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論語教學設計

  誦讀《論語》一書中記錄的孔子關於“學習”的言論;指導學生如何積累和誦讀經典的方法。以下是小編整理分享的的相關文章,歡迎閱讀!

  模版一

  初步瞭解孔子和《論語》;

  誦讀《論語》一書中記錄的孔子關於“學習”的言論;

  指導學生如何積累和誦讀經典的方法。

  教學重點:指導積累和記誦經典的方法。

  教學法難點:結合經典談感受。

  教學過程:

  複習

  創設情境,回憶孔子的言論。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二、初步瞭解孔子和《論語》

  1、出示小黑板:20世紀末,80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聚會巴黎,發表了著名的《巴黎宣言》,指出:“人類要在於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首2500年前,從——那裡汲取智慧”。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個人是誰嗎?這被科學家敬仰的人物,就是我們中國的孔子。簡介孔子

  孔子—我中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偉大的教育家。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尊稱孔子,我國春秋末期魯國陬邑現山東曲阜人。他從小生活貧困,由於勤奮好學,成為一個博學多才的人。他曾辦過私學,據說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孔子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曾周遊列國,晚年從事整理和傳播古籍的工作,整理了《詩》、《書》、《禮》、《易》等古代文獻,編著了《春秋》。

  師:同學們,聽了老師的介紹,你感覺到孔子是怎樣一個人?

  生:孔子是一位教育家,思想家。

  生:孔子是一個博學多才的人。

  師:在《論語》一書裡,有這樣一句話是寫孔子外貌的。

  出示小黑板: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師:這裡的“子”指孔子,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溫和又嚴肅,威嚴而又不凶猛,莊重而安詳。孔子的思想,儘管是兩千年以前的,但它對人類具有永恆的意義。你知道孔子說過哪些智慧的話語嗎?

  生: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生:寢不語,食不言。

  生:……

  師:展示《論語》一書,孔子說的這些話,全部在《論語》這部書中,《論語》記錄了孔子及其徒弟的言行。全書共20篇,每篇包括基於章,共有500多章。出示《論語》的目錄及一篇的內容安排

  三、指導誦讀

  師:今天,我們主要誦讀《論語》一書記錄的孔子關於“學習”的言論。小黑板出示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公冶長》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子罕》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衛靈公》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師:下面我們進行第一個環節,聲音先於義理———放聲讀。

  要求做到:讀準音,正確斷句,讀通順,讀流利。

  師:大部分同學已經讀得不錯了,下面我們進行第二環節:學而不思則罔——讀而悟。

  請同學們對照譯註的字詞,自己邊讀邊悟,或小組計論理解原文。不求深刻,初知大意即可。

  第三幕:古文今說洗耳聽——明大意

  加深理解文意。請同學們看到第二頁,把古文和譯文對照讀一讀,再回照第二幕自己的理解,看出入在哪兒。重在體驗解讀的樂趣

  師:這些語段全是孔子關於學習的言論,請你結合自己的體會,說說哪句話讓你深有同感?或者你想就哪句話表達自己的看法?

  ……

  第四幕:熟讀成誦過目不忘——我樂背。

  按“鏤空指示法”練習背誦。集體背,小組比賽,個人擂臺賽。

  第五幕:引經據典古今為用——格言美

  師:同學們看一看,這些語段中哪些詞語和句子,我們今天仍然在用,請畫出來。學生用筆畫

  生: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師:這已成為一個成語,如果要表示自己謙虛好學的態度,就可以運用這個成語。成語不一定是四個字。

  生: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師:這是典型的四字成語。

  生: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師:這已成為格言警句。

  生:……

  師:我們不難看出《論語》中凝練,思辨的語言是我們今天現代漢語的源頭,我們在平常的說話中,作文中,如果能夠恰如其分地運用這些格言警句,就會增加你語言表達的魅力。

  四、總結

  老師最後還要把孔子老師的一句話送給大家。請看——出示句子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注:弟子:年紀細小的人。弟tì:同“悌”弟弟對哥哥的愛。

  師:今天的“弟子”指學生、徒弟,而《論語》中“弟子”指年紀細小的人。孔子老師說“年輕人在父母身邊就要孝順父母,離開家裡就要敬愛兄長,做事要謹慎,說話要誠實,博愛大眾,親近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後,有剩餘力量,就再去學習文獻知識。”從這句話看出,孔子老師特別看重做人。

  同學們,誦讀《論語》,不僅僅是學習語言,更是在學習我們民族的文化,希望大家做一個有中國靈魂,有世界眼光的中國人。

  模版二

  論語-----教學案例

  ○教學目標

  ①熟練背誦並正確翻譯這篇課文。

  ②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對照反省自己。

  ③積累文言詞彙。

  ○教學重點

  背誦、翻譯、理解課文內容。

  ○課前準備

  ①蒐集孔子及其《論語》的有關資料。

  ②預習課文。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①介紹孔子及其《論語》。

  ②朗讀、背誦課文。

  ③研讀前五段內容。

  ○教學設計

  中華民族有著數千年的文明歷史,產生了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它不僅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對今天在全民族弘揚愛國主義思想,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現實意義。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已成為世界文化寶藏的重要部分,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全人類的驕傲。

  《論語》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鉅著,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即使在今天,其精華部分依然為人們所效法。現在我們就來學習它的節選部分《〈論語〉十則》。

  板書課題。

  介紹孔子及其《論語》

  朗讀課文

  ①範讀

  ②全班齊讀

  感知課文內容。多讀幾遍,教師指導學生朗讀,根據朗讀的語氣、語調和停頓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③正音、正字

  理解課文內容

  ①理解重點詞語

  a.教師導學

  學習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積累一定量的文言詞彙。文言文中的基本詞彙大多與現代漢語意義相同,這好理解。但有些詞,古今意義發生變化。如成語“走馬觀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為“行走”,這個成語就講不通了。再如“赴湯蹈火”中的“湯”是“熱水”的意思。這些都與現代漢語完全不同。學習文言文要特別注意這些變義詞。另外,一些文言虛詞,如“之”、“乎”、“者”、“也”之類,意思比較寬泛,在不同的語言環境裡,它的意思可能不同。這就需要聯絡上下文,正確理解。

  b.自主、合作、探究

  先仔細讀幾遍,理解各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如果開始不理解懂,試著再讀幾遍。實在理解不了的,將問題提出來。

  教師指導學生根據句子理解詞義,根據詞義理解句子。

  教師要求學生,自己理解了的,講給同學、老師聽聽。不理解的,四人小組討論討論。實在不懂,請教老師。

  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學生能講清的,教師再度明確。學生理解有困難的,教師要講明白,講透徹。

  重點掌握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包括全文中的重點詞語: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見賢思齊焉。◆士不可以不弘毅。◆死而後已。◆知松柏之後凋也。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②理解課文內容

  教師導學:

  關於課文翻譯,教師可以根據情況,給學生講解有關信、達、雅及直譯、意譯等常識,但要講得淺顯易懂。指導學生逐句翻譯前五段。

  學生較為難以理解,須重點講解的句子:

  a.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b.吾日三省吾身c.傳不習乎?d.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巳誨女知之乎!

  朗讀、背誦

  反覆朗讀,直到成誦。

  作業

  ①背誦課文。②抄寫、識記字詞。③預習剩餘部分內容。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①研讀後五段內容。

  ②理解全文的思想意義。

  ③概括成語、格言,積累語言。

  ○教學設計

  檢查作業

  ①背誦課文。②考查句子的翻譯及其重點詞語的解釋。

  理解後五段內容

  按第一課時要求,逐句翻譯剩餘各段。

  教師須重點講解的:①見賢思齊焉。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③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④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概括思想內容

  指導學生將課文有關內容歸納到如下幾點:

  ①學習方法②學習態度③思想修養

  歸納成語、格言

  提示:溫故知新任重道遠死而後已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師見賢思齊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學習體驗

  ①學了這篇課文,你認為哪些內容使你收穫最大?談談感想。

  ②與課文自相對照,談談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還有欠缺?應怎樣改進?

  ③“溫故而知新”對於指導我們的學習有什麼重要意義?④透過表面文字,理解“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的深刻含義。試著模仿這種寫法,也寫幾句。

  教師小結

  《論語》的思想內容博大精深,我國古代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我們學的這一部分主要談的是求知和修養問題。大家不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聯絡實際,指導自己的言行。今後我們要多接觸一點文言文,瞭解我們民族的歷史,繼承祖國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作業

  ①完成“研討與練習”。

  ②蒐集《論語》中有關做人道理的簡短的語錄四條,讀一讀,背一背,想一想。

  模版三

  一、 教學內容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二、 教學目標

  1. 引領學生誦讀“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理解基本意思。

  2. 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及時複習、勤于思考的習慣。

  3. 感受中華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賞中華文化的語言美。

  三、 教學重難點

  1. 引導學生主動理解“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中相應語句的意思,理解經典句中多音字的讀音和字義。

  2. 進行及時複習、勤于思考的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陶冶學生的情操,進行中華傳統美德的養成教育。

  四、 課時安排

  1課時

  五、 教學過程

  1. 交流展示

  1 出示《論語·學而篇第一》一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你們還記得這段古文嗎?這是我國哪位歷史名人說的?

  2 這段時間我們一起共同學習了《論語·學而篇第一》部分,誰來為我們展示一下你的學習成果?讀背交流,可以按順序讀背,也可以把內容有聯絡地放在一起讀背;可以單人讀背;也可以邀請同學合作讀背。

  3 學了《論語·學而篇第一》後,孔子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建議]

  反覆單一的讀背會讓學生對經典著作產生厭倦。所以要根據學生的興趣,從他們的需要出發,給他們建立平臺展示自己。同時,這個環節的目的既是複習鞏固舊知,也是對不同的學習方式進行指導。

  [建議]

  學習不僅是停留在知識本身,對於知識背後,尤其是這樣的經典著作背後所蘊含的人文價值,教師也可以適當引領。

  4 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論語·學而篇第一》。齊讀《論語·學而篇第一》

  2. 答疑解惑

  1 《論語》中還有許多思想至今仍然閃爍著奪目的光輝,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論語·為政篇第二》中的兩則。

  2 請看這一章的其中一句:“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出示相應內容和自學建議

  ① 默讀文句,看註釋或查字典理解字詞,有不懂的地方記下來。

  ② 和同學們交流,互相幫助解決問題。

  ③ 連起來自己說說句子的意思。

  藉助書本,引導學生互相解疑

  [建議]

  無論是何種教學,學生都是學習的主體,即使是教學經典著作也不例外。學生自己產生的疑問,自己才有探究、解決的興趣。但《論語》這部經典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呈現的,所以對於小學生而言有一定的難度。要想自己解決問題,勢必要藉助外力。好的是,我們的這套叢書,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工具性,每一則都標有拼音,每一則後都有“經典註釋”和“經典解說”環節,一定程度上已經幫助學生掃清了認讀和理解的障礙,所以也幫助教師在教學時消除了理解的顧慮,這樣為放開教學、鼓勵學生充分自學奠定了基礎。

  3 交流彙報

  ① 通過自學,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用你自己的話說一說。提醒“為”的讀音

  ② 找出句中的一對反義詞。用“故”組詞。

  這句話後來演化成了一個成語“溫故知新”。相繼出示“新——故”、“溫故知新”

  [建議]

  除了理解《論語》中的每一則的意思外,文字訓練也可以適當地貫穿在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詞語的訓練和積累,達到知識的遷移。

  ③ 同桌合作,一人讀原文,一人說意思。

  ④ 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畫面:

  師:通過藉助書本以及大家的互相學習,現在還有什麼問題嗎?

  生齊答:沒有了。

  師:真的沒有了嗎?那麼下面請大家做小老師了。這裡有個問題你們思考過嗎:“為什麼溫習學過的知識,獲得新的理解和體會,就可以做老師了?”

  生1:說明這個人聰明,有創造精神。

  師:這種解釋是有些道理,但好像理由還不夠充分。

  生2:獲得新的理解和體會,說明是獲得了過去連老師也沒有講到的知識,如果把這新知識告訴別人不就是老師了?

  師:嗯,有道理。雖然這則《論語》是我們剛剛學的,不過這個同學已經可以“為師矣”了,因為你已經把這個大家都知道的句子做了更充分的詮釋。這就叫溫故而知新。

  [建議]

  在教學中,對於文言文的理解,我們不應該只侷限於對文字本身的理解,“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這樣經典著作中所蘊含的人文理念才能為學生所吸收,經典著作的教育價值才能得以體現。

  ⑤ 瞭解了意思,再來讀讀原文。

  4 “溫故而知新”的確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但凡知識淵博的人都有這樣的習慣。毛澤東主 席就有這樣的習慣,書中“經典連結”裡就記載了他的故事。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默讀故事

  [建議]

  本書每篇後都有相應短小而富含哲理的小故事,和生硬的說教相比這些淺顯的小故事更易於學生接受。

  [連結]

  “經典連結”:《毛澤東讀書》見《論語》第26頁

  “溫故知新”:請結合自己平時的學習,用“溫故而知新”寫一句學習感受。

  ① 讀了這個小故事,你想說些什麼?交流感受

  ② 故事後的習題,就是用我們這則《論語》中出現的成語命名的。下面我們就是要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新的理解和運用了。完成習題,交流

  [建議]

  既然教材本身的語言文字就有和本則《論語》教學相關的內容,當然要把握好這一契機,隨時引導學生關注相關知識的遷移和運用,強化學生的認知。

  5 如果我們能堅持這樣去對待知識,養成這樣的習慣,那麼一定會受益匪淺的。讓我們來背一背這則《論語》。集體背誦

  3. 總結延伸

  1 我們已經學了十幾則《論語》了,這其中有些是教導我們如何學習的,有些是指導我們如何做事情的,還有些是教導我們如何做人的。你們能自己總結一下學過的這十幾則《論語》分別是屬於哪一類的嗎?總結歸類

  2 其中哪一則給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或者說對你的幫助最大,為什麼呢?結合實際,交流總結

  3 對於學習、對於生活,你有什麼樣的感悟呢?能試著像孔子這樣用凝練的一句話概括出來嗎?自由創編

  [建議]

  理解的目的是為了應用。這一環節中,學生能聯絡實際,自我提煉,說明他們已不僅僅停留在學知識的層面,而是具備了運用知識的能力。學到的知識能被學生自由運用,這才是我們教學所追求的,這樣經典才能被賦予新的價值和新的意義。

  六、 教學隨感

  我們為什麼要讀國學經典?少兒讀國學經典究竟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這個問題一直以來都在被人們所爭論。綜觀近年來網路及主流媒體對少兒讀經典一事的評論,持批評意見者居多。反對少兒讀經典的代表性觀點是,歷史已經證明,四書五經救不了中國,讓孩子們背誦經典完全是在開歷史倒車,培養不出現代化人才,萬一把我們的下一代培養成百無一用的書生,於私不能養家餬口,於公不能報效國家,只怕悔之晚矣。

  從一個一線教師的角度而言,親身經歷讓我深深感到現在的孩子越來越難教。不是因為他們不聰明,相反,他們的智力、他們的眼界在不斷地發展,應該說他們的起點更高。可是,他們卻不愛學習,不懂得如何為人處事。而在我們那一部部國學經典中積澱了優秀的民族文化,中華民族的精髓都蘊含於此:其中有對學生心智的啟迪,有對學生習慣的培養,有對學生審美的薰陶。所以,我覺得國學經典教學有必要從娃娃抓起,讓他們在記憶力的黃金時期熟讀經典著作,在潛移默化中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道德觀、樹立正確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