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生活化的基本理念是什麼

  生活化教學是將教學活動置於現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從而激發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願望,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下面是小編分享的教學生活化的基本理念,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生活化的基本理念

  一是教學生活化要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傳統教育的致命弱點是教人讀書。陶行知先生批評舊教育是“死讀書,死教書,教死書”是摧殘人才。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教師“照本宣科”,用灌輸的方法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教科書上的知識,使學生遠離現實生活。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要求教育從課堂和書本中走出來,去關注社會生活,即關注生活重於關注書本。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不盡使書本知識變活,而且使師生開闊視野,從社會生活中吸取綜合的多方面知識,從而獲得思想和精神力量。教學生活化就是要求教師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學都要和社會生活結合起來,在課堂教學中,書本知識要聯絡生活實際,使書本知識活起來,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在課外,指導學生開展各種活動,如“主題性教育活動”、“研究性教育活動”。讓學生融入家庭、融入社群,去觀察,去感受、去鍛鍊,去分辨,以吸取有益的思想和知識。

  生活化教學的優點

  教學生活化,體現新課程改革理念。教學中關注學生切身的生活體驗,與學生展開面對面的對話,從而使教學在創新潛能開發的理想性和創造性活動的現實性之間保持一種必要的張力,使學習主體在教學過程中永遠敞開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的廣闊的空間。

  實施教學生活化的教學策略,使學生的課堂學習與社會生活實踐緊密結合起來。一方面拓展學習的時空,另一方面把學習生活置於社會生活的大背景下,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與社會、自然相融,把生活世界提供給學生理解和體驗,使他們在與生活的溝通中感受到生命的崇高,獲得個體的自由和解放。

  生活化教學的具體實施方法

  一是教師在備課時依據教學內容要求,學生生活經驗積累實際情況,尋求利於教學的生活案例,找到學科教學與生活教育的結合點,並把生活案例中,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提示給學生,要求課前帶著問題預習課文內容。在教學前讓學生思考生活中問題,“體驗”課文內容。

  二是組織課堂教學中,先讓學生說說課前引入的生活案例體驗與感受,教師合理地尋求學生對生活現實的體驗與教材知識教學的結合點,讓學生由直接經驗遷移到對教材知識的學習,並將直接經驗的改造、發展作為學習的重要目標。

  三是課後拓展延伸工作,課前以生活事例引入學生對生活的觀察、體驗與思考,課內尋求學生對現實生活的體驗與教材的結合點,讓學生由直接經驗遷移到教材知識的學習,課後整合學生直接經驗和從教材中學到的間接經驗再轉化為學生的直接經驗,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教師佈置實踐性作業,讓學生真正感受知識學習的有用、學習的樂趣,促進學生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