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該如何養生

  立夏一過天氣會逐漸地熱起來。這時候如果我們調理不當,就有可能出現生理機能失調、上火等症狀。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立夏養生方法,歡迎閱讀。

  立夏養生方法:立夏心要靜

  中醫認為“心主神明”,也就是說人的精神活動由心來主管。當夏日氣溫升高後,人們極易煩躁不安,好發脾氣。有些人平時溫文爾雅,不急不怒,可到了夏天,卻變得性情急躁,常為小事大發脾氣。

  專家點評

  這是因為氣溫過高加劇了人們的緊張心理,心火過旺所致。現代醫學研究發現,人的心理、情緒與軀體可通過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互相聯絡、互相影響。所以,此時不僅僅是情緒波動起伏,機體的免疫功能也較為低下,起居、飲食稍有不妥,就會發生各種疾病,從而影響健康。特別是老年人,由發火生氣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壓升高的情況並不少見,甚至因此而發生猝死。所以,在“立夏”之季要做好精神養生,做到精神安靜、笑口常開、自我調節、制怒平和。“立夏”在精神養生方面要多做安靜的事情,如繪畫、書法、聽音樂、下棋、種花、釣魚等,這些都可以調節精神、保持心情舒暢。

  立夏養生方法:“立夏”後要午休

  “立夏”之後,晝長夜短。根據節氣變化,相對於冬春季節,人們可晚些入睡,早點起床,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但是應增加午休。

  專家點評

  由於“立夏”時天亮的早,人們起得早,而晚上相對睡得晚,易造成睡眠不足,老百姓常說的“春困、秋乏、夏打盹”。為了防止睡眠不足的“夏打盹”,就要增加午休,尤其是老年人,有睡眠不實的特點,因此更需要“午休”。還有在“立夏”之後,中午1時到3時是一天中氣溫最高的時候,人容易出汗,稍活動就會因出汗多消耗體力,極易疲勞。由於出汗多散熱的緣故,血液大量集中於體表,大腦血液供應相對減少,當午飯後,消化道的血供增多,大腦的血供就更為減少。所以,中午人們總是精神不振,昏昏欲睡,加之晚睡所導致的睡眠不足,因此要逐漸增加午休時間,以消除疲勞,保持精力充沛,讓大腦和全身各系統得到休息,對中青年人來說中午不能“午休”的,可以聽聽音樂或閉目養神,最好不要加班工作,以防“夏打盹”。午睡時間要因人而異,一般以半小時到1小時為宜,長時間讓人感覺沒有精神。睡覺時不要貪涼,避免在風口處睡覺,以防著涼受風,發生疾病。

  立夏養生方法:飲食低脂宜清淡

  “立夏”之後,天氣逐漸轉熱,飲食宜清淡,應以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大魚大肉和油膩辛辣的食物要少吃,比如水煮魚。

  專家點評

  中醫認為“立夏”後陽氣上升,天氣逐漸升溫,如果此時人們還多吃些油膩,或是易上火的食物,就會造成身體內、外皆熱,而出現上火的痤瘡、口腔潰瘍、便祕等病症。“立夏”以後飲食原則是“春夏養陽”,養陽重在“養心”。養心可以多喝牛奶,多吃豆製品、雞肉、瘦肉等,既能補充營養,又可達到強心的作用。平時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糧,可增加纖維素、維生素C和維生素B族的供給,能起到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總之,“立夏”之季要養心,為安度酷暑做準備,使身體各臟腑功能正常,以達到“正氣充足,邪不可幹”的境界。

  立夏養生方法:精神調養

  在精神調養上,要靜心養性,不要有太多的雜念。

  進入夏季以後,由於天氣比較炎熱,容易導致人們心燥不安,以致引起一些精神上的症狀。我們應該清心寡慾,儘量不要貪心雜念,也不要大喜大悲。

  立夏養生方法:運動

  適當參加一些戶外運動。

  夏天的時候,早晨天亮比較早,所以晨練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方法。尤其對於老年人來說,早晨到公園散散步、打打拳等,可以有效增強身體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