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超詳細的理綜學習技巧

  對於高中生而已,理綜這門綜合學科在高考中的分值差距是很明顯的,那麼學好這門科目就需要掌握一些學習的技巧。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希望能幫到同學們。

  化 學

  很多同學想要學好化學,於是急著去做題、去看書。但我們首先需要清楚的是,提高化學成績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提高上去的。我們可以將化學學習的主要內容分為:元素化學、反應原理、有機化學、化學實驗四大部分。

  1.

  化學元素

  元素是化學中最瑣碎的一塊內容,各版教材裡面,都是按照元素種類進行分別的講解,換言之,就是把每一種元素分別有什麼反應、有什麼性質都一一講解,學生去理解和記憶。

  所以在這種背景下,顯而易見的一個特點就是:元素化學要記的細節特別多,而對於一種元素又要掌握它的多種相關物質,知識點顯得雜而碎。所以我們必須有針對性的給出一些可操作性強的方法:

  1. 自行繪製物質轉化框圖——一定要自己書寫。

  比如說,通過一週的學習,這時老師把鹼金屬這一塊差不多講完了,在複習的時候就要自己在紙上畫一邊鹼金屬這一塊所有相關物質之間的轉化關係圖,把鋁單質、氫氧化鋁、氯化鋁等等自己能夠想到的物質都寫進框圖裡,並且思考每一步轉化發生的化學反應條件。這樣做的好處在於既複習了一遍重要的方程式,又從整體上對這一元素有了全域性性的瞭解。

  需要強調的是“自行”,很多同學喜歡直接看一些教輔資料上已經歸納好的類似框圖而不願自己動手畫,建議是先自己畫一遍之後與參考資料對比,一來自己畫過的印象遠比看書深刻,二來很可能你的確掌握了90%的內容,但是如果自己沒有畫過一遍,就可能發現不了剩下那10%的漏洞。

  2. 上課:自己記錄常考點——克服僥倖心理。

  元素化學雖然知識點碎內容多,但是在考試中高頻率出現的往往就是那麼幾個翻來覆去的常考點。尤其是有經驗的老師,在上課過程中一定會強調重要的知識點。所以這樣一來,學習元素化學的時候上課效率就很重要了,因為老師上課特別強調的,往往就是考試常出的。

  其實很多同學知道這個道理,但是上課時候仍舊是不願意或者不習慣做筆記,認為自己能夠記住或者潛在心理暗示自己“記了也不一定會考”——這就是一種僥倖心理。

  但是事實上,這種心理的長期存在就會導致忽略的問題越來越多,最後到了考試又發現自己腦子裡記住的東西半知半解,到頭來還是失分。

  所以,建議:除非你有驚人的記憶能力,不然“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尤其是老師強調過的內容,你不認真做點筆記而放之任之,於心何忍?

  3. 做題:整理歸納高頻考點與易錯考點——做過就忘等於沒做。

  很多同學問過小編:對於高一剛開始接觸的化學來說,元素化學這一塊需不需要做很多題?我的答案是:有時間多做題絕對是好事,但是重要的不是題目做的多少,而是做過後你從這些題中收穫了多少。

  元素化學這一塊,如上面強調的那樣,雖然知識點多,但是每種物質常考的考點與題型也就那麼幾類。所以建議同學們要養成一個好的習慣:一是要對做過的題目有印象,二是要對自己錯誤的地方做好記錄。

  舉個例子,比如今天做到了一道需要區分液氯與氯水的題目,幾天後又做到一道類似的,那麼就應該提醒自己:這算是一類高頻考點,可以在筆記本上專門記錄下來;

  又比如,我今天做到了一道關於Al元素的影象題但是做錯了,那麼首先要想錯誤原因究竟是計算問題、審題問題還是知識本身沒掌握好?只有思考才能真正釐清問題所在處,然後再自己整理歸納:如果是審題問題,是不是以後可以讀題時圈圈點點?如果是計算問題,是不是可以再細心一點?如果是知識點問題,有沒有必要在筆記本上記下來以後提醒自己?如果用撒以上的方法做題,才是把一道題目的價值發揮到了最大化,比盲目做10道題有用的多。

  2.

  反應原理

  反應原理是高中化學中最偏於“理科”的一部分,它需要高要求的計算能力與邏輯推導能力。從本質上說,元素化學、有機化學都是在教學生“反應產物是什麼”,而“反應原理”在教學生“為什麼會這樣反應”。所以,認識清楚這一部分它在化學中的作用,就容易對症下藥地給出一些指導方法。

  1. 最基礎——理解概念,自己區分易混淆處。

  很多同學認為反應原理就是“計算”,其實這是一個認識上的誤區。反應原理這一部分的學習,首先最重要的應該是打好基礎,這裡的基礎指的就是要把常考的概念理解透徹。

  2. 理思路——前後學習的內容有什麼聯絡?是否可以相互解釋?

  如上面所說的,反應原理本身就是一個很強調邏輯推演的部分,而且事實上,這一塊內容前後有很大的關聯程度:從熱力學綜述開始,先後引入了速率、平衡、水解、沉澱等等子章節,每一個子章節之間都是可以互相幫助解釋、幫助記憶的。

  在平時的上課、做題當中,養成一個不斷思考的習慣,自己把這各個原理之間的思路理清晰,對於這一部分的學習是很有幫助的。

  那麼關鍵問題就是到底應該怎麼做呢?舉個例子,比如今天老師上課講到一個關於化學平衡狀態下的平衡移動問題,其中就用到了熱力學當中反應速率的知識點,最後得出“溫度升高導致反應速率變大進一步導致平衡移動”這樣的結論,這個時候你就可以意識到“平衡”與“反應速率”就這樣聯絡起來了。

  類似的,這樣的情況可以體現在任何時候,比如自己做題、自己複習的時候,但是關鍵的一點就在於:自己要養成思考和梳理的習慣。我們常說要多思考,那麼在這一部分,多考慮一下各個子章節之間的聯絡,如果能夠在整體上有一個把握,自然對一些綜合性的大題不會感到素手無策。

  3. 做歸納——變化到底有幾種?每種都有什麼方法?

  反應原理其中一個重要的考點就是考察條件變化時相應的物理量會怎麼變化,對於這類問題許多同學肯定不陌生,往往會面對題目卻記不清楚。所以我們要說的是:功夫在於平時,精華在於總結。

  比如平衡移動問題中,改變一個條件時別的物理量怎麼變化,平衡怎麼移動,這樣的問題很多教輔資料上有詳細歸納,老師也會做整理歸納,但是關鍵在於,和之前說的一樣:光看不做假把式。

  如果你只是聽過一遍看過一遍,自己不花點時間想一想、動手寫一寫,那麼很可能下次做題你還是要再去看一遍。所以,整理歸納的工作,自己做一遍,勝過聽十遍。

  4. 談計算——要用簡便方法時認清前提,面對複雜問題時找好方法,任何計算都耐心仔細。

  在高考中,至少有一道大題專門考察反應原理部分的理解與計算,所以這部分一定是一個重頭戲,往往一個答案就是好幾分。計算問題有的簡單有的複雜,但是有一些共通的注意點:

  ***1***上課時老師會講一些快速計算的方法,比如“等效平衡法”、“中間容器法”等等,很多同學會感慨這樣的方法計算起來可以節省時間。但是關鍵問題在於,很多方法的運用是有它的固有前提的,比如“等效平衡法”的應用就要求必須是投料成比例的情況。所以,如果不關注方法適用的條件,用快速計算、簡便計算還有什麼意義呢?

  ***2***有的問題看起來很棘手,這個時候就把自己所能寫出來的東西先全部寫下來,在已有東西的基礎上去思考一般用什麼方法去做。

  這裡不便於舉例,只是希望同學們記住一條:考試時再緊張,也稍微花點時間思考:在你已有條件的基礎上,你解決此類問題的常用方法有哪些——硬演算法?轉化法?……然後從中找出你認為合適的去嘗試。

  ***3***最後就是需要強調的計算問題。很多同學常說:不就是算錯了嘛,小問題。事實上,如果你經常算錯,這肯定不是小問題。

  計算出錯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為打草稿太潦草、計算時常弄錯正負號等等,所以務必把為什麼會算錯得問題從根本上揪出來,僅僅歸結於算錯卻不知道原因到底是什麼,很可能就成為了高中學習中的一個頑疾,影響的不僅僅是化學這一門學科。

  3.

  有機化學

  有機化學可能是許多同學化學學習中最頭疼的一部分,主要原因就是對這部分知識很陌生,與無機化學比起來有很大不同。另外一方面,有機化學是一個龐大的體系,不僅僅是單純的物質,也有結構、實驗、合成等等方面。

  1. 分門別類,逐個掌握。

  有機化學東西這麼多,鬍子眉毛一把抓的方法絕對不是值得提倡的。我們要學會按照一定標準分類,最普遍的一個分類就是按照官能團來區分。簡單來說,就是按照雙鍵、叄鍵、羥基等等來分類,分類可以不用很詳細,但是就是要把有相同點的東西放在一起。

  分類完之後,要做的事情就是逐個把每一類物質具有的的性質、會發生怎麼樣的反應瞭解清楚。這裡仍舊是推薦同學們自己畫一張表,按照“什麼樣的結構是什麼物質,什麼物質又有什麼樣的性質,什麼樣的性質導致有什麼反應”這樣的邏輯去歸納整理。當自己全部歸納一遍之後,一定會有十分深刻的影響。

  2. 如何串聯,理清條件。

  上一種方法目的在於教會同學們明白單獨的某種官能團物質有什麼性質和反應,但是同樣重要的是,要明白各類官能團之間是如何轉化的。

  舉例來說,當你知道醇、醛、酸、酯等等各自的性質後,就要來考慮這一條線上面的物質是怎麼轉化的,這就要去思考醇到醛、醛到酸、酸到酯各自反應條件是什麼,反過來酯到酸、酸到醛、醛到醇的反應條件又是什麼。

  這裡要強調的是,各個反應條件並不是完全相同,千萬不能草率地推廣***比如看到醇可以催化氧化到醛,不能誤認為所有的氧化反應都是可以用催化氧化這個條件***。所以一定要好好區分,理清反應條件到底是什麼。

  3. 有疑就問,切忌拖延。

  惰性是每個人都有的,這無可厚非。很多同學在學習過程中碰到問題嚐嚐不求甚解,最多打個標記又放了過去。但是有機化學中,這是一個很嚴重問題。因為在剛剛接觸有機化學的基礎階段,所有的結構、命名、書寫、定義等基本概念,都是後面要反覆用到的基礎知識。

  在整個有機化學的學習中,前後的關聯性也十分強。如果開頭或者中間有疑問,一定要第一時間弄清楚。很多同學明明知道自己或多或少有不清楚的地方,但是就會“習慣性”地聽之任之而不去補漏洞。事實上,只是你不願意花時間去問去學去弄明白,而不是你真的不在意。克服拖延症是一個很難的任務,但是你必須去做。

  4.

  化學實驗

  實驗是高考中必考的內容,與理論相輔相成。有的同學對於實驗這一部分感到頭痛的表面原因在於操作細節多、步驟複雜等等,但是深層次原因是對實驗目的以及每一步到底是在做什麼根本不清楚。在這一背景下,給出一些實際的建議:

  1. 明確每個實驗的目的。

  不管是課內實驗還是課外實驗,做題也好,複習也好,不要急著去看實驗怎麼做,第一步一定要明確實驗目的是什麼。是為了合成某種物質?還是為了除去雜質?還是為了檢驗物質的某個性質?只有知道實驗到底要做什麼之後,再去看每一步的操作才會顯得有理有據,自己就會明白每一步的目的是在幹什麼。

  2. 牢記操作細節。

  這一建議是針對課內一些常考實驗的。許多實驗考題反覆考察的就是那麼幾個細節操作,而不是要你複述整個實驗是怎麼做的。

  所以,比如焰色反應中用鐵絲不用玻璃棒、提純實驗中的加料順序等,這些常考的操作細節在平時題目、老師上課時肯定都會多次出現,那麼你要做的就是兩個方面:①記住正確的答案是什麼;②清楚為什麼這麼做才正確。

  3. 反過頭去聯絡理論知識。

  所有實驗操作,都可以用理論知識去解釋。比如為什麼硫酸將醇脫水的反應溫度不能過低不能過高?回答這個問題就需要聯絡到這個反應本身需要的條件以及溫度過高會發生副反應。這樣子我們就可以根據理論知識去解釋實驗現象,根據實驗現象反推理論上它有的性質。所以,希望同學們千萬不要把實驗與理論割裂開,這兩部分在化學中一定是相輔相成的。

  4. 方法只是方法,行動才是王道。

  剛才講的所有方法,其實同學們或多或少見過類似的,也知道該怎麼做。關鍵問題就在於——缺少行動。反覆地告訴你要自己去畫框圖總結,結果你還是不願意動手去做,那麼你知道再多的方法也執行不下去。

  很多同學關心的一個問題是,如果我真的按照你講的方法去做了,豈不是要花很多時間與精力嗎?如果你自己歸納整理需要花很多時間,正說明你掌握的不夠好,難道不應該花精力下去自己複習嗎?等你某一天能夠輕輕鬆鬆完成這項工作了,說明你已經對部分內容整體知識點了然於胸,後續花得時間自然就少了。

  物 理

  很多同學反映:物理比較難學,死記硬背學不會,一字不差地背下來,出個題目還是照樣不會作。物理課初中定性的東西多,高中定量的東西多。

  在高中理科各科目中,物理科是相對較難學習的一科,學過高中物理的大部分同學,特別是物理成績中差等的同學,有這樣的疑問:上課聽得懂,聽得清,就是在課下做題時不會。

  這是個普遍的問題,值得物理教師和同學們認真研究。下面就高中物理學習方法和技巧,希望對同學們的學習有所幫助。

  1.

  預習

  在瀏覽教材的整體內容後再細讀,充分發揮自己的自學能力,理清哪些內容已經瞭解,哪些內容有疑問或是看不明白***即找重點、難點***分別標出並記下來。這樣既提高了自學能力,又為聽課“鋪”平了道路,形成期待老師解析的心理定勢;這種需求心理定勢必將調動起我們的學習熱情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2.

  聽課

  聽老師講課是獲取知識的最佳捷徑,老師傳授的是經過歷史驗證的真理;是老師長期學習和教學實踐的精華。因為提高課堂效率是尤為重要的,那麼課堂效率如何提高呢?

  1. 做好課前準備。精神上的準備十分重要。保持課內精力旺盛,頭腦清醒,是學好知識的前提條件。

  2. 集中注意力。思想開小差會分心等一切都要靠理智強制自己專心聽講,靠意志來排除干擾。

  3. 認真觀察、積極思考。不要做一個被動的資訊接受者,要充分調動自己的積極性,緊跟老師講課的思路,對老師的講解積極思考。結論由學生自己的觀察分析和推理而得,會比先聽現成結論的學習效果好。

  4. 充分理解、掌握方法。

  5. 抓住老師講課的重點。有的同學在聽課,往往忽視老師講課的開頭和結尾,這是錯誤的,開頭,往往寥寥數語.但卻是全堂講課的綱。只要抓住這個綱去聽課,下面的內容才會眉目清楚。結尾的話雖也不多,但卻是對一 節課精要的提煉和複習提示。同時還要注意老師反覆強調的部分。

  6. 做好課堂筆記。筆記記憶法,是強化記憶的最佳方法之一。筆記,一份永恆的筆錄,可以克服大腦記憶方面的限制。俗語說,好記憶不如爛筆頭,因此為了充分理解和消化,必須記筆記。同時做筆記充分調動耳、眼、手、心等器官協同工作可幫助學習。

  3.

  獨立做題

  要獨立地***指不依賴他人***,保質保量地做一些題。題目要有一定的數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質量,就是說要有一定的難度。任何人學習數理化不經過這一關是學不好的。

  獨立解題,可能有時慢一些,有時要走彎路,有時甚至解不出來,但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個初學者走向的必由之路。通過審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可以達到鞏固檢驗自己的目的。

  當然在分析問題時,可有幾條思路,如順推法、逆推法、雙向法、輔助法、排除法等,另做題是千萬不可copy的,那樣毫無意義。不理解的也要及時弄明白。

  4.

  複習的方法

  考前的“臨時抱佛腳”是不起作用的,複習在於平時,如何複習呢?要做到三個基本。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規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練。

  關於基本概念,舉一個例子。比如說速率。它有兩個意思:一是表示速度的大小;二是表示路程與時間的比值***如在勻速圓周運動中***,而速度是位移與時間的比值***指在勻速直線運動中***。

  關於基本規律,比如說平均速度的計算公式有兩個經常用到V=s/t、V=***vo+vt***/2。前者是定義式,適用於任何情況,後者是匯出式,只適用於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情況。

  再說一下基本方法,比如說研究問題是常採用的整體法和隔離法,就是一個典型的相輔形成的方法。

  最後再談一個問題,屬於三個基本之外的問題。就是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總結出一些簡練易記實用的推論或論斷,對幫助解題和學好是非常有用的。

  如,“沿著電場線的方向電勢降低”;“同一根繩上張力相等”;“加速度為零時速度最大”;“洛侖茲力不做功”等等。

  5.

  時間

  時間是寶貴的,沒有了時間就什麼也來不及做了,所以要注意充分利用時間,而利用時間是一門非常高超的藝術。比方說,可以利用“回憶”以節省時間,睡覺前、等車時、走在路上等這些時間,我們可以把當天講的課一節一節地回憶,這樣重複地再學一次,能達到強化的目的。

  物理題有的比較難,有的題可能是在散步時想到它的解法的。物理學的好的人腦子裡會經常有幾道做不出來的題貯存著,念念不忘,不知何時會有所突破,找到問題的答案。

  常見模型和隱形條件

  小編整理29條大家在做題中容易遇到的模型和隱含條件,無論你是高几,都希望大家多體會體會,在審題做題過程中能夠總結領會。

  1. 繩:只能拉,不能壓,即受到拉力時F≠0,受壓時F=0。

  2. 杆:既能拉也能壓,即受到拉力.壓力時,有F≠0。

  3. 繩剛要斷:此時繩的拉力已經達到最大值,即F=Fmax。

  4. 光滑:意味著無摩擦力。

  5. 長導線:意味著長度L可看成無窮大。

  6. 足夠大的平板:意味著平板的面積S可看成無窮大。

  7. 輕杆.輕繩.輕滑輪:意味著質量m=0。

  8. 物體剛要離開地面.物體剛要飛離軌道等 物體和接觸面之間作用力:FN=0。

  9. 繩恰好被拉直,此時繩中拉力:F=0。

  10. 物體開始運動.自由釋放:表示初速度為0。

  11. 錘打樁無反彈:碰撞後,錘與樁有共同速度。

  12. 理想變壓器:無功率損耗的變壓器。

  13. 細杆:體積為零,僅有長度。

  14. 質點:具有質量,但可忽略其大小.形狀和內部結構而視為幾何點的物體。

  15. 點電荷:在研究帶電體間的相互作用時,如果帶電體的大小比它們之間的距離小得多,即可認為分佈在帶電體上的電荷是集中在一點上的。

  16. 基本粒子如電子.質子.離子等是不考慮重力的粒子,而帶電的質點.液滴.小球等***除說明不考慮重力外***則要考慮重力。

  17.“輕繩.彈簧.輕杆”模型:注意三種模型的異同點,常考查直線與圓周運動中三種模型的動力學問題和功能問題。

  18.“掛件”模型:考查物體的平衡問題.死結與活結問題,常採用正交分解法,圖解法,三角形法則和極值法解題。

  19.“追碰”模型:考查運動規律.碰撞規律.臨界問題.常通過數學法***函式極值法.影象法等***和物理方法***參照物變換法.守恆法***等解題。

  20.“皮帶”模型:注意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常考查牛頓運動定律.功能關係及摩擦生熱等問題。

  21.“平拋”模型:物體做平拋運動***或類平拋運動***,考查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牛頓運動定律.動能定理等知識。

  22.“行星”模型:萬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注意相關物理量.功能問題.數理問題***圓心.半徑.臨界問題***。

  23.“人船”模型:不僅是動量守恆問題中典型的物理模型,也是最重要的力學綜合模型之一.通過類比和等效方法,可以使許多動量守恆問題的分析思路和解答步驟變得簡捷。

  24.“子彈打木塊”模型:子彈和木塊組成的系統動量守恆,機械能不守恆.系統損失的機械能等於阻力乘以相對位移。

  25.“限流與分壓器”模型:電路設計中經常遇到.考查串.並聯電路規律及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電能.電功率以及實際應用等。

  26.“電路的動態變化”模型:考查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

  27.“迴旋加速器”模型:考查帶電粒子在磁場中運動的典型模型.注意加速電場的平行極板接的是交變電壓,且它的週期和粒子的運動週期相同。

  28. 電磁場中的“單杆”模型:導體棒主要是以棒生電或電生棒的內容出現,從組合情況來看有棒與電阻.棒與電容.棒與電感.棒與彈簧等.導體棒所在的導軌有平面導軌.豎直導軌等。

  29. 電磁場中的“雙電源”模型:考查力學中的三大定律.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電磁感應定律等知識。

  生 物

  1.

  教科書要熟爛於心

  生物,掌握了教材就是取得了一半的成功。書中的圖例、實驗、涉及的化學式***光合與呼吸***,要時常歸納、總結重點詞,如“功能、“作用”、“本質是”,這些都要留心,書上的黑體字要背下來,如“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這往往是高頻考點。

  2.

  選擇一到兩本輔導書

  教輔選擇不宜太多,因為沒有時間一一看完,所以選擇一兩本吃透即可,比如有些同學使用《教材完全解讀》***王后雄主編***和《高效學習法》***薛金星主編***,前者會把每個知識點細緻地分析一下,是一本服務於課前預習、課後歸納整合的教輔,夯實基礎;後者則服務於課後,歸納比較凝練,重在教授做題的方法,讓你快而準做題,衝擊高分。

  3.

  最重要的是做題與總結

  1. 把做題當成積累。

  在做題中你會逐漸摸清哪些地方經常成為考點。尤其是大題,出題套路會比較固定,答案也很固定。

  比如一些有“本質是”這樣字眼的題一般要答與基因、DNA有關的知識點;又如,問神經遞質在神經元之間為什麼是單向傳遞的、要答“神經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並作用於突觸後膜”。

  生物是很有規律的一個學科掌握這些常考一些卡點的知識點,會保證得一箇中等、穩定的分數。

  2. 將經典的題收入記憶中。

  每一道生物題其實都是老師們智慧的結晶,一些考點,單獨考的時候並不難,你甚至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出來,但出題人往往會將你在不同階段學到的知識歸納、找出其共性進行考察,這樣就考察了你對知識點掌握的準確性,以及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能力。這種題一般為選擇題。

  例如:下列哪細胞器可以產生水?然後給你列出瞭如下細胞器:核糖體、葉綠體線粒體、溶酶體、液泡等等,A、B、C、D四個選項分別包含了上述細胞器中的幾種,你就要動用之前學過的所有關於細胞器內的反應的知識點:在學蛋白質時,學了脫水縮合可以產生水,場所:核糖體。

  在學細胞呼吸時,學了有氧呼吸第三步時會產生水,場所:線粒體內膜,所以答案為:線粒體、核糖體。通過這道題,你可以歸納出:能產生水的細胞器有線粒體、葉綠體 --- 這,就轉化成你自己的積累了。

  這樣一來,做題不僅檢驗了你的知識掌握的怎麼樣,還替你歸納、整理了知識點,豐富了你的知識儲備所以,對經典的題適當加以記憶,會讓你的知識網交織的更緊密,不失為衝擊高分的良策。

  3. 選擇兼顧速度與準度。

  在平時的練習中,一套題往往會包含30-40 道選擇題,每道題大約分值在1-2分,但可別小瞧了選擇題,正式的高考中一個選擇要佔6分,相比較而言,大題的一個空也就1-2分所以說,選擇好壞對試卷的分數起著很大的決定性。

  在平時的訓練中有些同學往往做到一半就失去了耐心,繼續答時準確率就大大下降。對於這種情況,不妨嘗試此法:按從前往後的答題順序,先把考察概念,定義,識圖***甚至看一遍題就能給出答案的***的簡單題先答上,然後回頭攻克涉及分析較繁瑣,計算量較大的繁瑣題目或難題。

  這樣自信心有了,也能避免被難題卡住,造成簡單題沒時間考慮的情況。此外,記錄自己每次在選擇題上花費的時間也是很重要的,爭取每次都能在速度與準確性上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