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數學成績下降的原因及解決辦法

  隨著學習的深入,數學成績的分化是必然的,那麼成績落後的原因何在?學習數學有困難的新高一同學應怎樣順利度過適應期呢?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的相關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原因一:

  學習方法的不適應。

  高中數學與初中相比,內容多、進度快、題目難,課堂聽懂作業卻常常磕磕絆絆,由於各科資訊量都較大,如果不能有效地複習,前學後忘的現象比較嚴重。培養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體會 死記硬背與活學活用的區別。老師上課一般都要講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剖析概念的內涵,分析重點難點,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學上課不能抓重點難點,不能體會思想方法,只是趕做作業,亂套題型,對概念、法則、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機械模仿,死記硬背,結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應對方法:課堂上不僅要聽懂,還要把老師補充的內容適當地記下來,課後最好把所學的內容消化後再做作業,不要一邊做題一邊看筆記或看公式。課後儘可能再選擇一些相關問題來練習,以便做到觸類旁通。

  原因二:

  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相比,難度提高。

  因此會有少部分新高一生一時無法適應:表現在上課都聽懂,作業不會做;或即使做出來,老師批改後才知道有多處錯誤,這種現象被戲稱為一聽就懂,一看就會,一做就錯。因此有些家長會認為孩子在初中數學考試都接近滿分,怎麼到了高中會考試不及格?!

  高中的數學語言與初中有著顯著的區別:初中的數學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語言方式進行表達。而高一數學一下子就觸及抽象的集合符號語言、邏輯運算語言、函式語言、圖形語言等。高一年級的學生一開始的思維梯度太大,以至集合、對映、函式等概念難以理解,覺得離生活很遠,似乎很玄。

  高中數學思維方法與初中階段大不相同:初中階段,由於很多老師為學生將各種題建立了統一的思維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幾步,因式分解先看什麼,再看什麼,確定了常見的思維套路。因此,形成初中生在數學學習中習慣於這種機械的,便於操作的定勢方式。而高中數學在思維形式上產生了很大的變化,數學語言的抽象化對思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種能力要求的突變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適應,故而導致成績下降是高一學生產生數學學習障礙的另一個原因。

  高中數學比初中數學的知識內容的量上急劇增加了,單位時間內接受知識資訊的量與初中相比增加了許多,輔助練習、消化的課時相應地減少了。這也使很多學習被動的、依賴心理重的高一新生感到不適應。

  應對方法:要透徹理解書本上和課堂上老師補充的內容,有時要反覆思考、再三研究,要能在理解的基礎上舉一反三,並在勤學的基礎上好問。

  原因三:

  初、高中不同學習階段對數學的不同要求所致。

  高中考試平均分一般要求在70分左右。如果一個班有50名學生,通常會有10個以下不及格,90分以上人數較少。有些同學和家長不瞭解這些情況,對初三時的成績接近滿分到高一開始時的不及格這個落差感到不可思議,重點中學的學生及其家長會特別有壓力。

  應對方法:看學生的成績不能僅看分數值,關鍵要看在班級或年級的相對位置,同時還要看學生所在學校在全市所處的位置,綜合考慮就會心理平衡,不必要的負擔也就隨之而去。

  原因四:

  思想上有所放鬆。

  由於初三學習比較辛苦,到高一部分同學會有鬆口氣的想法,因為離高考畢竟還有三年時間,尤其是初三靠拼命補課突擊上來的部分同學,還指望重溫舊夢,這是很危險的想法。如果高一基礎太差,指望高三突擊,實踐表明多數同學會落空。部分智力較好的男生恃才傲物,解題只追求答案的正確性,書寫不規範,考試時丟分嚴重。

  經過升中考後,高一年級的學生有的思想開始鬆懈,尤其在初一、二時並沒有用功學習,只是在初三臨考時才發奮了一、二個月就輕而易舉地考上了高中同學,甚至錯誤的認為高一、高二根本就用不著那麼用功,只要等到高三臨考時再發奮一、二個月,也一樣會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的。而高中數學的難度遠非初中數學能比,需要三年的艱苦努力,加上高考的內容源於課本而高於課本,具有很強的選撥性,想等到高三臨考時再發奮一、二個月,其缺漏的很多知識是非常難完成的。

  應對方法:高一的課程內容不得懈怠,函式知識貫穿於高中數學的始終,函式思想更是解決許多問題的利器,學好函式對整個高中數學都很重要,放鬆不得。在高一開始時養成勤奮、刻苦的學習態度,嚴謹、認真的學習習慣和方法非常重要。高中數學有十幾章內容,高一數學主要是函式,有些同學函式學得不怎麼好,但高二立體幾何、解析幾何卻能學得不錯,因此,一定要用變化的觀點對待學生。鼓勵和自信是永不失效的教育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