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測量物質的密度教學設計

  物理學中,把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測量物質的密度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驗進一步理解密度的物理意義。

  2.學會用量筒測固體和液體的體積。

  3.學會用天平和量筒測固體和液體的密度。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探究活動學會測量液體和固體的密度。

  2.學會利用物理公式間接地測定一個物理量的科學方法。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養成物理知識與實際相聯絡的意識和習慣,在實際物理情境中體會物理過程,學習物理知識。

  2.通過對測量固體和液體密度過程中,從產生誤差的角度進行評估,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二、教學資源準備

  多媒體課件、天平、砝碼、量筒、小石塊、鹽水等。

  三、教學過程




  測量物質的密度教學反思

  1、確定一節課的教學目標的依據是什麼?我個人認為除了相關課題的內容標準之外,還有學生的實際情況。如果學生起點高,在課標的基礎上可以進行適當的拓展。如果學生起點低,不妨分期達成教學目標,不必強求一步到位。所以老師事先了充分了解自己的學生。我就是因為沒有在課前仔細瞭解學生情況,才導致在教學中不斷修訂自己的計劃。

  2、基於學生的教學還是基於知識的教學?教學的主體是學生,促進學生的成長是教學的根本目的,而不僅僅是完成某些知識技能的傳輸。從學生的知識和能力起點出發的教學,比把什麼知識都講精細對學生成長更有益。不要怕沒有講完所有相關的知識點,也不要怕哪相題目是怎樣出的還沒有說到,只要讓所學到的學生有實在的收穫。這其實是一個簡單的道理,如果什麼都講了,學生沒有學到東西,表面上完成了任務,實際還是等於零,不如學一點是一點,這樣效率更高。

  3、學生差的因由何在?學生從初二開始學習物理,一開始就差了,這問題是不是都在學生呢?如果老師用心瞭解學生,瞭解每個教學內容中他們會遇到什麼問題和障礙,並幫助他們掃清障礙,學生也許會離老師的期望近一些。比如他們數學知識在這節課中是障礙,可以先花些時間補上相關數學內容再進行教學,學生學習起來就會有進步。乾脆不學習的學生也有,但那些人開始是少數,如果讓其他人感到學習沒趣、沒法、沒希望,這個隊伍就會擴大,老師有責任防止這個不學習的隊伍變大,儘可能讓這個隊伍變小。