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黃秋葵種植技術

  秋葵嫩莢含有豐富的果膠、膳食纖維,其果膠的粘稠狀態是植物界非常少見的,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一、播種育苗

  直播為主,播種前用20-25℃溫水浸種12小時,然後擦乾,於25-30℃條件下催芽48小時,待一半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按行距70釐米、株距40釐米挖穴,先澆足底水,每穴播種2-3粒,覆土2-3釐米,每畝栽6000穴左右。

  二、田間管理

  1、間苗 破心時即第一次間苗,間去殘弱小苗。2-3片真葉時第二次間苗,選留壯苗。3-4片真葉時定苗,每穴留1株。

  2、中耕除草與培土 幼苗出土或定植後,氣溫較低,應連續中耕2次,提高地溫,促進緩苗。

  3、澆水施肥

  ***1***澆水 秋葵生育期間要求較高的空氣和土壤溼度。播後20天內缺水時宜早晚人工噴灌。幼苗稍大後可機械噴灌或溝灌。炎夏季節應在早上9點以前,下午日落後澆水,避免高溫下澆水傷根。

  ***2***追肥 栽施足基肥的基礎上,應適當追肥,不可偏施氮肥。

  4、植株調整 秋葵在正常條件下植株生長旺盛,主側枝粗壯,葉片肥大,往往開花結果延遲。可採取扭枝法,即將葉柄扭成彎曲狀下垂,以控制營養生長。生育中後期,對已採收嫩果以下的各節老葉及時摘除。採收嫩果者適時摘心,可促進側枝結果,提高早期產量。

  田間管理

  ***1***間苗 破心時即第一次間苗,間去殘弱小苗。2~3片真葉時第二次間苗,選留壯苗。3~4片真葉時定苗,每穴留1株。

  ***2***中耕除草與培土

  幼苗出土或定植後,氣溫較低,應連續中耕2次,提高地溫,促進緩苗。第一朵花開放前加強中耕,以便適度蹲苗,以利根系發育。開花結果後,植株生長加快,每次澆水追肥後均應中耕,封壟前中耕培土,防止植株倒伏。夏季暴雨多風地區,最好選用1米左右竹竿、或樹枝插於植株附近,防止倒伏。

  ***3***澆水施肥

  ①澆水 黃秋葵生育期間要求較高的空氣和土壤溼度。播後20天內缺水時宜早晚人工噴灌。幼苗稍大後可機械噴灌或溝灌。炎夏季節正值黃秋葵收穫盛期,需水量大,地表溫度高,應在早上9點以前,下午日落後澆水,避免高溫下澆水傷根。雨季注意排水,防止死苗。整個生長期以保持土壤溼潤為度。

  ②追肥 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應適當追肥,不可偏施氮肥。第一次為齊苗肥,在出苗後進行,每公頃施尿素90~120千克。

  第二次為提苗肥,定苗或定植後開溝撤施,每公頃施複合肥225~300千克。開花結果期重施一次肥,人糞稀30000~45000千克,或氮磷鉀複合肥300~450千克。生長中後期,酌情多次少量追肥,防止植株早衰。

  ***4***植株調整 黃秋葵在正常條件下植株生長旺盛,主側枝粗壯,葉片肥大,往往開花結果延遲。可採取扭枝法,即將葉柄扭成彎曲狀下垂,以控制營養生長。生育中後期,對已採收嫩果以下的各節老葉及時摘除,既能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減少養分消耗,又可防止病蟲蔓延。採收嫩果者適時摘心,可促進側枝結果,提高早期產量。

  5.採收

  黃秋葵從播種到第一嫩果形成約需55天左右。以後整個採收期長達90~120天,全生育期可達150天左右,甚至更長。黃秋葵商品性鮮果採摘標準以果長8~10釐米,果外表鮮綠色,果內種子未老化為度。如果採收不及時,肉質老化,纖維增多,商品食用價值大大降低。一般第一果採收後,初期每隔2~4天收一次,隨溫度升高,採收間隔縮短。8月盛果期,每天或隔天採收一次。9月以後,氣溫下降,3~4天採收一次。採收時宜用剪刀,並套上手套,以免莖、葉、果實上剛毛或刺瘤刺傷面板,奇癢難耐,此時用肥皂水洗一下或火上輕烤,可減輕痛癢程度。通常花謝後4天採收嫩果,品質最佳。每畝產多在2000~3000千克左右。

  黃秋葵的營養價值

  秋葵嫩莢含有豐富的果膠、膳食纖維,其果膠的粘稠狀態是植物界非常少見的,膳食纖維的佔比及其中可溶性膳食纖維佔比均是植物中非常高的。

  秋葵嫩莢富含有維生素A、胡蘿蔔素,以及維生素C、E等,尤其是維生素A與胡蘿蔔素含量在目前發現的動植物中位列第一。

  秋葵嫩莢還含有硒、鈣、鐵、磷、鉀等多種微量元素,但含量並不特別豐富。

  秋葵嫩莢粘稠液質除果膠外還含有豐富的目前被某些科學家指稱為LM的物質***一種類似於天然荷爾蒙的物質***。如果這一指稱獲得業界廣泛認同,那麼它是目前獨佔其名的物種。

  據有關專家研究,黃秋葵嫩莢中富含植物黃酮,但比花中少***黃秋葵花中含量比大豆葉子中所含黃酮高300倍左右。***

  人蔘和黃秋葵的抗疲勞作用進行對比試驗:包括小鼠耐力實驗、耐缺氧試驗、耐寒耐熱實驗和劇烈運動後血乳酸水平影響。實驗結果顯示,黃秋葵與等量的人蔘耐力作用相當,耐缺氧專案黃秋葵用量比人蔘大一倍時,效果相當。耐寒力的效果低於人蔘,但這卻相反是大量進補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