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孩子的教育方法有哪些
任何教育都有一定的功利色彩,即教育價值的追求。教育過程中的庸俗功利追求一種"立竿見影"短期效果,不惜以犧牲孩子的可持續性發展為代價。那麼,?
初中孩子的教育方法
不再輔導具體學科問題,而是促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孩子上初中後學習的科目增多,學習壓力增大,學科內容趨向專門化,學科的學習方法也各有不同。這其實對於我來說也是提出了很大的挑戰,由於時間和精力的限制,輔導初中課程我已經力不從心了。而女兒從小對我依賴慣了,如果我沒有時間管她,她就能拖則拖,即使是自己做也不主動動腦。那就從學習習慣入手吧。
好在發現這個問題的時候是在初中入學沒多久,我先幫她重新制定了適應中學生活的作息時間,規定她哪段時間必須寫作業,哪段時間可以看電視,到了幾點就要睡覺。剛開始的時候女兒很不適應,但是慢慢地,她開始主動做作業以換取多一點看電視的時間,對此,我笑而不語。只要女兒知道主動學習了,就是成功的第一步。同時,這樣做能保證女兒有良好的精神狀態應付學校的學習。
另外,結束"保姆式"的陪護狀態,讓女兒還是獨立思考,獨立完成自己該做的功課,家長慢慢做到"只督促,不指教"。現在想起來,當時做的還是明智的,經歷小升初後,女兒好像把勁一下子都用完了,鬆鬆垮垮的狀態一直沒有改觀,我們就乾脆帶女兒去雲南玩了半個月。但是,回來之後馬上就給他報了班,不是為了學東西,而是為了幫他收收心,好適應接臨而來的初中生活。從現在來看,女兒的反應還是不錯的,沒有在初中的最初階段哭鼻子,熱身成功!
教育孩子心理誤區
當前,家庭教育特別是早期家庭教育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早期家庭教育在兒童的可持續性發展中的獨特價值終於得到社會的認可。儘管我們已經從很多教訓中開始了理智上的清醒,但是還沒有在感情上完全接受並且轉化為教育行為。導致這種局面,也許有許多客觀因素在起作用,但是家庭教育實踐中逐步形成並且隱蔽存在的心理誤區卻是關鍵的因素之一。
一、極端期待心理引發急功近利的教育行為
家長對孩子成長的期待心理一旦極端化,必然在認識上誘發非理性思維,忽視孩子發展的實際,產生急功近利的教育行為。為了滿足心理期待***甚至是虛榮心***,混淆孩子心理上的"可學"***潛能***與教育學上的"應學"***能力***之間的本質差異,盲目的"選擇"一些打著科學旗號的"快速學習方案"、"神童培養計劃"。
二、庸俗功利心理引發"成人中心"的教育方式
任何教育都有一定的功利色彩,即教育價值的追求。教育過程中的庸俗功利追求一種"立竿見影"短期效果,不惜以犧牲孩子的可持續性發展為代價。這是一種典型的"成人中心"的教育方式。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提前學習;本著"人無我有,人有我強",所以過度學習。一切為了"高人一等"。
三、盲目攀比心理引發"無個性化"的教育
家長用熟悉的同學或同齡兒童的優良表現來激發孩子的上進心,作為一種教育策略,如果使用得當,會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相當多的家長攀比心理膨脹,忽視孩子的個性差異,隨意選擇評價標準,盲目攀比,錯位比較。其結果是孩子的個性消失,成長為順從的"乖兔子",抑或是孩子的個性扭曲,成長為叛逆的"壞豺狼"。
教育過程中的心理誤區主要源於教育文化的缺陷與教育理念的偏失。當前,消除早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心理誤區必須從家庭教育文化建設與開展親子教育入手。
就家庭教育文化建設而言,一方面,社群文化建設必須以家庭為單位,優化家庭精神生活環境,淨化家庭教育氛圍,減輕家庭教育的心理壓力;另一方面,淨化教育市場,端正教育輿論導向,傳播科學的教育理論與方法,將家長的教育熱情視為一種寶貴的教育資源並且轉化為理智的教育行為,真正成為孩子成長的動力而不是阻力。 就親子教育而言,一方面加強親情教育,利用血緣與親情為紐帶增強家長的教育責任感;另一方面加強親職教育,樹立家長的職業教育意識與職業教育能力。"教育孩子是家長的天職",良好的教育意識與能力應該成為每一位家長的自覺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