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試卷及答案

  將複習工作滲透到每個單元中,加上試題的訓練,期末考試也能自信應對。下面是小編為您帶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試卷:

  一、選擇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東部經濟快速發展引起了大規模的“移”民潮,未來我國中西部經濟的發展將使產業資本替代勞動力成為流動的主體,由“移民就業”向“移業就民”轉換。據此回答1~2題。
  1.下圖中最容易吸引移民就業的工業部門是
  A.甲 B. 乙 C.丙 D.丁
>
  2.“移業就民”帶來的影響有
  ① 加快中西部地區城市化程序 ② 促進東部地區產業升級
  ③ 緩解東部地區就業緊張狀況 ④ 降低中西部地區環境壓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讀“甲城人口增長率曲線圖”和“乙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隨時間變化曲線圖”,完成3~4題。
  3.甲城市人口呈現正增長的開始時期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關於乙地區人口數量的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①時人口數量比③時多 B.④時人口數量比⑤時多
  C.②時人口數量達最大值 D.③時人口數量達最大值
>
  讀“上海市連續四周***2011.7.28~2011.8.24***住宅環間均價表***單位:元/平方米***”,回答5~6題。
  內環以內 內外環間 外環以外
日期 7.28-8.3 8.4-8.10 7.28-8.3 8.4-8.10 7.28-8.3 8.4-8.10
住宅均價 32569 32521 14710 14715 6873 6896
日期 8.11-8.17 8.18-8.24 8.11-8.17 8.18-8.24 8.11-8.17 8.18-8.24
住宅均價 32521 32386 14700 14688 6904 6439
  5.下列關於城市住宅區的敘述,正確的是
  A.住宅區是城市中最為廣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B.高階住宅區一般分佈在地價較高的市中心附近
  C.文化程度是住宅區分化的最常見原因
  D.住宅區趨向於沿主要交通幹線分佈
  6.下列關於上海市從中心區到外環以外房價變化規律及影響因素對應正確的是:
  A.逐漸降低——交通因素 B.逐漸升高——土地價格
  C.逐漸升高——人口密度 D.逐漸降低——土地價格
  長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城市化發展水平較高的區域。城市化發展的動力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強弱不同。圖甲、圖乙分別為長江三角洲部分割槽域城市化水平示意圖和城市化動力強度比較圖,讀圖回答7~8題。
  7.圖甲所示地區城市化水平的空間分佈特徵為
  A.南高北低 B.南北低,中部高 C.東高西低 D.從東南向西北遞減
  8.目前蘇州、南通、杭州、南京城市化的動力差異表現為
  A.區位交通條件對蘇州城市化發展影響較小
  B.南通城市化的主導力量是農村工業化
  C.南京市的外資吸引力小與區位交通條件差有關
  D.杭州的優惠政策對城市化發展影響不大
>
  甲
  乙
>
  讀“某城市不同時期人口密度與距市中心距離關係圖”,完成9~10題。
  9.按城市發展過程,上述四幅圖的排序依次是
  A.a—d—c—b B.a—d—b—c
  C.c—d—b—a D.d—b—c—a
  10.該城市在圖示的發展過程中,不可能出現的是
  A.城市環境得到改善 B.城市交通擁擠現象得到緩解
  C.商業中心多分佈在城區邊緣 D.工業區不斷向市區外緣移動
  “人口紅利”指的是在一個時期內,社會撫養指數相對較小,總人口中勞動適齡人口比重較大。右圖為我國人口年齡結構變化圖。回答11~12題。
>
  11.我國人口紅利最大時期出現在
  A.1964~1968年 B.2008~2012年 C.2024~2028年 D.2040年以後
  12.“人口紅利”期結束後,我國人口可持續發展的突出問題是
  A.人口老齡化 B.人口總量減少 C.就業困難 D.經濟衰退
  讀1964~2000年中國各年齡段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變化圖,回答13~14題。
>
  13.有關1964~2000年我國人口增長狀況的正確敘述是
  A.65歲及以上年齡段人口增長速度最快 B.0~14歲年齡段人口比重持續增加
  C.15~64歲年齡段人口增長速度最快 D.1990年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
  14.進入2000年,我國面對的主要人口問題是
  A.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勞動力嚴重短缺
  B.人口自然增長率偏高,每年新增人口多
  C.青壯年人口數量龐大,就業壓力大
  D.人口出現負增長,人口數量日趨減少
  讀我國某省2003年與2030年人口年齡結構比較圖,完成15~16題。
>
  15.2030年與2003年相比,下列說法最不可能的是
  A.出生率下降   B.死亡率下降 C.自然增長率下降 D.人口總數上升
  16.近幾年,該省可能面臨的社會問題是
  A.就業壓力大 B.養老負擔重 C.老齡化加快 D.勞動力短缺
  下圖為中國人口的年齡、性別結構圖。讀圖,回答17~18題。
>
  17.由圖可知
  A.2000年與2050年,我國少年人口男性均少於女性
  B.2000年與2050年,我國老年人口男性均多於女性
  C.2050年15—29歲人口數量較2000年下降
  D.40歲及以上人口,2050年少於2000年
  18.據圖預測,未來四十年我國
  ① 人口高增長率和高增長量仍將長期並存 ② 老齡人口比重增大,步入老齡化社會
  ③ 就業壓力越來越大 ④ 社會福利增加,社會負擔加重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下圖示意1978-2008年我國四城市人口變動統計情況***注:人口遷移差額率為人口遷入與遷出的差額佔總人口的比重***。讀圖回答19~20題。
  19.關於四個城市人口變動的表述,正確的是
  A.甲城市的人口增長速度加快 B.乙城市一直是人口淨遷出區
  C.丙城市由淨遷出區轉為淨遷入區 D.丁城市的人口增長速度減慢
>
  20.下列省區中,最符合丁所反映的人口變動情況的是
  A.四川 B.貴州 C.安徽 D.浙江
>
  下圖為“社會發展不同時期的人口遷移規模示意圖”,①為城市間人口遷移,②為城鄉間人口遷移,③為開拓式人口遷移***與土地擴張相伴的人口遷移***。讀圖回答21~22題。
  21.人口遷移型別與其主要成因的正確組合是
  A.①—耕地面積的變化
  B.②—經濟全球化
  C.②—城鄉經濟差異
  D.③—城市環境汙染日益嚴重
  22.目前發達國家人口遷移規模特徵處於
  A.甲時期 B.乙時期 C.丙時期 D.丁時期
  下圖為我國南部沿海某城市人口增長統計示意圖。讀圖回答23~24題。
>
  23.2007年,該市流動人口大約是有戶籍人口的
  A.2倍 B.4倍 C.6倍 D.8倍
  24.該市近30年人口迅猛增長的根本原因是
  A.氣候暖溼,環境優美 B.海洋資源的大規模開發和利用
  C.現代農業的迅速發展 D.優越政策促進了工業迅速發展
  深圳市位於珠江口東側、廣深鐵路終點。1980年建立經濟特區後城市經濟發展迅速,現已成為以工業為主、工貿結合、旅遊和農林牧漁並舉的外向型綜合港口城市。據此回答25~26題。
  25.分析深圳市人口數量變化時,應重點分析其
  A.人口的遷移 B.人口的出生率 C.人口的自然增長 D.人口的死亡率
>
  26.通過人口普查發現,深圳市人口的死亡率低於全國城市平均水平,其原因是
  A.營養好 B.女性比例高,壽命長
  C.人口年齡結構輕 D.文化教育水平高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啟動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圖3示意江西省從建國初期至今人口自然增長軌跡示意圖,X表示初期,Y表示末期。讀圖完成第27-28題。
>
  27.下列有關圖中人口變化的描述正確的是*** ***
  A.I階段人口老齡化問題突出
  B.O拐點出現是受政策因素影響.
  C .II階段會出現勞動力嚴重短缺
  D.從X到Y,人口自然增長速度一直加快
  28.單獨二胎政策的實施將對江西近十年產生的影響
  A.老年人口數量會有所下降
  B. 出生人口性別趨衡
  C.家庭抗風險能力降低
>
  D.城市就業壓力增大
  下圖為我國某沿海城市50米高度大氣中NO2濃度等值線圖***單位:毫克/立方米***,讀圖回答29~30題。
  29.下列關於該城市在城市化過程中存在的主要環境汙染及其發生的季節說法正確的是
  A.水汙染和工業汙染——春季 B.噪聲汙染和光化學汙染——夏季
  C.固體廢棄物汙染和海洋汙染——秋季 D.化學農藥汙染和粉塵汙染——冬季
  30.目前,該城市在城市化的同時生態環境也日益惡化,其根本原因是
  ①城市人口增多,超過城市合理人口容量 ②放射性物質大量洩漏,使生物物種數量減少 ③工業膨脹,產生大量廢棄物,超過環境的自淨能力 ④城市化過程中車輛劇增,排放的有害氣體物質增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綜合題
  31.根據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我國東北地區不同時期人口遷移圖。
  材料二 2009年國慶節山東某中學生小明調查“家族人口遷移”情況時,瞭解到他的爺爺在20世紀70年代從山東遷往東北,1990年又從東北遷回山東。
  材料三 1978年黑龍江省農民人均純收入比山東省高2/3,可到了1985年,山東農村經濟大發展,超過了黑龍江。
  ***1*** 結合材料二、三,試分析小明的爺爺20世紀70年代從山東遷往東北的原因是什麼,1990年又遷回山東的原因是什麼?***8分***
  ***2*** 由材料一可知1980年前人口遷入地區主要是 。遷移到此地的農民大量開荒種地,產生的環境問題有哪些?***12分***
  ***3*** 1985年後人口遷移的主要方向又稱“雁南飛”現象,該現象給山東經濟發展帶來哪些有利影響和不利影響?***8分***
  32.阿拉斯加是美國的第49個州,面積為171萬平方千米,森林、漁業、黃金、石油等資源豐富。1867年美國以720萬美元、平均每英畝二分錢的價格從俄國購得。土著居民為愛斯基摩人、阿留申人和印第安人,其他種族被稱為“新定居者”***New Settlers***。目前阿拉斯加州人口僅60多萬,人口密度0.42人/平方公里。其中白人佔67.6%,土著居民佔15.6%,拉美裔人佔4.1%,亞裔人佔4%,黑人佔3.5%,混血兒佔5.4%。請結合美國阿拉斯加州簡圖,回答下列問題。
  ***1***與阿拉斯加州的其他地區比較,南部沿海地區氣候溫暖,主要的自然原因是什麼?
  ***2***與美國本土比較,阿拉斯加州環境人口容量較_____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從歷史角度看,阿拉斯加人口增長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
  ***3***全球氣候變暖,導致阿拉斯加冬季的氣溫已平均上升了約6℃,阿拉斯加氣候的變化給當地帶來的影響有________________。
  ①雲杉林蟲害增多 ②永久凍土融化造成森林、建築破壞
  ③海冰變薄、面積變小 ④河流流量短期內大幅度減少 ⑤最高峰麥金利山雪線降低
  ***4***2007年10月17日,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國家——美國,人口達到3億,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英國《獨立報》指出:“對支撐地球生命的自然體系來說,美國人口的快速增長顯然不是什麼好事。”請應用環境人口容量的相關原理,闡釋這個觀點。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試卷答案:

  1~5 CACDA 6~10 DBAAC 11~15 BACCB
  16~20 ACBAD 21~25 CDCDA 26~30 CBBBC
  31. ***1***兩次遷移的影響因素都是經濟因素;70年代黑龍江農民人均純收入高於山東,1985年山東農村經濟大發展,農民收入高於黑龍江。***8分***
  ***2*** 東北 森林資源和森林生態受到嚴重破壞;黑土肥力下降;溼地減少。***12分***
  ***3*** 有利影響:提供了大量廉價勞動力;促進第二、三產業的發展;
  促進了思想、文化交流。
  不利影響:增加了交通、衛生、教育、環保、計生、住房等困難。***8分***
  32.***12分***
  ***1***緯度相對較低;阿拉斯加暖流的增溫作用;山脈對北方的冷空氣有阻擋作用。***3分******2***小***1分***氣候嚴寒,自然條件惡劣***熱量因素******2分***資源開發,吸引大量外來人口***2分******3***①②③ ***2分***
  ***4***環境人口容量是一個區域所能容納的最大人口數量,與人均消費水平呈負相關。美國生活消費水平高,人均資源消耗量遠高於全球平均水平,這種高消費的生活方式,隨著人口的增長會給資源和環境帶來巨大的壓力,導致全球的環境人口容量下降。***2分***
  以上就是小編今天分享的全部內容,相信對你會有幫助的。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相關文章推薦:

1.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知識點

2.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知識要點

3.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總結

4.高一必修二地理第一章複習題及答案

5.高一必修二地理第一章複習試題及答案

6.高一必修二地理第一章複習試題及答案***2***

7.高一必修二地理第一章作業本答案

8.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三節教案

9.高一地理必修二目錄

10.高一地理必修2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