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化學探究題的方法

  初中化學實驗探究題是對綜合運用知識能力的一種考查。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初中化學實驗探究題技巧,希望能幫助到你。

  解答實驗探究題的方法技巧:

  科學探究是積極主動地獲取化學知識和解決化學問題的重要實踐活動,根據題目情景提供的資訊,要求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資訊進行加工。要求考生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並作出合理的猜想與假設,會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假設,以此考查學生的化學基礎知識、綜合實驗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提高科學素養。解答此類試題思維要有開放性,能探究性地提出問題.要敏銳地發現問題,提出假設和探究驗證假設的方法,用觀察到的現象和記錄的資料進行推理和判斷;要注意對試題提供的資訊進行分析、資料的處理以及對探究問題的合理猜想和想象,不要生搬硬套,胡亂猜想,應在短時間內切準題目要害,找準突破口。

  綜合實驗題答題的基本方法和原則思維過程:

  原理一反應物一儀器裝置一現象一結論一作用一意義一聯想

  ①實驗依據的性質和原理。

  ②反應物的狀態及其替代物。

  ③裝置的效能、使用方法、適用範圍、注意事項、是否有替代裝置。

  ④操作順序、注意事項或操作錯誤產生的後果。

  ⑤現象描述要準確、全面、重點突出。

  ⑥直接得出結論或匯出結論。

  氧氣參加反應的對比實驗設計方法:

  ***1***探究氧氣與其他物質反應條件的對比試驗

  ①溫度對比試驗。用溫度對比試驗探究物質的著火點。如木炭和煤的著火點不同。

  ②濃度對比試驗。用濃度對比試驗探究可燃物能否與氧氣發生反應或反應的現象不同。

  ***2***金屬生鏽條件的對比試驗

  與氧氣接觸鐵不會生鏽,與氧氣、水同時接觸鐵才能生鏽。銅與氧氣、水和二氧化碳同時接觸才能生鏽。金屬的生鏽條件探究都是通過對比試驗完成的。

  反應生成氧氣速率的對比試驗設計方法:

  ***1***催化劑對製取氧氣速率影響的對比試驗

  ①有無催化劑的對比試驗。如氯酸鉀製氧氣加入和不加入二氧化錳的對比試驗。

  ②不同催化劑對過氧化氫分解的對比實驗。如可設計對比試驗探究MnO2,CuO,Fe2O3等對過氧化氫的分解速率的影響。

  ***2***濃度對製取氧氣速率影響的對比實驗。

  如取不同濃度的對氧化氫溶液,加入同質量的MnO2觀察H2O2分解速率。

  在設計對比實驗時,必須使用控制變數法。每次對比實驗只能研究一個變數,其他的變數應該控制在相同的狀態。如設計對比實驗研究MnO2和CuO哪種物質對H2O2分解速率影響大,那麼容器中的過氧化氫濃度應相同。相反研究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必須使用同種,同量的催化劑,溫度,壓強也應該相同。

  控制變數法探究固體物質溶解速率:

  中考試題中常出現探究“影響固體物質在水中的溶解速率的因素”的相關實驗問題。在口常生活和實驗中定性分析較多,如果定量分析就應該用控制變數法。

  ***1***控制溶質質量、溶劑質量、溫度、溶質的顆粒大小,探究攪拌對溶解速率的影響。攪拌比不攪拌溶解得快。

  ***2***控制溶質質量、溶劑質量、溫度,探究溶質的顆粒人小對溶解速率的影響,顆粒小的溶解快。

  ***3***控制溶質質量、溶劑質量、溶質的顆粒大小,探究溫度對溶解速率的影響,對大多數物質來說,溫度越高溶解的速率越快。

  · 探究過程中獲取、處理資訊的常見方法:

  ***1***觀察

  ①觀察要目的明確、重點清晰,具有典型性。如:做關於物質性質的化學實驗,重點觀察物質性狀的改變,包括氣味的改變、氣體的逸出、沉澱的產生或溶解、顏色的變化。

  ②觀察要準確、仔細,事物變化有時微妙、偶然,在偶然、微妙中包含著飛躍,觀察仔細、準確,才會有所收穫。如:對於葡萄球菌培養皿中生長出的黴菌可殺死葡萄球菌這一現象,一般人難以發現,英國的弗萊明經過仔細觀察發現了這一現象,於是出現了造福於人類的青黴素。

  ③觀察時應對某一事物發生變化前後的現象進行比較,或對相關事物發生變化的現象進行比較,看看相同之處、不同之處,以便從中發現規律。

  ***2***比較分類

  比較分類也是一種常用的方法,關鍵是在於將學習物件或所研究問題以一定標準分門別類進行對比。找出異同點,分清研究問題和學習物件的特徵及相互關係。如:區分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時,需找出區分標準——反應前後的物質是否為同種物質。

  ***3***歸納演繹

  歸納是解決一般與特殊的重要方法。歸納時應注意對某些或個別的化學現象、化學問題等進行觀察,總結它們的共同點。演繹是利用一般的知識、原理等對特殊的事實、現象進行分析,從而認識特殊情形的本質特徵、屬性。演繹時注意大小前提的正確性,如:元素週期律的發現及元素週期表的建立,既是比較歸納的結晶,也是演繹的功勞。

  發展科學探究能力:

  科學探究的活動包括觀察、提問、實驗、比較、推理、概括、表達及運用等活動,科學思維具有廣闊性、深刻性、獨立性和敏捷性。下面談談科學探究的幾種能力。

  ***1***觀察能力觀察能力是在親身實驗的條件下觀察事物的能力,是有目的、有計劃地感知客觀事物的能力。觀察能力的培養重在觀察、發現問題,在科學探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把觀察到的內容通過文字描述或者繪圖等多種形式表達出來。觀察是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

  ***2***提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生活、學習活動中,對自己身邊的生活現象或學習化學時遇到的一些事例,能依據所給資料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問題,並能對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或假設。

  ***3***操作能力科學探究往往是以實驗為載體進行的,而科學探究的重要環節是通過實驗驗證假設與猜想,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要動手實驗,首先要掌握實驗操作的基本技能,然後再按一定的操作順序進行操作。常言道“實踐出真知”,就說明了動手操作的重要性。

  ***4***分析能力分析是通過對整體中的各個部分進行單獨研究從而瞭解整體本質的探究方法。實驗過程中要對實驗現象、實驗資料進行分析,找出它們的規律,然後要思考這些資料說明了什麼,對你的假設是否有幫助。對整體中各個部分的研究是認識整體過程的基礎。

  ***5***比較能力比較是將兩件或兩件以上的事物,通過諸多方面的比較,從而得出異同的過程。比較是分類、歸納和概括的基礎。比較能力的培養,對學生認識事物、掌握規律起著巨大作用。因此,在科學探究中應重視比較能力的培養。

  ***6***歸納概括能力歸納概括是根據一部分資訊來推斷總體資訊。要正確地做出歸納概括,從總體中選出的樣本就必須具有代表性、廣泛性。如:在學習酸的化學性質時,鹽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紅,即可歸納概括出大多數酸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這就利用r歸納概括技能。

  ***7***推理能力當你對觀察到的現象做出解釋時,即在進行推理時,要注意推理不一定就是事實,即使是根據正確的觀察做出的推論,也可能是錯誤的。要證明推論正確,唯一的方法就是再進一步觀察、調查和研究。

  ***8***評價能力做出評價就是評估某件事情的好壞、對錯。如:評價一個實驗方案的設計是否合理,操作是否方便,對環境是否有害等。做出評價前,需要全面地考慮到事情的正面與反面,並明確自己持有什麼樣的觀點和評價標準。在科學探究中要學會評價。

  ***9***合作學習能力化學學習中的科學探究過程,往往是學生小組或團隊活動的過程,在合作探究中,學生應具有團結協作、資源共享的能力。

  化學科學探究性試題分類:

  ***1***發現問題類探究題從生活現象、自然現象和實驗現象中選出有價值的問題。解釋此類問題的關鍵:觀察、分析、聯想,提出的問題要有探究價值,要有利於設計實驗方案,有利於現象的觀察和描述。解答此類探究題的方法:根據題目要求,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並進行猜想和假設。可以從以下八個方面提出問題和進行猜想:

  a.從“對立面”中發現問題和猜想;

  b.從“逆向思維”中發現問題和猜想;

  c.從生活或實驗中發現問題和猜想;

  d.從探索閃果中發現問題和猜想;

  e.在異常中發現問題和猜想;

  f.在類比中發現問題和猜想;

  g.在歸納判斷中發現問題和猜想;

  h.在“理所當然”中發現問題和猜想。然後結合猜想,依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如:物質的顏色、狀態、氣味等巨集觀性質和特徵***去解答問題。注意提出的假設要周密、合理,有科學依據。

  ***2***假設、驗證類探究題對問題有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或假設,並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對猜想或假設作出初步驗證計劃,以便設計實驗方案。解答時,一是要圍繞問題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進行假設或猜想,假設越全面,結論越可靠;二是要注意假設的合理性,要符合化學規律、化學原理,不能憑空設想;三是要從本質上去分析現象,抓住本質提出假設。

  ***3***收集證據、解釋與結論類探究題此類探究題是運用調查、查閱資料等方式收集解決問題的證據,並對所收集的證據和獲得的資訊進行簡單的加工與整理,通過分析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認識知識之間的聯絡,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並對結論作出正確的解釋。收集證據,要有較強的實證意識,會觀察、記錄,準確精練的表述是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

  ***4***結果分析、反思與評價類探究題此類探究題是對所獲得的事實、證據進行總結、歸納,得出正確結論,對探究活動進行反思與評價。解答時可用比較、分類、概括、歸納等方法對證據和事實進行加工處理,利用逆向思維,對探究結果進行評價。而實驗評價題是由題目提供一套或多套方案,從某一角度或幾個方面評價方案的優劣。

  ***5***綜合性探究類此類探究題是對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中的幾要素進行全方位的考查,體現探究的全過程,解答時要注意結合實踐經驗和親身體驗,探究性地提出問題,用觀察到的現象和資料進行推理、判斷,根據試題的目的和要求,結合題設巾的材料,進行解答,思維要有開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