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仁的功效與作用

  你吃過薏苡仁嗎?知道它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下面小編給你詳細的介紹,一起來了解吧!

  是什麼?

  1.《本草正》:薏苡,味甘淡,氣微涼,性微降而滲,故能去溼利水,以其志溼,故能利關節,除腳氣,治痿弱拘攣溼痺,消水腫疼痛,利小便熱淋,亦殺蛔蟲。以其微降,故亦治咳嗽唾膿,利膈開胃。以其性涼,故能清熱,止煩渴、上氣。但其功力甚緩,用為佐使宜倍。

  2.《藥品化義》:薏米,味甘氣和,清中濁品,能健脾陰,大益腸胃。 主治脾虛瀉,致 成水腫,風溼盤緩,致成手足無力,不能屈伸。蓋因溼勝則土敗,土勝則氣復,腫自消而力自生。取其入肺,滋養化源,用治上焦消渴,肺癰腸癰。又取其味厚沉下,培植部,用治腳氣腫痛,腸紅崩漏。若咳血久而食少者,假以氣和力緩,倍用無不效。

  3.《本草述》:薏苡仁,除溼而不如二術助燥,清熱而不如芩、連輩損陰,益氣而不如參、術輩猶滋溼熱,誠為益中氣要藥。然其味淡,其力緩,如不合群以濟,厚集以投,冀其奏的然之效也能乎哉?

  4.《本草新編》:薏仁最善利水,不至損耗真陰之氣,凡溼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視病之輕重,準用藥之多寡,則陰陽不傷,而溼病易去。故凡遇水溼之症,用薏仁一、二兩為君,而佐之健脾去溼之味,未有不速於奏效者也,倘薄其氣味之平和而輕用之,無益也。

  5.《本經疏證》:論者謂益氣、除溼、和中,健脾,薏苡與術略似,而不知毫釐之差,千里之謬也。蓋以云乎氣,則術溫而薏苡微寒,以云乎味,則術甘辛而薏苡甘淡。且術氣味俱厚,薏苡氣味俱薄,為迥不相侔也。此其義蓋見於《金匱要略·痙溼蠍篇》,曰溼家身煩疼,當與麻黃加術湯,發其汗為家,慎勿以火攻之。曰病者一身盡疼,發熱日晡所劇者,此名風溼,此病傷於汗出當風,或久傷取冷所致也,可與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夫身煩疼者,溼而兼寒;一身盡疼者,溼而兼風。寒從陰化,風從陽化。故身煩疼者,屬太陽;發熱日晡所劇者,屬陽明。屬太陽者宜發汗,屬陽明者宜清熱,發汗所以洩陽邪,清熱所以折陽邪,質之以用術用桂者為發汗,薏苡則為清熱矣。雖然,薏苡既治風溼,又主筋急鐵拘攣,不能屈伸,彼風溼相搏,骨節疼煩,不得屈伸,風溼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獨不用薏苡何耶?

  薏苡仁的食療偏方:

  1,珠玉二寶粥:薏苡仁、山藥各60g,搗為粗末,加水煮至爛熟,再將柿霜餅25g,切碎,調入溶化,隨意服食。

  源於《衷中參西錄》。山藥、薏苡仁均為清補脾肺之藥;柿霜餅為柿霜熬成,可潤肺益脾。用於脾肺陰虛,飲食懶進,虛熱勞嗽。

  2,薏苡仁粥:薏苡仁研為粗末,與粳米等分。加水煮成稀粥,每日1~2次,連服數日。

  源於《本草綱目》。本方用薏苡仁煮粥食以補脾除溼。用於脾虛水腫,或風溼痺痛、四肢拘攣等。

  3,郁李苡仁飯:郁李仁60g,研爛,用水濾取藥汁;薏苡仁200g,用郁李仁汁煮成飯。分2次食。

  源於《獨行方》。本方能利水消腫,郁李仁與薏苡仁功效相似,其味微苦不甚適口,故僅取汁用。用於水腫、小便不利、喘息胸滿等。

  4,薏苡瓜瓣桃仁湯:薏苡仁15g,冬瓜子30g,桃仁10g,牡丹皮6g。加水煎服。

  源於《千金要方》。薏苡仁與冬瓜子配用,能清熱利溼,排膿;桃仁、牡丹皮配用,能活血化瘀。用於腸癰拘攣腹痛,右下腹可觸及腫塊,大便祕結,小便短赤等。牡丹皮味苦濁,可另用金銀花、蒲公英之類清熱解毒藥。

  5,薏苡菱角半枝蓮湯:薏苡仁、菱角、半枝蓮各30g。加水煎湯,分2次服。

  本方對腫瘤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以半枝蓮一藥作用較明顯。可用於胃癌、宮頸癌等。

  6,薏苡仁湯:薏苡仁60g,紫草6g。加水煎湯。分2次服,連服2~4周。

  本方治青年性扁平疣、尋常性贅疣有一定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