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數學學習計劃怎麼寫

  小學三年級是個關鍵期是一個轉變期,所以在學習數學的時候制定好學習計劃和有必要。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小學三年級數學學習計劃,希望可以幫到你!

  小學三年級數學學習計劃

  1. 每天早上6:20起床,用10分鐘將頭天要背的課文溫習1—2遍,7:00從家出發。

  2. 上課認真聽講,積極發言,做好筆記。 3. 認真仔細寫作業,不對答案,認真對待每一門課。

  4. 寫完作業後,復第二天上課的內容。

  5. 對於副課每學完一習當天的內容並預習課後,要用心去作自己買的課外習題書,作的時候要做到不抄答案,不看書,憑藉自己所學的去做。如果遇到不會的題,也不能馬上看答案或看書,要等到全部做完後,再去找答案,並及時背過。

  6. 對於主課:數學、語文、英語,每學完一單元或一課時,要對比計習題的講解部分進行進一步的加深理解和鞏固,並要做練習題,寫時仍不能抄答案,寫完後可交老師批改或對照答案,找出錯誤及時糾正。

  7. 遇到不懂得要及時問老師或問同學,弄明白。

  8. 每天晚上聽30分鐘英語,訓練自己的聽力。

  9. 把所有課程學習鞏固好,達到能考個好初中的成績. 其次給個訂計劃的方法,畢竟還是自己最清楚自己的情況: 對學生來說,有計劃學習要比無計劃學習好得多,其好處是:

  ***一***學習的目標明確,實現目標也有保證。學習計劃就是規定在什麼時候採取什麼方法步驟達到什麼學習目標。短時間內達到一個小目標。長時間達到一個大目標。在長短計劃指導下,使學習一步步地由小目標走向大目標。

  ***二***恰當安排各項學習任務,使學習有秩序地進行,有了計劃可以把自己的學習管理好。到一定時候對照計劃檢查總結一下自己的學習,看看有什麼優點和缺點,優點發揚,缺點克服,使學習不斷進步。

  ***三***對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大有幫助。良好習慣養成以後,就能自然而然地按照一定的秩序去學習。有了計劃,也有利於鍛鍊克服困難、不怕失敗的精神,無論碰到什麼困難挫折也要堅持完成計劃,達到規定的學習目標。

  ***四***提高計劃觀念和計劃能力,使自己成為能夠有條理地安排學習,生活、工作的人。這種計劃觀念和計劃能力,學生都應該學習和具備,這對一生都有好處。

  小學三年級數學學習方法

  一、 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是培養數學學習能力的前提。

  論語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數學學習中,學習興趣更凸顯出了其重要性。我們常常發現如果現實中我們對哪門課程有興趣,那我們就會投入極大的熱情,鍥而不捨地想要鑽研它,有強烈獲得這種能力的願望。對於孩子,三年級的學生,更容易看到他們對某一種東西產生興趣的那種極大熱情,所以要抓住這一點,把興趣成為讓學生掌握數學學習能力的導火線。每一位數學教師都喜歡聽到學生這樣說,我最喜歡數學了,數學很好玩。學生說這句話的時候,說明已經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且的他的數學學習能力也在潛移默化地培養。例如,在教學三年級下《位置與方向》的時候,我設計了一個遊戲,讓學生站成四個方向,其中一個學生站中間,矇住眼睛轉一圈,然後讓他來說說前後左右分別是什麼方向,學生表現了極大的興趣,就連平時算術能力很差的學生也參與了,而且也熟練掌握了,這一課我是成功的,因為在學生的興趣中教學會讓教師身心愉快,而且同時也教會了他們一種數學能力——空間方位感知能力。

  二、 注重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的能力。

  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數學,最終目的是要能運用數學,而這種思想要讓學生從小就要懂得,而且從小就要學會應用,這就必須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加強實踐活動,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數學問題,認識現實中的問題和數學問題之間的聯絡與區別。例如,在教學三年級上《分數的初步認識》時,我先出示一些物體,水,蘋果,蛋糕,讓學生來分一分,學生在這種實踐活動中,會自然而然地運用數學思想——平均分,當分到蛋糕的時候,學生會說分成兩半,那麼這個一半,怎麼用數字表示呢?從而引出課題,學生會對這門課程產生濃厚的興趣,因為是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產生的數學問題,他們就會有強烈的探究的願望。

  三、 正確地掌握學習方法,是獲得學習能力的關鍵。

  當前學生中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所以他們學起來很吃力,當學習方法運用自如的時候,才會自然而然地形成學習能力,所以,關鍵還是要讓學生在小學三年級就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任何題型都有特定的學習方法,例如在教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我會讓學生做到以下幾步;

  ***1***讀題,理解題意,找出已知和未知。

  ***2***畫圖,小學生需要畫圖,是因為他們的學習還是以直觀為主,所以畫圖對他們理解題意會有很大的幫助。

  ***3***列出數量關係。***以口頭分析數學量關係為主,說出每一步求什麼***

  這是基本的學習方法,但又是很重要的學習方法。通過這種訓練方法可以極大地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及分析問題能力的形成。

  三年級不僅語文要預習,數學也要注重預習。學會數學的預習方法,也會對培養學習的數學思維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培養自學能力,在老師的引導下學會看書,帶著老師精心設計的思考題去預習。如自學例題時,要弄清例題講的什麼內容,告訴了哪些條件,求什麼,書上怎麼解答的,為什麼要這樣解答,還有沒有新的解法,解題步驟是怎樣的。抓住這些重要問題,動腦思考,步步深入,學會運用已有的知識去獨立探究新的知識。

  小學三年級數學學習建議

  1.良好的學習習慣

  葉聖陶先生說過:凡是好的態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成習慣。只有熟練成了習慣,好的態度和方法才能隨時隨地表現……一輩子受用不盡。葉老的話闡明瞭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的關係:良好的學習習慣既是學生形成學習方法的基礎,又是他們具有了一定的學習方法的集中體現。因此,培養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主要的培養途徑有:

  ***1***課前預習。預習的方法:明天要學習什麼內容,是否能用今天學習的知識去解決它;在不懂的地方畫上記號;嘗試地做一二道題,看哪裡有困難……上課伊始,教師先檢查學生預習情況,並把上面的預習方法經常交代給學生。學生預習後就可帶著問題投入新課的學習,上課時就更有目的性和針對性。這樣做對於提高課堂學習的效果,養成學生的自學習慣,提高自學能力都有積極作用。

  預習數學內容會顯得較枯燥,所以,教師要經常表揚自覺預習的學生,以激勵全體學生預習的積極性。

  ***2***課後整理。要養成先複習當天學習的知識,再做作業,最後,把學習內容加以整理的習慣。

  ***3***在課內,要求學生:一要仔細看教師的操作演示、表情、手勢;二要全神貫注地聽老師的提問、點撥、歸納以及同學的發言;三要積極思考、聯想;四要踴躍發表自己的想法,有困惑應發問,敢於質疑。

  ***4***要養成檢查驗算的習慣。檢查驗算的過程既是一種培養學生負責態度的途徑,又是學生對自己思維活動的再認識過程。

  2.嘗試活動

  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具有同化作用,這是學生能進行嘗試活動的心理支撐點。因此,學生具有了某一認知結構後,接著學習相應的後面知識時,教師可讓學生去嘗試學習。例如,學生掌握了整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之後,可請他們去嘗試學習“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然後,教師稍作點撥:整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同樣適用於“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學生就可同化新知識,從而構建新的認知結構:整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都是:先乘除,後加減,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裡的。

  當學生掌握了“分數乘法應用題”,又理解了比與分數之間的關係以後,教師可讓學生去嘗試學習“按比例分配”的應用題。

  3.操作活動

  當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似乎能同化又同化不了新知識時,他們的學習心理就有求助於外圍行為的傾向。這時,教師就請學生去進行動手操作活動,進而刺激其心理,促進他們實現學習心理的相互作用、互為轉化——學到新知識。

  當學生無知識基礎可作學習新知識的支撐點時,教師可直接請學生進行多次的操作活動,以不斷刺激其心理,引起思維活動,從而達到理解新知的目的。

  4.觀察活動

  所謂觀察是指學生對客觀事物或某種現象的仔細察看,因而是一種有意注意。培養的途徑是:教師提供的“客觀事物或某種現象”特徵有序、背景鮮明,而且要給出一些觀察的思考題。這樣有助於學生明確觀察目標,進而使他們邊觀察,邊思考,邊議論,邊作觀察記錄,以發現數學規律、本質。

1.小學三年級數學學習計劃

2.三年級學習計劃作文

3.三年級數學學習計劃總結範文

4.三年級新學期學習計劃書範文

5.小學三年級讀書學習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