毒病、鴿毛滴蟲病、鴿麴黴菌病、鴿痘等容易發生。所以,搞好哺餵時的衛生和消毒工作,是保證人工哺育成功的重要一環,每個哺育技術人員,必須高度重視,儘量做到無菌操作,至少是少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