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實踐活動教學隨筆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而且把抽象地東西變得生動、具體化。那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有哪些教學隨筆呢?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有所收穫。
篇一
當然好的課後反思可以起到承上啟下、畫龍點睛之作用,再完美的教學或多或少都會留下這樣、那樣的缺憾。如何進行課後反思,課後反思要反思什麼?從近兩年的教學反思中,歸納了幾點:
一、內容的反思
教師的授課必先確定授課的內容是什麼,重點、難點如何把握,時間和內容如何合理的分配。通過對一堂課或一個單元的課後反思,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誤,可對下一知識點的教學產生催化的作用。如我在講授九年級物理“功和機械能”一章的內容時,把教材的編排順序通過由淺入深的原則,根據以往授課時學生認知規律的特點給予調整,使學生學習輕鬆易懂。功的概念理解一直是初中理學的難點,但教材編排時將該內容放在了這一章的第一節,先認識功,再學習機械能,讓學生的學習有點無從下手的感覺,在借鑑了以往授課的經驗中,將機械能的學習置於本章的開始,先認識了能量,然後引出物體具有了機械能,我們就說物體做了功,使概念的出現有章可循。因此,有益的課後反思,可以使教學創新有了智慧的沃土。
二、人的反思
教學的本質是交往的過程,是對活的活動,是師生通過課堂對活在交往與溝通活動中共同創造意義的過程。因此,教學的好與差,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參與教學活動的人。教學活動中師生的角色是否投入,師生的情感交流是否融洽,學生是否愉快地投入課堂的全過程,是否深切地感受學習活動的全過程,並昇華到自己精神的需要。特別是課件的優劣程度好與壞,直接決定教學的實際效果。在大氣壓強的教學中,先設計了幾個問題做到猜想,如把一個乒乓球放在漏斗口,從細管向乒乓球吹氣等,讓學生從平時的經驗中做到猜想,然後實際操作,從簡單的實驗現象得出流速和壓強的關係,使學生自始至終都興趣盎然,精神飽滿地投入學習,在反思中要回想教師、學生是否達到教學設計的情感狀態,有沒有更有效地途徑發展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
三、方式的反思
授課方式的反思是反思的重中之重。它應包含課堂環境條件,或是課堂氛圍是否讓參與教學活動的人產生積極向上的情緒是否提高、增強人的活動能力,教師激情是否高漲,學生學習熱情是否高亢,怎麼樣才能創造既有舒適感又有生活情調的高雅活動場所,同時,內容怎樣處理,順序如何調查,語言怎樣運用,教學手段如何利用,課堂結構如何佈局,學生興趣怎樣激發,師生互動交流平臺怎樣構建等。
反思可以課前也可以課後,如教學設計完成後,可以想想為什麼要這樣設計?課堂效率是否高,學生會不會產生牴觸情緒,師生交流是否會順暢,授課的進度,內容與時間分配在實施過程中會不會產生不協調。同時,學生的反思也是課後反思比較重要的一個環節,引導學生回顧一節課自己學會了什麼,有什麼缺憾,如何使自己的學習變得豐富而又有個性。
經過了三個反思,加之完善、優美的教學設計,使師生的教學活動產生一種“諧振”,教學就會達到最佳效果。
篇二
這一學期,我把綜合實踐活動的重點定為“如何把問題轉化為研究課題”。在每一個大主題活動開始,我都要給學生講到一個問題,就是問題轉化為課題的6個條件。
在第一個班級的課中,我這樣設計:教師講授,向給學生丟擲6個條件,通過6個條件來判斷問題能否轉化為課題,然後讓學生自己根據6個條件來判斷自己提出的問題能不能轉化為課題。
我預設這個過程是比較合理的。但實際操作中我發現:整堂課老師講得多,學生參與少。這樣就違背了我們開設綜合實踐活動這門課的初衷,又在走其他課程的老路,我們該如何來改造呢?
我與我校綜合實踐活動教師團隊研究,通過聽課、反思、評課的方式提出修改意見,歸納出先把6個條件呈現給學生,讓學生來講述自己的理解,然後再由教師來講解。
我眼前一亮,這個方法不錯!但是,隨即我又否定這個方法,“學生沒接觸過,他們能講得出東西來嗎?”
主抓綜合實踐活動的徐主任說:“不要害怕學生犯錯,綜合實踐活動允許學生犯錯,允許學生失誤,在糾錯的過程中,學生的體會才會更加深刻。”
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在第二個班實驗著這一“模式”。學生太可愛了,沒想到課堂氣氛極其活躍,他們的潛力可真大,第一個問題丟擲,學生就及時的回答了出來,
……
現在,已經是6月末,回想起一學期的大主題活動,期初確定的重點問題基本解決。我的感受是:在今後的課程實施中應該把學生的參與放在教師的講解之前,讓學生去探索、去發現,讓他們在發現失誤、糾正失誤的過程中體驗快樂、健康成長?這種方式是否更符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定的的本意呢?
我會在今後的實踐中繼續思考。
篇三
這個學期,我代三四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通過接觸綜合實踐活動課,我體驗了從未有過的感受,就是有苦、有樂,苦樂相伴。苦在事事參與,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樂在跟學生時時交往,事事接觸,看著學生一點一滴的進步,學生的能力在逐步地提高,我打心眼裡感到欣慰,綜合實踐活動課真好。
走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我對綜合實踐活動也有了一些新的認識。
一小組合作學習,能發展每個學生的個性。
綜合實踐活動是以研究性學習為主導的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以及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為主的新型課程,“合作學習”是它的主要學習方式。在《交通安全伴我行》綜合實踐活動準備階段,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問題組成合作小組,這樣,滿足了學生個人需求,他們能主動探究。在小組裡成員分配工作時,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選擇自己在小組裡承擔的任務,給學生個性的發展和自主性的充分發揮創造了空間。
二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一個實踐性、開放性的大課堂。
在《交通安全伴我行》綜合實踐活動中,同學們在較短的時間內做了充分的準備,組成一個個合作小組進入社會、進入網路,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通過多種途徑、方法:如翻閱書刊、採訪、觀摩、上網等蒐集了有關資料,在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發展了實踐能力。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知識的不斷碰撞中學習,課堂上不要求學生步調一致;課程結束,也不要求問題都有答案,力求創造出一種開放性的教學,為學生開闢廣闊的空間。
三注重過程與方法、知識與能力的結合。
綜合實踐活動注重過程,注重學生在過程中發現了什麼問題,又是如何想方設法地解決問題的。基於此,我在活動中強調全過程的開展,先是帶著學生進入社會,指導學生如何與他人交往,如何通過觀察、發現、調查、訪問來獲取知識。再引導學生以網路為平臺繼續探究,在過程中注重收集、整理資料等方法的指導。通過活動,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學會了怎樣去調查,去採訪,去上網查資料,在活動中,學生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得到了發展,在實踐中獲得了親身感受和直接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