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小班古詩散文教育課

  兒歌、散文詩、詩歌都是幼兒喜愛的內容,在幼兒園語言教育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因此,在組織與實施詩化語言的教學中,教師就要採用適宜的教學方法和策略,高效優質的將詩化語言作品所蘊涵的內在資訊傳遞給幼兒,讓幼兒充分地理解、體驗和感受作品的內涵與意境。

  如何上好小班古詩散文教學課

  一、根據目標選擇適合班況的教學內容,深入剖析作品。

  二、根據教育內容,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

  為了幫助幼兒理解詩裡的內容,可以準備了小蟲、螞蟻、小魚、燕子、小船、傘等圖片,一同佈置到牆飾中,再現出散文詩的情節內容,讓幼兒充分感受詩中角色的可愛有趣。通過環境的共同創設,讓孩子們更好地體會到秋天的美和散文詩優美的意境,從而提高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幼兒主動參與到散文詩的學習中。

  三、為幼兒的欣賞、學習做充分的經驗與材料的準備。

  為了讓孩子順利地學習詩化作品,教師還要了解幼兒的原有經驗,在活動之前進行相應的鋪墊。

  1、 匯入簡潔準確。

  匯入環節不是活動的主體,也不是整個活動的重點,但所起的作用卻不可忽視。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2、巧設問題。

  教學中每一個問題的提出,都要具有明確的指向性,不含糊,不偏離目標,貼近幼兒生活經驗,符合幼兒的年齡和實際水平,才能喚起幼兒的積極參與與表達。

  3、示範朗誦。

  作品能否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教師的示範朗誦很重要。首先教師要切準作品的情感基調,為教學中情感的投入做好準備。在示範朗讀作品時投入真情實感,這也是幫助幼兒有效接受、理解散文詩的一種方式。讓幼兒在感受輕輕地過程中,我認為單純靠教師告訴或理性的講解是不足的,而更為主要的是在適合的情景中,以情感人、語言生動形象***包括語速的快慢、語調的把握***,以及體態動作***大到肢體動作,小到一個眼神***引領等,讓幼兒在渲染的輕輕地氛圍中去感悟、體會作品所蘊涵的資訊和作者所流露出的情感。

  總之,在組織與實施詩化語言的教學中,教師要理解和把握詩化語言所賦予的新價值和關鍵經驗,深層次地把握文學作品的核心教育價值,選擇適宜的教育策略和指導方法,擴充套件幼兒的相關經驗與體驗,不斷提高自身運用語言、肢體動作、神態表現作品文學性、思想性、教育性的能力。創造出各種有利條件,讓幼兒在活動過程中學習和發展語言。

  幼兒園老師要掌握的五種實用教學方法

  1啟發式教學

  2情景教學法

  3暗示教學法

  4發現法

  5活動操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