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家長如何讓孩子學習認真

  作為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認真學習,能夠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但是有些孩子往往就是不認真學習,這可急壞了父母,因此,下面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讓孩子學習認真的建議的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讓孩子學習認真的建議一

  不要忽視孩子本身的氣質去改變孩子

  其實大多數父母與教師都明白,孩子都有自己天生的獨特氣質。與其忽視或壓抑他的氣質,倒不如運用好的教養技巧去循循善誘,加強他本性良善的一面與未來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們要明白,孩子的專心風格雖是天生,然而專心技巧卻是可教導的,專注力是可以改善的。尤其若能順應孩子先天的專心風格去做專心技巧的指導,必然更能在事半功倍的情形下,協助孩子建立屬於自己的學習管道。

  難以獨立完成工作,時時需要他人在旁督導,是這些孩子的典型特徵,常惹得家長或老師生活秩序大亂、疲累不堪!其實有些簡單的教養方式,足以讓孩子在專注力上有大改變。在進行這些步驟前,別忘了先跟孩子討論獨立工作的重要性與成就感,給予一定的信任,學會用鼓勵的眼光看孩子跨出屬於自己的每一步。

  有時無法放手或要求事事完美,除了累壞大人之外,也剝奪了孩子的學習機會。試試以下的小步驟,可能你與孩子都能同時體會獨立與專注的驚喜!

  讓孩子學習認真的建議二

  幫孩子建立屬於自己的專心風格

  學習首重專心,其次才是各種學習策略的運用。專心最重要的是能夠讓孩子“自己”主導和維護對某件事的專注,他將左右學習效率和成果。我們要順應,而非對抗孩子的專心風格,只要孩子能用他最適合的方法,在不妨礙別人的情形下完成自己的工作,其實我們都應予以支援。在建立屬於孩子自己的專心風格上,我們可以這樣做:

  1.尋找孩子的專心風格

  有些孩子需中規中矩安靜做事;有的孩子則偏好在音樂流瀉的環境中做事。家長若能不堅持自己規定的做事方式,允許孩子嘗試,將有助於孩子自己發展出適合自己的專心風格。例如,孩子若能證明聽音樂會讓他工作更有效率,只要他不妨礙別人,家長就應該接受。

  2.尋找孩子每日最易專心的時刻

  有的孩子是在早上,或者剛吃完東西;有的必須身旁沒有其他小朋友,或在享有小小成就感時。選擇對的時機,會使孩子較容易接受你的建議。

  家長應客觀觀察、記錄孩子的讀書時間至少兩星期以上,也可由孩子自定義。在建立固定的讀書時間習慣上,家長應儘可能配合孩子的時間表。例如,週一至週五時儘可能不外食,以免回家時間不一致。若放學後另有課輔或才藝學習的孩子,則可因應原有課輔及才藝上課時間,採取固定時間但不固定時段的方法進行。

  同時也建議養成每日固定讀書時間的習慣,在時間上應以半小時為標準,再漸次延長,讓原本不習慣專心的孩子,有緩衝調整的空間。再者,若執行遇到瓶頸時,別忘了給孩子緩衝的休息時間。週末假日更應安排固定的休閒時間,最好培養孩子有固定的運動習慣,大量消耗體力,孩子反而更容易專注。不專注的孩子在晨跑後,接著上課的專注性通常會更好,但這卻是一般教師及家長,最容易忽視的。

  3.尋找孩子專心的管道

  喜歡用聽覺學習的孩子——需不斷有口語或其他聽覺提示,講解事情最好能與孩子設定簡短的關鍵詞口訣。例如,對做事衝動但適合聽覺理解學習的孩子,可在提示其做事時以“停、想、選、做”四字口訣,提醒孩子在快胡亂下決定前,先停止所有行動,讓自己冷靜想一想並選擇可行的方法,再開始動手做。

  喜歡用視覺提示學習的孩子──需要圖形、文字、手勢、肢體動作或其他視覺提示,可與孩子設定固定的圖形、手勢或關鍵詞提示,做任何說明時需以肢體動作輔助說明。

  也有些依賴動作演練才能專心的孩子,這時最好能逐步操練或陪他動手做一遍。選擇孩子適合的管道才能使孩子在專心度練習上能事半功倍。

  有些孩子對自己喜歡的事,會非常專心,其他事則消極抵抗,慢吞吞。此時,教師及家長可先檢視,是否有其他外在因素,引起他消極抵制某些事。例如,對某種教法或管教方式接受度低、畏懼特定物件等,若無前述原因需排除。這時教師及家長則可針對孩子喜歡的方式來設計活動,以提升孩子較不喜好事情上的專心度。例如,孩子喜歡玩遊戲王牌,卻不喜歡算數學的加減乘除,我們可以用算遊戲王牌中的戰鬥力與防禦力方式,來教孩子算加減乘除。

  4.多讚美孩子的努力

  讚美孩子是一門學問。當孩子表現好時,請別隻凸顯他的成就,而更應看到過程中他所付出的專心與努力,並藉此讓孩子瞭解成就與專心中間的關聯性。

  讓孩子學習認真的建議三

  掌握跟孩子說話的原則

  孩子有時無法獨立完成工作,可能是大人給的指令太快、太多或過於含糊,造成孩子有問題不知如何開口問,無法獨立完成工作便成常態。只要說慢一點,簡單一點,具體一點,正向一點,並且示範多一點,很多孩子便能學習慢慢獨立完成工作。

  簡單來說,就是多使用“HOW”的句子,少使用“WHY”的句子。針對不同型別的特殊孩子,我們可採用以下策略:

  1.針對常有多動現象,易受小事幹擾而分心,注意力渙散的孩子:

  年紀大一點的孩子,可以條列式的方式交代工作,並以文字、注音或圖畫,說明如何完成各項工作步驟,讓他依說明步驟執行。年紀小一點的孩子,則可給予完整的流程圖,讓他依步驟做事,完成後,再給予鼓勵。一段練習時間後,再慢慢加深工作的難度。

  2.針對有退縮與行動遲緩現象,注意力不足的孩子:

  可把工作簡化成幾個步驟,示範給孩子看後,要求他自行逐步操作一次。每完成一個小步驟均可視情形給予獎勵,同時邊操作邊提示口訣或重點,藉由放聲思考方式,協助其完成工作。

  訓練常會伴隨疲累與分心現象,做一件事常需分多次完成的注意力短暫孩子,建議將工作分成更小的部分,然後一步一步的完成工作並給予適度休息。例如,將作業分成若干小部分,要求孩子十五分鐘內完成第一部分;若達到目標,則可休息五分鐘,然後再繼續第二部分。

  3.針對固執,上課學習時只專注自己行為的孩子:

  為引起動機、逐步訓練注意力固執的孩子獨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可將工作中最簡單的部分留給孩子獨立完成,之後逐漸增加他獨立作業的時間。

  過程中間應注重轉移固執源***指能讓孩子注意力集中,卻非合時合地合宜的行為或物品***,建立新行為的原則。

  例如,喜玩衣領的孩子可儘量穿著圓領的衣服以減少其玩衣領的行為;喜亂塗鴉者,可要求雙手放背後上課,或兩手抓握課本讓課本立著。如此,孩子不能用手塗鴉或因課本立著,不易塗鴉,轉而產生專心聽課的新行為。

  我們大人有時候都沒辦法專注做事,又怎麼可以要求孩子一下子養成專注的習慣呢?所以,家長們不妨試試上述方法,耐心一點引導孩子,才能讓孩子保持專注力。

1.針對孩子學習態度不端正的方法

2.如何端正孩子的學習態度

3.改變孩子學習態度的方法總結

4.家長如何教育孩子心得體會

5.家長如何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