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應該如何養生

  夏季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炎熱的天氣不僅讓人容易犯困,無精打采,食慾不振,還會持續中暑,熱感冒等現象。所以夏季養生是非常的重要的。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夏季養生的相關知識,希望對你有用!

  

  調飲食少膏粱

  夏季飲食以清淡、新鮮、易消化為主,如蔬果、蛋類、豆製品等,少食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要多喝白開水或含微量元素的礦泉水;亦可自己製作一些清涼食品,如綠豆粥、蓮子粥、荷葉粥以及赤豆糕、酸梅湯、菊花茶等;還可以吃一些新鮮涼拌菜,加些醋、蒜泥、薑末等調味品,既能解暑祛溼、健脾益腎,又能抑菌殺菌、預防腸道病。

  慎起居莫隨意

  夏季應堅持“晚睡早起中午休”。夏陽升得早,空氣新鮮,起床後到室外活動利於健身;中午氣溫高,適當午睡可補充夜眠不足。居室要經常通風、灑水,亦可輔以檯扇、吊扇及空調器以調節溫度,使室內溫度保持在25℃左右,最高不超過30℃,溼度在60%上下。室內宜用日光燈,不用白熾燈照明。窗戶宜懸掛淡綠色或淺藍色窗簾,以增添陰涼幽靜的感覺。夏季暑熱外蒸,毛孔開放,人體易受風寒溼邪侵襲,故夏季不宜露宿,不能以地面、陽臺為床,不能對扇當窗而眠。

  重養神莫躁狂

  有研究指出,有10%的人夏季會出現情緒、心境和行為異常,表現出情感障礙。古人說:“調息靜心,尤如兆雪在心。”因此,入夏後,首先要思緒平靜、心氣和暢、情志愉悅,不可以熱為熱、急躁激動,“心靜自然涼”。在高溫天氣盡量少講話,不做激烈體力活動和緊張的腦力思考,少在烈日下長時間地勞作和行走。

  夏季養生注意八點

  一是睡眠要充足

  健康來自於睡眠,俗話說:“每天睡得好,八十不見老。”良好的睡眠能增強人體抗老防病能力。由於夏季蚊蠅騷擾,且天氣炎熱不適,常使人睡眠不足或睡得不香。因此,保證足夠的睡眠是夏季保健的重要環節。首先,每天應午睡1~2小時;其次,不能入睡太晚,以免打亂生物鐘節律;第三,努力創造舒適、安靜、和諧、使身心完全放鬆的入睡環境。

  二是冷飲莫多食

  過量地吃冷飲會刺激胃腸蠕動,縮短食物在胃腸內的停留時間,影響人體對食物營養的吸收。另外,人體熱量在炎炎夏日裡很難散發,體內胃腸溫度也相對較高,驟然進食大量冷飲,會引起胃腸痙攣、腹痛等。

  三是木上不久坐

  老人家們常說“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其原因是夏季氣溫高、溼度大,久置露天裡的木頭***如椅、凳等***含水分較多,表面上看來是乾的,經太陽一晒,它便會向外散發潮氣,久坐其上,能誘發痔瘡、關節炎等。

  四是外出當防晒

  夏季外出應儘量避開“驕陽似火”的晌午,確需外出時,要打遮陽傘或戴遮陽帽、太陽鏡等,有條件者可在暴露部位塗抹防晒霜。烈日下勞作時,要定時休息。

  五是飲食富鉀、鈉。盛夏人體多汗,常耗傷津液,使鉀鈉丟失較多。鉀鈉丟失過多會讓我們覺得渾身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大大影響工作學習效率, 適當補充鉀鈉含量,可以防止低血鉀和低血鈉的發生。

  六是高溫別貪涼

  外出歸來時,勿立即以冷水沖洗出汗的身體,以免全身毛孔突然閉合,使熱量留於體內不得散發;勿臥於磚地、水磨石地,防止引發關節炎、坐骨神經痛等;勿將空調溫度開得過低,使室內外溫差過大,導致進出時人體難以適應;勿長時間讓風扇直吹身體,以免人體調節失衡而致病。

  七是進補宜益氣

  炎夏高熱,人體大量出汗,往往氣隨津洩而致氣衰。夏季滋補與冬季滋補不同,一定要清淡,不可過於滋膩,否則極易傷胃。中醫認為,山藥、大棗具有健脾益氣的作用,且補而不膩,非常適合脾胃虛弱者夏季煮粥喝,且二者均具有提高機體免疫力的作用,可有效對抗夏季因酷暑而造成的免疫力降低。

  蜂蜜、牛奶、蓮藕、銀耳、豆漿、百合既可益氣養陰,又可養胃生津,是夏季體弱多病、出汗較多、食慾不振者的食療佳品。

  夏季氣溫較高,人體新陳代謝增快,能量消耗大,因此蛋白質的供應必須酌量增加,每日攝入量應在100克至120克為宜。植物蛋白可以從豆製品中獲得,動物蛋白除了奶製品外,還應適當地多吃肉。

  夏季的肉食以雞肉、鴨肉、瘦豬肉、鴿肉等平性或涼性的肉製品為好。其中,鴨肉不僅富含蛋白質,而且由於其屬水禽,還具有滋陰養胃、健脾補虛、利溼的作用,根據中醫“熱者寒之”的原則,特別適合苦夏、上火、體內生熱者食用。夏季在食用鴨肉時最好燉食,也可加入蓮藕、冬瓜等蔬菜煲湯食用。

  此外,夏季提倡吃涼性食物滋補,但並非所有的人對羊肉、狗肉等溫性肉類都該“敬而遠之”。冬季常發慢性病,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風溼性關節炎等患者,若在夏季緩解期內吃一些具有溫補作用的食物,到冬季就能最大限度地減少或避免上述疾病的發生,達到“冬病夏治”的效果。

  八是疾病早預防

  夏季氣溫高,蚊蠅昆蟲及病原微生物繁殖迅速,人體此時消耗也較大,抵抗力下降,較易患病。“病已成而後藥之”,那就為時已晚,所以夏病應重在預防。首先要防治心腦血管疾病。其次,防治胃腸道疾患。因胃酸被大量飲水沖淡、胃酸減少,對病菌殺滅能力減弱,常會發生急性胃腸炎,出現嘔吐、腹瀉、腹痛等。第三,防治傷風。夏日傷風往往夾有暑、溼,出現發熱、頭痛、鼻塞流涕、咽喉腫痛、咳嗽黃痰、口乾舌燥等熱傷風症狀,多由出入溫差過大的空調房間、吹著電扇入睡、冒雨著涼、大汗淋漓急用涼水沖洗引起,也可由盛夏勞倦等元氣虧損而風熱之邪趁虛而入所致。第四,防面板病。如蚊蟲叮咬、熱痱、癤毒及涼蓆過敏症等,這些面板疾患常因瘙癢而用手抓撓,引起感染而痛苦不堪。另外,還有空調病、中暑、夏季情感障礙、亞健康狀態的“苦夏”症等,都應及早預防、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