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去火的方法

  秋季天氣乾燥,難免會上火,可是上火了怎麼辦呢?要如何降火呢?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介紹秋季去火的相關知識,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秋季去火的常見方法

  1.心火

  表現:嘴苦,舌尖有紅點,一般脾胃也不好。

  滅火方法:蓮子心煮粥或蓮子心泡樟芝粉喝,嚴重的要吃中藥“梔子金花丸”。

  2.肝火

  表現:嘴有苦味,眼睛有眼屎,視力模糊,飛蚊症,血壓上升,兩肋漲痛等。

  滅火方法: 可以吃枸杞菊花水,大便乾結的,要加 草決明20-25g***要炒幹不要炒焦,茶碗裡捻末***。

  3.脾火

  表現:嘴甜而粘,舌苔很厚,中有黃苔,大便先幹後軟,人乏力 。

  滅火方法:用山藥煮粥吃,嚴重的吃中藥“人蔘健脾丸”。

  4.肺火

  表現:臉有癤子,嘴有辣味。

  滅火方法:用大棗和沙蔘煮水喝,嚴重的吃中藥“清肺益火片”。

  5.腎陰虛火旺

  表現:耳鳴,盜汗,人痠軟,頭鳴,舌後跟有舌苔,嘴幹,大便幹,手腳糙熱。

  滅火方法:吃中藥“知柏地黃丸”。

  6.胃火

  表現:口臭,也可引起大便乾燥***宿便氣味反倒胃,引起口腔異味***。

  滅火方法:牛黃清胃丸。

  秋季去火的食療方法

  肺火鼻幹

  中醫認為“肺為嬌髒”,意思是肺在五臟中最為嬌嫩,感受火熱之氣後便會引起肺熱。肺開竅於鼻,鼻幹冒火正是肺熱的表現,如果不及早解決還會出現口乾咽痛、痰多痰黃、胸痛咯血等,對於患有老慢支、慢阻肺、肺心病的人更要注意,以免疾病加重。

  降火食療方:

  取川貝母10克搗碎成末,鴨梨2個,削皮切塊,清水適量燉服。川貝母可清熱潤肺,用於肺熱燥咳、鼻腔乾燥、乾咳少痰等症狀。梨也有生津、潤燥、清熱等功效。

  心火失眠

  中醫認為陽主動,陰主靜,陽入於陰則睡,陽出於陰則醒。秋季餘熱未消,陰陽變化反覆,陰氣不能潛藏陽氣便會引發失眠。生活中有很多人有此煩惱,往往到了深夜還不能入眠,時間長了會使血壓升高,誘發心絞痛、心肌梗死、中風等。

  降火食療方:

  取蓮子30克***不去蓮心***,桅子15克***用紗布包裹***,水煎,吃蓮子喝湯。蓮子可以補脾止瀉,益腎澀精,養心安神;桅子可瀉火除煩,清熱利尿,涼血解毒,是一劑去心火良方。

  胃火牙痛

  中醫認為人體胃經氣血充沛,最易感受火熱,秋天進食一些油膩肥甘辛辣的食物,最容易誘發牙痛,並常伴有牙齦紅腫、流膿、出血,口渴喜冷飲,便祕腹脹,口臭等症狀,這些都是胃火熾盛的表現。

  降火食療方:

  石膏粉30克,粳米、綠豆各適量,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後過濾去渣,取其清液,再加入粳米、綠豆煮粥食之。石膏能清洩胃火而止牙痛,綠豆清熱除煩,是秋季去胃火的好選擇。

  腎火尿黃

  秋季腎臟有火的話,可侵犯下焦造成膀胱溼熱、氣化不利,引起小便色黃臊臭、尿頻尿急尿痛,進一步傷及血液還會導致尿血、尿瀦留,尤其是伴有前列腺增生症以及絕經的患者,更易發作此病。腎開竅於耳,腰為腎之府,火熱上竄還可致耳鳴、眩暈、腰痠背痛等。

  降火食療方:

  取豬腰2只,枸杞子、山萸肉、車前子各15克,放入砂鍋內煮至豬腰子熟,吃豬腰子喝湯。動物腎臟具有補腎益精作用,是中醫學“以髒養髒”理論的具體體現。枸杞子、山萸肉能補益腎陰,車前子可除去流入膀胱經的溼熱,解除尿痛。

  腸火便祕

  秋季乾燥最容易傷津耗液,致腸道乾燥從而引發便祕或使便祕加重,腸火進一步發展還會灼傷血絡造成痔瘡出血、疼痛。排便過度用力還可以誘發心絞痛、心肌梗死、腦溢血等,因此要注意在秋季必須保持大便通暢。

  降火食療方:

  柏子仁15克,大米50克,蜂蜜適量。先將柏子仁去淨皮殼雜質,稍搗爛,再同大米煮粥即可,每日2劑,連續3~5天。可潤腸通便,適用於長期便祕。

  肝火頭脹

  秋季肝火上炎多見,或過食辛溫之品熱蘊化火,或情緒低落而致肝氣鬱結。調查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上火,尤其是老年女性,上火後持續時間也更長。可表現為為頭暈脹痛,面紅目赤,口苦咽乾,急躁易怒等。

  降火食療方:

  夏枯草12克、桑葉10克、菊花10克,將夏枯草、桑葉加入適量的水浸泡半小時後煮半小時,最後加入菊花煮3分鐘,即可代茶飲。夏枯草有清肝明目、清熱散結的功效,為清肝火、散鬱結的要藥,主治肝火上炎、目赤腫痛、頭痛、暈眩等症。

  脾火嘴爛秋季上火也常會出現口角發紅、發癢、脫皮糜爛的情況,進而形成裂痕,張嘴時易開裂出血,甚至吃飯說話等都受影響。中醫認為秋季脾胃運化不及,水谷聚而化火,脾胃開竅於口脣,因此治療爛嘴角必須去脾臟之火方可有效。

  降火食療方:

  取冬瓜150克,薏苡仁30克,將薏苡仁用清水浸泡20分鐘,冬瓜連皮切成塊,一起放入砂鍋,加水煮到薏苡仁熟爛,放入適量精鹽,拌勻趁熱吃,每天兩次,連用3~5天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