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實驗考試題目解題策略

  高中生物實驗題是高考中的必考題,是對學生知識和能力的雙重考察,同學們在解答這類題目的時候需要講究方法和策略,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中生物實驗題解題策略

  “一看”實驗名稱。對很多的學生而言,這一步往往別忽略了。其實這一步相當的關鍵。從實驗名稱上我們能知道好多的實驗資訊:比如,實驗的原理,實驗的目的,實驗的型別,實驗的材料和實驗的變數等等。

  一、實驗原理。它是實驗設計中很重要的步驟,決定主要步驟的設計及相應實驗試劑的選擇,確定實驗原理時要依據生物學或其他學科的基本原理。

  二、實驗型別。我們高中生物實驗的型別分類方法不同,型別也不一樣。其中僅從實驗名稱上來分析的話,就有驗證型實驗和探究型實驗。這兩類實驗從實驗設計上來看,沒有太大的區別,但是實驗的結果和結論的差異就太大了。

  三、實驗變數。變數是指實驗中由實驗者所操縱的因素或條件,實驗變數是原因,也稱自變數;反應變數是指實驗中由於實驗中由於實驗變數而引起的變化和結果,反應變數是結果,也稱因變數。實驗的目的就在於解釋調節自變數和因變數的因果關係。

  “二”看實驗步驟。從題目的實驗步驟上就可以分析出該實驗是屬於我們實驗型別的哪種。常見的實驗題型有分析說明補充完善型、評價型、設計方案型。其中,設計方案型實驗題要求自己設計、選擇實驗的步驟、預期實驗結果,分析實驗結論,是能力要求很高的題型。在現在各地的高考中已經很少見了。但是前面兩種就是必須要掌握的實驗題型了。這兩種實驗題型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不管是評價實驗過程還是要求學生完善實驗步驟,都是考察學生對高中生物實驗原則的理解。高中生物實驗的原則主要有對照原則、單因子變數原則、等量原則,以及科學性原則和可重複性原則等等。其中最重要的又是前面三個原則。考察的頻率是最高的。

  另外從實驗步驟中,我們還可以依據該實驗的實驗變數來分析出實驗過程中的實驗組和對照組。

  “三看”實驗結果與實驗結論。實驗的結果和實驗結論很多學生混為一談。實驗結果即為實驗的現象,比如:出現磚紅色沉澱、葉片發黃等等。而實驗的結論則是在實驗結果的基礎上得出的結論性的話。實驗結果和實驗結論視實驗型別的不同而不同。比如驗證性的實驗,則實驗結果往往只有一個,實驗結論就是該實驗的名稱中所涉及的;如果是探究性的實驗,則實驗結果往往會是多個,只要是合情合理的結果都是,所以對應的實驗結論也不是唯一的。

  下面請依據上述的實驗解題步驟,來分析下面的兩個實驗例題:

  例1 :請你根據植物礦質營養的相關知識,設計一個實驗驗證鎂是植物生長髮育過程中所必需的礦質元素,你應如何設計?請寫出簡要實驗步驟:

  實驗材料和用具:若干株番茄幼苗、蒸餾水、各種礦質元素、多個培養瓶等。

  解析:該實驗名稱是“驗證鎂是植株生長髮育過程中所必需的礦質元素。”一看實驗名稱。所以我們得出該實驗是驗證性的實驗,實驗結果和實驗結論是唯一的。另外根據“植物礦質營養”的相關知識確定實驗原理是:除去某種元素後,植物生長髮育仍正常,說明該礦質元素不是植物必需的元素;如果除去某種礦質元素後,植物生長髮育不正常,而補充該礦質元素後,植物生長髮育恢復正常,說明這種礦質元素是植物的必需元素。該實驗提供實驗材料。屬限制性實驗,在實驗設計中要體現實驗材料;通過分析實驗材料的作用,確定要用溶液培養法達到實驗目的。設計實驗步驟時需設定空白對照:對照組所用溶液為完全營養液,實驗組為缺鎂營養液;遵循單一變數原則:所選植物應生長良好、長勢相同,對照組和實驗組所加營養液應等量,對照組和實驗組應放在相同的環境條件下培養。通過以上分析確定的實驗步驟為:① 配製完全營養液和缺鎂營養液備用。② 取兩個相同的培養瓶,分別加入等量的完全營養液和缺鎂營養液,標記為A 、B 。③ 將長勢良好且基本相同的兩棵同種植株分別放入A 、B 培養瓶中,置於相同環境條件下培養。④ 一段時間後觀察結果,發現完全營養液中的植株生長良好,而缺鎂營養液中的植株生長不良。⑤ 向缺鎂營養液中加人所缺鎂元素。植物生長恢復正常,說明該元素為植物生長髮育過程中所必需的礦質元素。

  例2 :請你根據植物礦質營養的相關知識,設計一個實驗探究鎂是否為植物生長髮育過程中所必需的礦質元素。你應如何設計?請寫出簡要實驗步驟:

  實驗材料和用具:若干株番茄幼苗、蒸餾水、各種礦質元素、多個培養瓶等。

  解析:這是道和上題類似的實驗題,只是從實驗目的分析該題屬探究型實驗設計題。解題思路與上題相同,不過因為實驗題型不相同,所以實驗設計的步驟基本相同,但預期實驗現象和結論應作相應的修改:① 配製完全營養液和缺鎂營養液備用。② 取兩個相同的培養瓶,分別加入等量的完全營養液和缺鎂營養液,標記為A 、B。③ 將長勢良好且基本相同的兩棵同種植株分別放入A 、B 培養瓶中,置於相同環境條件下培養。④ 一段時間後觀察結果,若A 組和B 組植株均生長良好,說明鎂不是植物生長髮育過程的必需礦質元素;若完全營養液中的植株生長良好,而缺鎂營養液中的植株生長不良,且向缺鎂營養液中加入所缺鎂元素,植物生長恢復正常,說明該元素為植物生長髮育過程中所必需的礦質元素。

  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方法

  一、從思想上重視實驗課

  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時候,我們對於生物實驗課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如對理論知識的重視。在很多教師看來,學生只要能夠記住實驗原理、實驗步驟、實驗結果就可以了,至於懂不懂得如何進行實際操作,在考試中並不能反映出來,從而也就顯得無關緊要了。在這種錯誤的認識之下,生物實驗教學中存在著很多講實驗、背實驗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所開展的實驗教學自然不可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而學生的實驗能力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我們要想提高實驗教學質量,首先就要從思想上重視實驗課。教師要通過各種途徑讓學生了解到生物實驗的重要性,引導學生正確地對待實驗課程,在實驗課上要敢於動手、敢於思考創新,進而不斷提升實驗能力。

  二、做好充分的實驗準備

  我們常說,在課下花的時間越多,在上課的時候所需要的時間就會越少。在實驗教學中,教學效果的高低與否往往取決於課前準備工作是否充分。這裡所說的課前準備,既包括教師的準備工作,又包括學生的準備工作。作為教師,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備課工作,在備課環節中,不僅要蒐集整理好相應的教學資料,同時還要根據實驗教學內容制定詳盡的實驗計劃,包括實驗時間安排、實驗原理、實驗步驟等內容。其次,實驗中需要用到的器材和藥品,教師在開展實驗教學之前也要反覆進行校驗,以保證接下來實驗的順利進行。最後,可以對學生的預習活動進行適當地引導,這樣會讓學生的預習活動更具針對性。

  三、對教材中的實驗進行分類,採取針對性的教學

  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包含著各類實驗,如驗證類的實驗、探究類的實驗、調查與課外實踐等。如果教師能夠把教材上的這些實驗進行分類,歸納出各種型別實驗的特點,這樣就可以設計出更具針對性的教學計劃,從而提升實驗教學的效率。教師可以根據驗證性實驗的特點在講課的過程中,把重點放在實驗儀器的操作方式、藥品的取用、觀察實驗現象、畫圖能力的培養等方面來,從而有效抓住這類實驗的關鍵點,使得學生在短期內迅速地掌握實驗知識和技能,進而為接下來高效率地開展實驗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