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實踐活動教學反思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一種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絡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課程形態,它既適應我國當前進行素質教育的內在需求,又呼應世界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望大家喜歡。

  篇一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過程中還存在很多疑惑。為了真正體現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課程理念和獨特價值,糾正實踐中的偏差,就要對這些誤區作深入分析和反思,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更有效、更紮實、更實實在在的開展。

  一、活動選題的反思

  綜合實踐活動實際上是要求學生從自然、社會以及自我認識方面等的他們自己的真實生活中自主尋找自己感興趣的主題進行自主的研究,我們必須關注學生的差異性,培養學生富有個性的學習。統一制定研究主題,實際上從根本上已經否定了對學生主體的關注。學生並沒有改變被動的地位,仍然是由老師或者學校的指揮棒操縱下的一個音符,他們要奏出的是老師編排的樂曲而非孩子們自己的天籟之音!

  綜合實踐活動沒有教科書和教輔資料,在指導學生活動時有時是一籌莫展,但這並不等於可以由地方和學校來對教師作一些硬性規定,相反應給教師更大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的空間。在這一方面,我真的很感謝我們學校的領導!我專職從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工作,學校領導十數年來一直給與我極大的信任與支援!在這一領域,我經過長期的實踐和探索,發現其實做好的選題就是來自孩子自己興趣領域的選題,讓孩子做自己真正喜歡的研究和探索,學生的參與度是最高的。而老師要做的就是指導孩子如何從他熟悉並喜愛的領域中找到問題的切入點;如何開展有效的規範的研究探索工作;在遇到困難時指導孩子如何梳理問題找到突破點;在整個研究的過程中鼓勵孩子並感染孩子學會鼓勵自己;在研究結束後分享孩子研究的喜悅並及時地引導孩子進行研究過程的反思。這樣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才是真正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課程,才是符合新課程改革精神的課程。

  二、活動開展過程的反思

  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我發現,學生往往對熱熱鬧鬧的活動場面很感興趣,對這種全新的學習方式也十分好奇,但對如何進行實踐活動卻茫然無知,實驗研究注重表面現象,參觀體驗走走過場,或者在實踐活動中稍有收穫和體會就非常滿足,這樣的實踐活動雖然熱鬧但少有實效,想獲得參與實踐的真切體驗和豐富經驗也難以做到。這種表面化、形式化的綜合實踐活動是與開設這門課程的初衷及其課程價值背道而馳的。學生缺乏開展實踐活動必備的常識,即缺乏必要方法的學習和訓練,對各項實踐活動的目標不具體、不明確,是重要的因素。 如何引導學生走向深度實踐、深度體驗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老師研究的問題。在自主選題的前提下,深度實踐要求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真正理解實踐的目的和意義,引導學生把各種實踐活動的目標細化、分解,並進行合理分工;把握各種不同實踐方式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要領,結合具體的活動情境,恰當地選擇和利用活動工具和相關手段***如,調查訪問的表格、錄音照相器材***來完成活動的具體任務和目標。深度實踐還要求教師注重引導學生對實踐過程進行細緻的記錄和深刻的反思,每一階段都進行適時的調控。需要反覆實踐的要多次實踐,需要更換實踐方式的就要及時更換。只有這樣及時總結和反思實踐過程,才能使學生真正通過實踐活動受益。那種為了活動而活動,或停留在表面上的熱熱鬧鬧,只能是一種低效的實踐、盲目的實踐。

  同時,如果孩子們真的深入研究和實踐,就會佔用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這在當下又是一個兩難選擇,學校、教師和家長對孩子的期待太多安排也太多,孩子的天性是要求自由的,怎樣引導孩子在這個過程和人際關係中學會取得平衡又是非常個性化問題,老師應該站在哪一邊?還是把問題推給學生和家長,自己只等看看結果?

  三、展示評價的反思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針對長期以來單一的學科教育或知識教育的侷限性而設計的一門面向學生生活的實踐性課程,其目的是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性學習,在實踐中自主提出問題,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來嘗試解決問題,以獲得豐富的實踐經驗,體驗問題解決的過程,從而發展實踐能力和良好的個性品質。在活動過程中,他們經歷了成功和失敗的切身體驗,遭遇過各種各樣學科課程的課堂教學中難以遭遇的現實生活場景,正是這些引起了學生對生活的獨特認識和感悟。 究竟怎樣評價學生的研究成果,評價學生在實踐研究過程中的表現是總和實踐活動評價體系要研究的內容,對老師的評價和對學校這方面教育情況的評價也需要進一步完善。怎樣讓我們的活動踏實真切的開展,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而是讓孩子們真正感受到認真探索、熱情參與、體會成長過程的歡樂,不必集體突擊補材料、不必完全按照一個模式做展示、不必讓家長在背後包辦代替……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才真能體現出她“自主、發展、生成”的特性。

  七、活動設計反思

  在活動中,學生在感受每一個環節和過程帶給他們的快樂和享受,同時他們在回顧活動整個過程的時候更加興奮,並且能夠學到知識技能,受到啟發,代表這是個成功的活動。

  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既需要獲得學科知識,也需要增加社會知識和常識。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活動時,要儘可能的為學生提供獲得知識的路徑,指導學生正確使用網際網路,不讓學生迷失了方向。

  花卉的種植既是個學生感興趣又是個容易研究的活動,能再不同程度上滿足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這次的綜合實踐活動就是要讓學生的個性自由生長,情感和體驗在成長中昇華,讓學生感受到小組合作的重要,明確的分工又使學生感受到自我的重要性,體驗到集體成功的喜悅。

  總之,這次語文實踐活動將“活動”與“語文”有機地融為一體,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自覺地學語文、用語文,既熟練掌握了語文技能,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篇二

  綜合實踐活動是在嶄新的課程資源觀引領下開發、設計、實施的一門整合程度很高的新課程,以實踐活動為主要實施途徑和方式。在實施過程中,我們要善於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發現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從他們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從個體的學習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或自然生活中提出具有生命力的主題內容,開展活動。

  一、從學生興趣入手開發主題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興趣、願望是確定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的最基本的依據和關鍵因素之一。主題只有符合學生的願望與興趣,學生才會有不斷探究、參與的內在動力。行動上才會更主動,責任感才會更強;反之,如果學生對主題不感興趣,漠然視之,就不能充分地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也不會在活動中傾注全部心力。因此,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應基於學生的需要、興趣和直接經驗來設計。讓學生產生了強烈的興趣,他們在一種歡快、愉悅、充滿期待的活動氛圍中自覺自願的參與活動。在活動中也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增強了信心。

  二、著眼於學生現實生活開發主題

  學生生活在現實世界和社會實踐中,生活於自然中。因此,綜合實踐活動強調突出學生主體、聯絡學生生活,注重實踐以及學習活動方式的多樣化,這是課程的基本理念。因此,作為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從個體的學習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或自然生活中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鮮活的主題內容。

  通過這些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中主動地去探尋、感受、傳遞傳統節日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既滿足了孩子們的求知慾,增長許多豐富的課外知識,還可以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培養實踐能力、團隊精神和人際交往能力。增強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增進學生對傳統知識的探究心理。

  三、以問題為突破口開發主題

  研究從問題開始,沒有問題就沒有研究。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最直接動力就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問題。俗話說:生活中不是缺少問題而是缺少發現問題的眼睛。因此,教師不僅要具備這樣一雙慧眼,而且更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努力造就學生一雙善於發現問題的眼睛,並從這些一直在學生身邊或身上發生、演變的問題入手,選擇那些有意義、學生感興趣而又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問題來設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主題。

  四、結合時事開發主題

  綜合實踐活動課,處處有題材,關鍵在於挖掘。只要善於挖掘,生活處處是課程。因此,活動主題可以由近及遠,由小到大,從班級到學校,從學校到社會逐步展開,抓住眼前的、身邊的活動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

  總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容包羅永珍,豐富多彩。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師作為一個組織者、引導者、指導者、參與者,在活動的實施中要不斷挖掘、開發、利用無限的課程資源,為學生創造更廣闊的自由發展的空間,真正讓學生在開放的課堂獲得綜合素養的動態生成和發展。

  篇三

  綜合實踐活動是基於學生經驗,密切聯絡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注重對知識技能的綜合運用,體現經驗和生活對學生髮展價值的實踐性課程。綜合實踐課的特點是綜合性、實踐性、活動性、自主性。綜合活動實踐課不是老師教給你知識,而是做中學。

  本學期,我積極參加區級綜合實踐活動教研及組織好校內綜合組教研。在教研中,不斷學習理論知識、開展聽課、評課活動,使我在教學中得到很多啟發。

  一、真正實現小組合作、發展每個學生的個性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我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合作伙伴組成合作小組,並讓他們在小組內選擇最想研究的子課題,在小組成員分配工作時,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選擇自己在小組裡承擔的任務,給學生個性的發展創造了空間,這樣做,使每個小組成員之間有了惺惺相惜的感覺,團隊精神大大增強,為活動的開始進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活動中讓學生自己甑別,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給學生較多的選擇餘地,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做到有所感受,有所發現。並引導他們在完成分內工作的前提下也去幫助別人、協助別人開展調查研究,使學生在活動中不再是坐享其成,儘可能使每個學生都獲得參加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生也逐步學會評價,學會求同,學會補充,學會合作,學會做人。可謂“收穫盡在過程中。”

  二、注重探究式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用多種方式蒐集資料的能力。

  在讓學生進行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我的出發點是讓學生走進生活、切實地進行調查研究,強調蒐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孩子們在研究的過程中不斷提出問題,通過自己的思考、求助、與別人的討論等把問題解決,這樣的探究對孩子的發展是十分有利的,這一次實踐活動孩子們確實在實踐能力上有所突破。

  我們欣喜的看到,孩子們正在他們自己的研究中變得膽子大了,勇氣足了,善於思考了,學會了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

  五、改變評價方式,注重學生的感受和體驗

  綜合實踐活動,讓我明白了活動要以學生為主,不一味的惦記著“給”學生什麼,而關注能為學生“做”什麼,注重學生的感受和體驗。綜合實踐活動的本質特性就是生成性。隨著活動的不斷開展,學生的認識與體驗也不斷地加深,在評價時並不要求學生調查成果有多具體,而是以學生調查的熱情高低、合作的是否默契、參與人數的多寡為評價依據。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理論基礎;不斷嘗試,全面提高自己的“指導”藝術;不斷反思,在反思中成長、成熟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