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課外實踐活動教學計劃範文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我國當前課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種新的課程形態,其內容主要包括資訊科技教育、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和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該課程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創新精神。下面是小編帶來關於的內容,希望能讓大家有所收穫!

  ***一***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共任教五年級***1******2******4***三個班級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課,501班共有學生48人,502班共有45個學生,503班有學生49人。經過上學期陳長春老師的教學,這些學生已經基本學會綜合實踐活動的一些技巧,如制定調查計劃、開展調查活動、小組合作等,學生的綜合素質較好,課堂紀律也較好,積極進取心較強。這些為今後進一步學習綜合實踐活動打下堅實基礎。但通過我的觀察也發現,學生在對資料的整理能力較弱、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興趣與重視程度嚴重不足,對調查研究報告的撰寫較差,這些問題需要在接下去的學習中逐漸加以解決。

  二、教材分析

  綜合實踐活動沒有教材,需要老師根據本地的課程資源加以開發。根據綜合實踐活動關於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三個維度的要求,本學期的活動以小課題研究為主線,其中穿插專案設計和短課時活動。具體為:《小學生近視情況的調查》《瞿溪諺語的調查》《小學生課外學習情況的調查》《春遊專案設計》《廢舊調查的危害》。

  三、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發展探究問題的初步能力。

  2、通過實踐活動,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性格品質。

  3、通過實踐活動,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

  4、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形成對自然、社會、自我的內在聯絡的整體認識。形成親近自然、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環境和保護小動物的意識和能力。

  5、通過實踐活動,學習和掌握一些科學研究方法,培養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發展實踐能力,發展對知識的運用和創新能力。

  四、教學措施

  1、引導學生留心觀察、體現自身生活,對每一事物提出為什麼。

  2、在問題討論會上,給學生提供提出自己感興趣或關注問題的機會。

  3、開展學生有興趣的社會調查,在實踐中發現問題,確定活動主題。根據社會中存在的熱點問題,確定研究主題。

  4、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髮現問題,生成主題。

  5、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6、指導學生運用多種活動方式開展活動。

  7、成果展示交流時,激勵學生髮揮個人優勢表現自己的個性。

  五、課時分配

  周 次教學內容所屬領域 教 學 時 數備註

  1關於“問題的提出”專項指導1

  2小學生近視情況的調查人與自我111

  3小學生近視情況的調查11二月初一

  4小學生近視情況的調查111

  5小學生近視情況的調查111

  6小學生近視情況的調查111

  7春遊專案設計人與自然111

  8春遊專案設計111

  9小學生課外學習情況的調查人與自我11清明

  10小學生課外學習情況的調查111

  11小學生課外學習情況的調查111

  12小學生課外學習情況的調查111

  13小學生課外學習情況的調查11五一

  14小學生課外學習情況的調查人與社會111

  15廢舊調查的危害111

  16廢舊調查的危害111

  17廢舊調查的危害111

  18廢舊調查的危害111

  19廢舊調查的危害111

  20學業評價考核

  ***二***

  一、指導思想

  科技活動的總目標是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讓學生成為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一代新人。

  二、學生情況分析

  作為三年級的小學生來講,本冊課本是科技活動課的起始冊,學科認識尚沒有形成,更無從談起科技活動興趣和科學的思維方式、方法,故此對學生的知識教育應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科技活動興趣的培養和簡單實用的科學思維方式的灌輸。要培養學生課堂上的科學的思考習慣,逐步養成預見、測量、分析、探究、記錄資料等一系列的科學習慣,以及小組探究的活動方式。

  三、教材分析

  科技活動教材包含了實驗探索、科技製作、科技應用、專題研究和創新發明等方面的內容。由此希望能從不同的角度引導學生初步學會科學研究、科技發明、製作科技作品的方法,瞭解科技知識在日常生活中和工農業生產中的應用,瞭解我國曆史上的科技成果及現在科學技術發展狀況。每方面的內容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原則,分別安排在各教材中供選擇。教材在活動內容的安排上注重以學生為主體,突出科學性、創造性、趣味性和地方性,有利於學生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特別是一些反應現代科技成果和與人們生活、生產緊密聯絡,操作性強的內容,讓學生親自參與社會調查、開展科學研究、進行科學探索和製作,從而加強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的培養。

  四、教學目標

  1、知識層面:通過學生的實踐和探究,豐富自身的知識積累。

  2、能力層面: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蒐集資訊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培養學生的口頭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層面:激發學生實踐、探索的興趣;培養學生求真務實,大膽質疑,勇於開拓的學習情操,構建學生關心他人、關心社會、關心地球、關心生態環境的道德堡壘。

  五、教學措施

  1、把科技活動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技活動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技活動學習。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

  六、課時安排

  1、吹泡泡的科學1課時

  2、水會溢位來嗎1課時

  3、向上流的水1課時

  4、奇妙的吸水瓶1課時

  5、顯字小魔術1課時

  6、紙飛機1課時

  7、返回式滾筒1課時

  8、看不見子彈的槍1課時

  9、小雞啄米1課時

  10、電子計算機1課時

  11、身邊的英特網1課時

  12、電子書1課時

  13、什麼是發明創造1課時

  14、精心選題1課時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