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中培養語文素養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定的閱讀能力也是學生語言綜合應用能力之一。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篇一

  摘 要: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定的閱讀能力也是學生語言綜合應用能力之一。那麼,如何才能藉助語文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呢?從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表達能力的培養以及寫作能力的提高三個方面進行概述,以期能夠真正發揮語文閱讀的價值,促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全面培養。

  關鍵詞:閱讀教學;語文素養;小學語文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也就是說: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對學生的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本文就從閱讀教學的角度對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進行概述,以確保學生能夠在小學語文學習的過程中獲得健康全面的發展。

  一、藉助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審美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閱讀教學則是學生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實際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鑑賞中感受美,進而使學生在美的薰陶下獲得情感的體驗,最終,使學生享受審美樂趣。

  例如,在教學《走進麗江》時,為了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也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閱讀時,我引導學生有感情地進行朗讀,並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跟隨著作者去感受麗江的神奇和美麗。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對文字中的一些句子進行小組討論,發表自己的感想。比如,“麗江古城以四方街為中心,呈八卦型放射狀延伸,並分出無數條街道,整體形成網狀佈局。條條街道有小橋,小橋兩邊是人家,橋下有潺潺的流水……”等等,讓學生在鑑賞中感受麗江的美,進而使學生真正得到美的體驗。如果班上有喜歡畫畫的學生還可以將自己想象中的畫面描繪下來,這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也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藉助閱讀教學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

  語文作為一門語言,表達能力是其價值的直接體現,但是,在以往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將太多的精力放在了基礎知識的掌握上,嚴重阻礙了語文價值的實現,當然,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不利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的。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可以藉助文字“複述”活動、“講故事”活動等等來幫助學生理解文字,鍛鍊表達

  能力。

  例如,在教學《鯀禹治水》時,由於這是一篇古代神話故事,為了能夠讓學生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也為了在幫助學生養成

  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同時,也能促使學生的表達能力得到提高,在結束這節課的授課之後,我組織了“講故事”活動,這樣一來能夠讓學生開口說,二來能夠培養學生的語言邏輯能力,為學生綜合語言應用能力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令我欣慰的是,學生非常喜歡神話故事,有學生講了“共工怒闖不周山”“精衛填海”等,還有的學生講了“盤古開天闢地”“神筆馬良”等等。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的熱情很高,這樣就為學生喜歡說奠定了基礎,當然,為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也打好了基礎。

  三、藉助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作文是語文學習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也是教師和學生都認為比較難的,當然,寫作能力也是語文素養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麼,如何藉助語文閱讀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呢?眾所周知,閱讀對於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是收集寫作素材的重要途徑,也是幫助學生學習寫作技巧的平臺。因此,在素質教育下,我們要鼓勵學生將閱讀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好的字詞、優美的句子等摘錄下來,並進行仿寫或者是靈活地應用到自己的寫作當中,久而久之,學生的寫作能力將會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時,語文素養也會隨之得到提高。

  當然,除了上述三點之外,我們還可以藉助閱讀教學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也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中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等,這些素養都可以藉助語文閱讀教學實現。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充分發揮閱讀的價值,讓學生在讀、在感悟、在鑑賞、在體會的過程中促使語文素養獲得大幅度提高。

  篇二

  作為人文學科,語文教學過程要成為促進人發展的過程,成為完善和完美人生的過程。學生學語文,即是構建人的精神世界,而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它的意義不言而喻。

  閱讀是個體行為,是讀者與作者的雙邊活動行為,學生能在閱讀這個學習過程中不斷成長,學會生活,追求崇高,完善人格。

  在閱讀中,一是體悟“情”。閱讀教學是以提高人文素質和豐富學生精神世界為目的,發揮語文教材有“情”的特點,按鑑賞心理“解構自我——比照自我——拷問自我——提升自我”安排教學過程,使學生通過鑑賞文學作品,提升自身情感,構成生命教育重要的一部分。二是感受“美”。馬克思認為,人是按照美的規律來改造世界和改造自身的。閱讀教材中所有的作品,包括藝術文、科學文和說理文,都是對美的創造。藝術文創造藝術美,科學文創造科學美,說理文創造理論美。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致力於引導學生髮掘美的因素、體驗美的感受,培養學生體驗美的能力,對於培養學生的生活情趣、審美情趣和創造美的能力至關重要。三是領悟“理”。語文教材中不僅理論文充滿道理,就是藝術文也蘊涵深刻的哲理。《巴爾扎克葬詞》的生死觀,《鄒忌諷齊王納諫》的“自蔽”之理,《米洛斯的維納斯》的“有無”概念,讓我們心靈顫動、思考不已。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體驗詩文中的哲理顯得同樣重要。如景物描寫也是對生命的解讀,落日映出最後的燦爛,雨燕高歌生命的力量,古柏坦然面對一切,落葉留下“回家”的美麗……從中體驗到生命的意義就在於創造過程的美好與精彩。

  健康個性、健全人格的發展與培養依賴於閱讀教育,而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首要依賴於語文老師的閱讀教學。因此只有高質量地做好閱讀教學工作,才能鑄塑學生美麗健康的心靈,使其個性更鮮明、感情更豐富、思想更深刻、人格更健全。

  1 鼓勵學生在閱讀中自主質疑

  巴爾扎克說過:“開啟一切科學之門的鑰匙毫無疑問地是問號。”問題是思維的嚮導,當一個人有了強烈的問題意識,就會激起求知的衝動性和思維的活躍性。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摒棄以解決閱讀捲上關於文字的幾個問題或老師提的問題為主的教學過程,重視引導學生學會質疑問難,鼓勵他們大膽提問。同時注意引導他們由提一些不著邊際、雞毛蒜皮的問題過渡到圍繞文章主要內容提一些有價值的問題。有了問題,學生自然會急於尋求問題的答案,這就充分調動了學生探求真知,繼續學習的積極性。對於問題,不急於分析、解答,也不馬上進入討論中,而是讓學生帶著問題再進行閱讀,“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當然,由於學生的個性特徵、情感體驗、家庭社會背景的不同,對同一事物自然會有不同的感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讓學生能夠盡情地發表自己的想法,可讓學生在文中深有感觸的地方作旁註,寫上自己讀後的感受、想法,或是發表議論。

  名人本主義教育家羅傑斯曾說過:“凡是教師能夠講述的、能夠傳授的知識,多半是死的、凝固的、無用的知識;只有學生自我發現、探索的知識,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識。”在閱讀教學中不要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變模式化閱讀為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變硬塞知識為自我發現探索知識。

  2 注重閱讀的因材施教

  《語文課程標準》還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選擇,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確實,我們面對的學生存在很大的差異。有的學生基礎太差,字認不全,句讀不懂,更不用說理解文意了;有的學生可能讀完文字之後就能從文中提取資訊,從整體上感知文意;更可能有一些能力超強者能從語言、內容、結構、寫法上賞析評價文章,取其精華,取其糟粕,指導自己的寫作。所以在閱讀教學中不應忽視學生的這種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要因材施教,讓能力較差不知從何讀起的同學,能做到對文字進行以認讀為起點的理解性閱讀;能捕捉資訊、整體感知的同學做到以質疑為核心的研究性閱讀;能賞析評價的同學做到以借鑑為目的的欣賞性閱讀。在閱讀教學中還應注意選擇那些有思想性、文學性,並適合學生閱讀的美文,之後還要根據文字特點區別對待,如只適合讀後作為材料積累的文章就堅決不能做無味的問題分析,可讓學生多讀幾遍,整理記憶;思想深刻,理解較難的文章就要引導學生“鑽”進文字,汲取精華;行文規範性強的文章就不要忽視閱讀與寫作的結合……

  3 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

  要培養學生朗讀和默讀的習慣。注重對學生進行包括重音、停頓、語調和語速等朗讀技能及提高默讀速度和理解率等默讀技能的訓練,不僅可從“讀”中判斷學生認讀的正誤、理解的深淺、欣賞品位的高下、探究研討的精粗,而且有助於學生養成眼、腦、口、耳協同動作的良好閱讀習慣。

  要培養學生精讀和略讀的習慣。要讓學生精讀時能有圈點、有批註、做摘錄、制卡片和寫心得;略讀則一遍就能理解大意。經過長期的良好習慣的培養,學生們定能做到精讀則咬文嚼字,略讀則能觀其大略。

  要培養學生愛讀和多讀的習慣。在閱讀教學中應通過靈活多樣、生動活潑的教學過程讓學生們愛上讀書,養成自己找書讀,多讀書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