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數學粗心做錯的原因
粗心的背後掩藏著什麼問題呢?這些問題有沒有解決辦法呢?今天的這篇文章,給你答案!小編在這裡整理了相關文章,快來看看吧!
我們判斷“粗心”的標準通常有:
1.“簡單的,不該錯的,考試錯了”
那就問問自己,熟練度夠嗎?
2.“原本會做的,考試做錯了”
那就問問自己,基本概念真的清楚嗎?
3.“審題錯了,不是不會做”
那就問問自己,準確率夠嗎?
比如平時做題力求一遍做對嗎?
我們常常認為,平時做過的,
考試就能做出來,其實並不是。
我們必須通過“粗心”看到背後反映出的問題:
粗心,因為孩子對知識掌握的熟練度不夠
所謂熟練度,可以想象一下我們成年人,
做小學一年級的計算題,
每一題其實對我們來說都很簡單。
但是當我們在計時的情況下完成1000題,
並不一定全對。
如果平時經常做計算類的工作,
很可能做的又快又準;
如果平時疏於做簡單計算的人,
很可能又慢又錯誤百出。
● 解決辦法:
一道題目,反覆接觸至少要六次以上,
並且每次都在思考,才會熟悉併產生記憶。
粗心,因為孩子對知識的基本概念不清楚
還有一些題目,
學生們認為自己是會做的,
因為平時做對過,
只是考試錯了。
但很可能是他們只看過1-2次,
有一個模糊的概念,
很多概念的細節到底是什麼?
並未深究。
在考試有時間限制和壓力的情況下,
人通常本能的選擇自己大腦中
最先搜尋到的記憶儲存,
而這個記憶和認知很可能是錯誤和疏漏的。
● 解決辦法:
試著去講解題目,
如果做到能講解題目,
表示確實理解了。
通常在講解過程中,
也會不斷髮現自己知識上的漏洞。
粗心,因為孩子的習慣有問題
很多孩子寫作業不認真、不檢查、
不喜歡打草稿、不肯寫步驟等,
也都是習慣的問題。
還有書寫習慣等,
也會導致一些粗心問題。
還有的孩子做題喜歡跳步驟,
不但容易錯,
還會導致按步得分時得不到
前半部分應該能得到的分。
● 解決辦法:
如果做數學可以在草稿紙上先畫圖,
畫圖常常能使自己的思維清晰。
另外,有的孩子喜歡對同一題
給出多種演算法的樂趣,
這其實也可以幫忙檢查出一些錯誤。
粗心,因為孩子做題準確率不高
家長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打字時,
每個詞是一次輸入正確,
還是不斷刪除修改?
這個也是準確率的問題。
如果平時做事力求“一遍做對”,
“每遍都提升”,
關鍵時刻才有可能一次做對。
這需要用心投入,
反覆多次後才能成為本能。
如果做錯了,覺得“沒關係”,
常常會造成多次
也無法做到比較好的狀態。
另外,準確率還和“做題量”
以及“題目型別”有關。
● 解決辦法:
每次做題都認真對待,
提高準確率,爭取會做題,
建立錯題本。
也可以給自己制定訓練的計劃。
每次認真分析錯誤原因,
才能真正提高成績。
其實,粗心只是一種不好的習慣,
一定能改掉!
之前嘗試過卻沒有成功的同學,
只是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而已。
有效性小學數學教學
一、小學數學缺乏有效性教學
首先有效教學是我國第三次課改當中的重點思路,但是針對有效性教學的教學設計卻不多,這是如今有效教學缺失的重點,而作為小學數學來說,它的作用是在教會學生進行基礎的加減乘除同時讓學生理解數學、熱愛數學,這是其教學目的以及大綱總之,但是現在針對這方面的教學設計並不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無法秉持第三次課改的思想,總是習慣性的按照原有的教學思路進行教學設計,將小學生的思路全都掌控在自己的設計當中,沒有給學生留下空白,這種高強度的教學設計反而不利於學生的學習發展;其次小學生的理解能力並不高,小學數學原本就是針對小學生做的教材設計,但是現在一些教師在“課改”的壓力下,為了凸顯教學的“質量”常常提升小學數學題的難度,將一些超出小學生理解範圍的課題引入其中,使得小學數學產生了難度,雖然這樣的難度對於學習好的孩子來說能夠解決,但是並不適合其他孩子,反而影響了數學興趣在課堂上的傳播與發展;再次有效性學習的概念界定並不清晰,一些教師總是將有效性學習和考試成績掛鉤,還是喜歡用應試教育當中的考試水準來衡量孩子在課堂上是否得到了有效培養,著從本質上誤解了小學數學有效性的開展,從第三次課改的檔案當中可以看出,小學數學有效性體現在快樂學習、記憶學習、理解學習三大方面,從孩子本身出發,以快樂的思想輔助課堂教學的展開,以多理解多記憶的方式讓孩子的到更好的知識獲取,而不是一味的增強孩子的訓練,讓孩子適應考試;最後無法把握有效性學習當中“快樂教學”的度,常常會在有效性、情景模式開展、“快樂教學設計”這三個板塊當中失去界定,使得教學思維混亂,經常是課改調查組到來就進行新的模式教學,調查組走了以後在進行原有的課程設定,這樣反覆對孩子的學習以及認知能力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二、如何進行有效性教學
綜上所述,有效性教學要緊緊把握住“有效”這兩個關鍵字,在遵循第三次課改的過程當中積極的採用最新的教學思路,同時輔助對孩子的調查研究,因為,每個學校的教學環境不同,每個孩子的成長不同,甚至每個孩子的思維模式不同,都會對課堂有效性的開展造成阻礙,有人認為教學時一刀切的過程,設定一個適中的方案從而進行教學,讓大部分孩子接受這樣的教學設定,也有人認為“適中”的教學設計方案缺乏方向的把握,缺乏對“特殊群體孩子”的照顧,缺乏公平性,因此這樣的方案本身就不能有效的針對教學,作者的觀念更偏向於後種,有效性的教學關鍵就是讓所有孩子都能在課堂上獲得知識的補充,讓孩子瞭解教學的概念,瞭解教學思路,讓孩子清晰的認識到教學過程當中自身存在的問題,讓教師發現這些問題並著重解決這些問題,小學數學是非常重要的學科,我們如今在社會上能用到的數學知識與小學數學99%都有掛鉤,反而初中、高中、大學的數學與生活現實太過遙遠,而正是因為小學數學有效,我們更應當注重其課堂上的有效性,讓所有的孩子都掌握數學知識,並讓其應用到自身的生活當中,作者認為,真正的有效不在於課堂的練習、不再去考試取得的成績,而在與能否與實際生活相關聯,能否終生使用!因此在面對小學數學有效性這一問題上,我們要拋開所有阻礙孩子對數學認知的障礙,讓孩子充分的體驗到數學與生活能夠充分結合,如此才能調動孩子的興趣,進一步增強有效性。
三、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研究的反思
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待深入研究的問題。如小學數學有效教學內涵的界定,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課堂教學結構體系的構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評價,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心理機制等問題都值得深入研究。新課程在諸多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些變化給老師們帶來的不適應主要集中在以卜幾方面。首先,教學理念與新課程的要求不適應。例如,“倡導積極主動、勇於探索的學習方式”是小學數學的主要課程理念之一,並且《課標教材》也充分體現了這一理念,但在實際教學中,老師們很少能通過提出具有探究價值的問題,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時問去思考和探究,最終由學生獲得結論,建構自己的認知結構。其次,專業知識與新課程內容的不適應。例如,新課程增加了“演算法初步”的內容,但由於絕大多數老師沒有學過***除部分年輕老師大學期問學習過計算機語言如這些內容,另外還有近三分之一的老教師沒有學習過英語,加之多數學校沒有達到每個班有多媒體等硬體設施,因此教學這部分內容十分困難。面對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內容、新的教學目標,以及經歷了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改革的學生,“教什麼”、“如何教”、“教到什麼程度”等問題,都是每位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並且需要拿出具體的應對策略。要解決這一問題,最佳突破口就是教師要給自己充電、洗腦。第一,要認真學習《標準》及相關的文獻,最好通過與《教學大綱》進行比較,認真研究《標準》每一部分的具體要求,以便做到“教有所依”。第二,要認真研究教材,在做到把握教材整體脈絡的同時,深刻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提高駕馭教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