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課堂實錄徐承芸

  月光曲是貝多芬創作的一首著名的鋼琴奏鳴曲,那麼這首曲子是在怎樣的情景下創作的呢?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月光曲課堂實錄第一部分

  《月光曲》生字:芬

  ***釋義***①花草的香氣,也泛稱一般物體的香氣:那瓶花露水傳來一股清芬。②形容香的:芬芳的花朵。

  ***名句***清詩為題品,草木變芬菲。

  ——宋·蘇軾《和段屯田》

  ***清詩為題作品味,草木也會變芳香。***

  ***謎語***草上蓋著八把刀。

  ***兒歌***

  大地回暖好春光,

  百花開放吐芬芳,

  惹得蜂飛蝶也舞,

  我們郊遊多歡暢。

  ***古詩***

  覆闌纖弱綠條長,帶雪衝寒折嫩黃。

  迎得春來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

  ——宋·韓琦《迎春花》

  “隨便說說”辨

  《月光曲》裡寫貝多芬走近茅屋時琴聲突然停了,屋裡傳來了兄妹倆的對話。這段對話的最後一句是妹妹說的話:“哥哥,你另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

  師:“隨便說說”是什麼意思?

  生:沒有考慮,順便說的話。

  師:“隨便說說”指的是哪句話?

  生:指的是“這首曲子多難彈啊!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

  師:盲姑娘是真的這樣隨便說的嗎?

  生:不是。因為這首曲子很難彈,她非常渴望能親耳聽到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

  師:既然不是隨便說的,那她為什麼又說“隨便說說”呢?這說明了什麼?

  生:說明她家太窮,買不起音樂會的入場券。

  生:說明她能體諒哥哥的難處。

  生:說明她能理解哥哥貧困的處境。

  生:說明她為自己剛才說的那句使哥哥難過的話感到不安。

  生:說明她為自己剛才說的那句話感到後悔。

  生:說明她很懂事、很會體貼人。

  師:對。“隨便說說”說明了這個十六七歲的盲姑娘對哥哥的體諒和理解,對自己說的那句話感到不安和後悔。這說明盲姑娘是多麼懂事、多麼體貼人啊。

  月光曲課堂實錄第二部分

  【評析】

  引導學生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理解含義比較深刻的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和對於表達思想感情的作用,是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提出的對詞語教學的基本要求。這則教學片斷設計,從課文的實際出發,就關鍵詞語設問,重拳出擊,重錘敲打,層層剖析,步步深入,從而使學生感知了詞語的豐富內涵,感受了人物的複雜心情。

  模糊理解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心理不僅有明晰的、可以表述的一面,而且也有模糊的、難以描摹的一面。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說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就是對這種心理活動的概括。這種心理現象,當出現在作者的寫作活動中時,“言”往往不能盡“意”,留下“心折半使”的遺憾。面對這種意向的個體獨特性慾語言社會共用性的矛盾造成的遺憾,作者往往無可奈何,只能以一些自認為尚可的語句將這種意象加以外化二凝固。當讀者在閱讀作品進行由“言”到“意”的轉換時,必須依靠自己的生活和經驗,設身處地的去還原補充。這樣一來,往往會造成理解的模糊性。

  《月光曲》第二節中,學生對“幽靜”一詞的理解就很難用準確的語言來表述。“幽靜”在字典中解釋為優雅寂靜,何謂優雅寂靜?學生讀了這個解釋對幽靜一詞的內涵還是不甚了了。教學中我利用模糊理解的方法指導學生理解這一詞語,受到了良好的效果。首先,我引導學生反覆朗讀第二小節,畫出“萊茵河邊”、“小鎮上”、“一天夜晚”、“小路上、”等詞語,同時結合平日的生活經驗想象:偏僻的小鎮,寧靜的夜晚,無人的小路,這是怎樣的一種環境?而後通過朗讀體會、切己體察,學生明白了這樣的環境就可以用幽靜來形容。接下來我繼續引導學生想象,在日常生活或你的想象中,還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幽靜來形容?學生說了很多:秋天,夜晚的校園;鄉村,遠離村莊的和變;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常年不見陽光的山谷中,等等。至此,學生不僅瞭解了幽靜,而且將詞的內涵轉換成圖示儲存起來,為今後的閱讀和表達做準備。

  貝多芬簡介

  1770 年12月16日生於德國波恩一個音樂家的家庭,從小學習鋼琴和小提琴,十歲舉行首次公開演奏會,十二歲開始作曲。二十二歲起定居維也納。當時正是奧地利封建統治最黑暗的時代,他十分憎恨專權暴政,極其蔑視封建貴族的偏狹庸俗。他早年受啟蒙運動和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影響,畢生追求:“自由、平等、博愛”的理想,不少作品反映了當時資產階級反封建、爭民主的革命熱情及其理想中的英雄性格。當他五十歲時,兩耳失聰,但仍堅持創作。他一生譜寫了許多著名的樂曲,主要作品有交響曲九部、鋼琴奏鳴曲三十二首。他的音樂創作,集古曲派的大成,開浪漫派的先河,對歐洲音樂藝術革新與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1827年3 月26日,貝多芬在奧地利維也納逝世,終年五十七歲。

  課文中提到的***月光曲》是貝多芬創作的一首著名的鋼琴奏鳴曲。課文寫的是關於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一個傳說。“傳說”是民間流傳的故事,不一定確有其事。但是,民間傳說能反映人民群眾的願望。好惡。從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說中,我們可以看到貝多芬是怎樣的一位音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